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構成智慧教育好生態 為信息化教育發展按下「快進鍵」
學生在多地同步課堂教學中用VR眼鏡體驗詩中意境。由校方供圖
中新網杭州4月30日電 (王題題)當「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樣美好的畫面,通過VR眼鏡變成桃花盛開、江水漫漫的場景投射在大屏幕上時,來自全國各地參與「錢塘之春」教育高峰論壇的老師們發出了連連讚歎。殊不知,這只是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課程的日常,也是浙江走在「智慧教育」道路上的一個縮影。
據2017年教育部科技司發布的《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2016)(基礎教育)》顯示,浙江省基礎教育信息化綜合指數居全國之首。據悉,截至2017年底,浙江中小學校全面實現千兆到校、百兆到班以及班級多媒體教學全面普及。
科技的普及令浙江不少學校走上了「互聯網+教育」道路,構成了智慧教育發展生態,在突破時空限制、推動教與學的雙重革命的同時,也為教育均衡按下了「快進鍵」。
為學生提供個性幫助 數據分析驅動精準教學
從數字化教育到智慧教育,信息技術在教學的融入方式中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精準教學」這一名詞也其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幫助漸漸被人所熟知。
日前,一份上學期的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讓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的學校就針對性的教學改進忙碌起來。與以往不同,這份報告是通過電子閱卷和大數據分析而成的。
鄞州區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屠浩龍直言,大數據分析可細緻到每一名學生考試的得失情況以及各班級、不同教師的教學情況,並能對各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監測與診斷,從而幫助教師調整教學方案,推動教學走上精準化軌道,讓學生收益。
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內多地同步課堂現場。由校方供圖
無獨有偶,在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的課堂內,智慧技術已能查看錯誤率和做錯題的學生。
「我們甚至能展示孩子做錯的過程。」提起這一句話時,該校校長吳樹超頗為自豪。「在這樣的課堂內,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學習方式的變革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幫助。」
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韓平在一次採訪中表示,要利用大數據技術變革課堂教學。誠然,數據分析能讓教師準確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併合理確定課堂容量和難度,而在體育教學上,大數據分析也同樣「受寵」。
據悉,寧波市鄞州區江東中心小學的學生上體育課時,手腕上都會佩戴一枚運動手環,實時記錄心率、肺活量等數據。「通過數據分析,能讓體育老師發現原先設計的準備環節強度與正課環節是否一致,從而讓他們的教學從主觀走向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實證。」該校校長鬍震珍如是說。
於此,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長周躍良表示贊同。「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技術已經初步解決了傳統課堂沒法解決的問題。」
教學無邊界互動 按下教育均衡「快進鍵」
在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一堂智慧展示課上,教師在大屏幕上同步課堂教學,與香港、成都、阿克蘇等地的學生互動,實現了無邊界互動和優質資源的共享共通。
從城市到鄉村,從東海之濱到浙江對口援建的新疆阿克蘇地區,信息技術讓各地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縮小了區域、城鄉和校際之間的差距,按下了教育均衡的「快進鍵」。
「原來的資源只有那麼一點,永遠滿足不了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需求。如今,智慧教育推動了資源整合,現在學生練習書法,我們都是邀請最有名的書法家進行指導的。」吳樹超談及智慧教育為學校教學帶來的改變時如是說。
正如其所言,「互聯網+教育」的形式正逐漸打破學校的圍牆,傳統的課堂「面授」教學方式已被改變。「只要擁有網路和智能學習終端,無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獲得想要的優質教育資源。」吳樹超如是說。
值得一提的是,寧波市江北區打造的「互聯網+」空中大課堂、台州市建成的雲圖書館和高清互動研學平台及麗水市松陽縣「教育雲端」的構建,都是浙江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點,讓學生享受優質資源、做大教育均衡化「蛋糕」的縮影。
於此,杭州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教育學院教育技術系主任楊俊鋒表示贊同。「教育資源共享是推動教育公平和走向均衡化重要的方式。現在,互聯網技術已到了為更多區域及學校提供相對更加優質資源的重要時期。」
智慧教育下的冷思考 「互聯網+」「互聯網-」並行
面對智慧技術已經深入到每一個領域,而技術的無處不在的境況,如何合理使用智慧技術,助力智慧教育發展不斷引發著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主任祝智庭認為,教育信息化要「信」字當先,要注重智慧教育的科學性、技術性、藝術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楊俊鋒認為,所有的技術應用到學校、應用得智不智慧,最終的落腳點是教師用不用的問題,而提高教師使用智慧技術的能力無疑成為了加快智慧教育進程的關鍵。
因此,他建議,學校應鼓勵教師使用信息化技術來改變教學、變革學習,還應設置教育技術支持的崗位,致力於信息化教學的工作,並聯合相關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此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推進。
對此,浙江師範大學附屬杭州筧橋實驗中學校長高瓊也表示,目前智慧技術很多,但是技術如何更好地服務師生,這個既要做「互聯網+」,也要做「互聯網-」。
高瓊所言的「互聯網+」,即需要該項技術在課堂中自然融入。「這不是通過三天或者一周備課就能達到的。」他說,技術要圍繞課堂變革、課堂速率去革新。
同時,他還表示,智慧技術的應用也要做合理的「減法」。
「隨著智慧技術的發展,很多的互聯網公司致力於開發互聯網平台,而這些平台彼此重疊、不兼容、各自為戰的很多。」面對學校的教育平台存在「信息孤島」的情況,高瓊建議,在新樣態的課堂教學中,課堂技術要有一個相對統一的平台,避免教師一堂課切換多個平台的情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