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死後留下一個難題,諸葛亮都被難倒,被東漢名將的後代解決

劉備死後留下一個難題,諸葛亮都被難倒,被東漢名將的後代解決

東漢開國初年有一員大將,名列劉秀的雲台二十八將之中,謀勇兼備韜略過人,為劉秀立下汗馬功勞。到了一百多年後的三國時代,漢室傾頹,三國紛爭,陷入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劉備、曹操、孫權等人,各霸一方擁兵自重,都想成為下一任天下之主。其中劉備身為漢室宗親,具有他人無可比擬的道義優勢,四方豪傑爭相來投,劉秀手下一員大將的後人,居然又成為劉備的大將,在三國爭鬥中出盡風頭。

評書演義中,劉秀手下有一個搖鵝毛扇的軍師角色,名叫鄧禹。此人料事如神足智多謀,負責給劉秀出謀劃策運籌帷幄,是劉秀須臾不可暫離的智囊人物。真實歷史中的鄧禹,則與此形象有著不小的差距。鄧禹在劉秀手下並不是參贊軍機的謀士,而是一個獨當一面的統兵大將。他的成名之戰是建武元年的河東之戰。鄧禹統率弱勢兵力,大敗更始帝劉玄的大軍,平定了河東之地。

東漢開國之後,鄧禹因功被封為高密侯。但鄧禹卻保持清醒頭腦,不貪權力不戀富貴,有意迴避朝廷名利紛爭。鄧禹教子有方,《後漢書》記載,鄧禹有十三個兒子,他為了不讓他們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寄生蟲,「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藝」,每人都要學會一門技藝。他的教育後人的態度和方法廣受讚譽,「教養子孫,皆可以為後世法」。

鄧禹的良好家風得以流傳下來。東漢末年的亂世中,鄧禹的後人中出了一個大人物。此人就是蜀漢的車騎將軍、陽武亭侯鄧芝。《三國志》記載,「鄧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人。漢司徒禹之後也」。明確指出他是鄧禹的後人。鄧芝曾經為蜀漢立國下不世奇功。眾所周知,三國的基本格局是兩弱一強,孫劉兩家聯合對抗曹操,才能保持戰略平衡。

但隨著雙方在荊州一帶矛盾激化,關羽被殺,劉備怒不可遏,發兵進攻孫權,挑起夷陵之戰,兩家兩敗俱傷。劉備死後,留下一個難題:孫劉兩家關係降到冰點,孫劉聯盟徹底破裂。兩家關係如何修復?《三國志》記載,深謀遠慮的諸葛亮,對此種狀況極為擔心。若曹操此時乘機南下進攻,而孫劉兩家又彼此視如仇敵,互不救援,則兩家都將面臨亡國之風險。

更為糟糕的是,諸葛亮想到,孫權可能會為了報復夷陵之戰的大仇,聯合曹操起兵進攻蜀漢,蜀漢遭到曹孫兩家夾攻,那局面就會不堪設想。諸葛亮愁眉不展,但「未知所之」,不知道該怎麼辦,堂堂諸葛丞相都被難倒。這時大臣鄧芝看出端倪,向諸葛亮建議:「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吳好」,並主動擔當了出使東吳、修復孫劉關係的重任。

鄧芝膽識過人,且能言善辯。他到達東吳後,孫權擺譜不肯見他。《三國志》記載,鄧芝不慌不忙說了一句話:「我這次來不僅是為了蜀漢,更是為了東吳。」見到孫權後,孫權暗含譏諷地說:「我不是不願與蜀漢聯合,只是擔心蜀漢幼主登基,國小力弱,自己都難保全。」鄧芝說:「吳蜀兩國雄踞四州之地,大王您和諸葛亮都是一時英傑,蜀漢有山川之險,東吳有長江天險,兩國聯手,進可攻取天下,退可割據一方,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鄧芝又說:「如果大王您一心要交好魏國,那麼魏國可能會要求您前去朝見,或者要求您的太子去當人質。到那時您該怎麼辦?如果您不肯聽從,魏國大軍南下,蜀漢也乘機順流進攻,江南之地,不再為大王所有了」。一席話說中孫權的心事,默然不語,最後說曰:」君言是也」。孫劉兩家從此恢復聯盟關係,和好如初,蜀漢的危機平安度過,鄧芝在關鍵時刻挽救了蜀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大虎將,在戰場上遇見1人,結果2個被殺2個被俘
朱元璋手下大將中,是誰一箭射死陳友諒?嘉靖年間才有了答案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