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視節氣養生春季應該注意哪些養生要點

重視節氣養生春季應該注意哪些養生要點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古詞今譯】

從美人登發上的裊裊春幡,看到春已歸來。雖已春歸,但仍時有風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猶在。燕子尚未北歸,料今夜當夢回西園。已愁緒滿懷,無心置辦應節之物。

東風自立春日起,忙於裝飾人間花柳,閑來又到鏡里,偷換人的青春容顏。清愁綿綜如連環不斷,無人可解。怕見花開花落,轉眼春逝,而朝來塞雁卻比我先回到北方。

【詩詞賞析】

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詞作。辛棄疾(1140~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

此詞以「春已歸來」開篇,寫民間立春日習俗,表達自己對天時人事的感觸,抒發自己懷念故國的深情,以及對南宋君臣苟安江南、不思恢復的不滿,並傳達出時光流逝英雄無用的無限清愁。全詞結構嚴謹,意境幽遠,內涵豐富;同時運用比興手法,使風雨、燕子、西園、梅柳、塞雁等物在本意之外,構成富有象徵意味的形象體系,往複迴旋,含蓄深沉。

【養生解讀】

古人特別重視節氣養生,尤其注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春季養生,那麼從中醫養生的角度,春季應該注意哪些養生要點?

忌傷肝

也許你覺得溫暖的春季好像什麼都該保養一下,但是總得有個先後順序吧,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副主任中醫師夏公旭提醒您,春季首當其衝的保養對象就是肝。春季是大自然陽氣萌發的季節,樹木草叢都披上了翠綠的新裝,中醫認為,春季對應的五行是「木」,而其對應的五臟是肝。可以觀察一下,春天裡是不是樹木都向上生長和向外舒展呢,這個特點跟中醫所講的五臟中的「肝」的功能特點相似,肝具有條暢情志、疏泄氣機的作用。

中醫認為,肝為罷極之本。罷極是力大至極而耐勞之意,是指肝為人體力量最強大並能耐受疲勞的根本。所以肝健康的人總是精力充沛,但不是說精力充沛就要透支肝的能量。比如很多人在春季想給工作或者學習開個好頭,經常熬夜加班、學習,覺得自己年輕,精力充沛沒有問題,殊不知這種行為非常不利於養肝。中醫認為,人卧則血歸於肝。所以按時就寢、充足睡眠是最好的保肝良藥,也算是預防「春困」最簡單的辦法。

忌食酸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醫師孫剛介紹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為春季易出現脾胃虛弱之症,故飲食最好少食酸辣,稍微偏甘較為合適,比如山藥、百合、木耳等。

忌單薄

春天雖然讓人感覺溫暖,但畢竟不是夏天,夏公旭提醒,身體有3個地方不能著裝太單薄。

脖頸 春季的溫度早晚還是有些涼意的,這個時候不能忽視頸部保暖,這樣可以有效預防頸椎病的發生。如果晨起或者夜晚的時候,暴露在外的頸部肌肉的血液循環會因為受寒而變得流動緩慢,可能導致局部發生腫脹,頸部肌肉損傷,引起頸椎病的發生。

肚臍 肚臍被中醫稱為「神闕」,這個穴位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五臟六腑相通,是心腎交通的「門戶」。神闕為任脈所生,而任脈與督脈、沖脈同出胞中,為一源三歧,具有總領諸氣血的作用。因此臍與諸經百脈相通,如果春寒侵襲這個地方會影響全身經絡。

下肢 很多女性到了春節下肢穿得相對單薄,也許是為了追求美感,但是健康問題也會逐漸顯現。中醫認為,「寒主收引」「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當人體氣血不足受寒時,不能溫潤肢體、推動血脈,就容易發生下肢抽筋和疼痛,因此,春季陽氣萌發的時候需要呵護下肢。

忌熬夜

《黃帝內經》提到了「春三月,夜卧早起」。意思是睡覺要晚一點,起床要早一點。因為春天充滿了生髮之氣,白天變長,晚上變短,所以人應該順應自然,活動的時間也要相應延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夜卧,指的是相對於冬天來說,要睡得晚一點,但也要保證在十一點鐘以前就進入熟睡狀態。因為晚上11點至凌晨3點,這段時間是膽經及肝經運行的時間,前面說到了春季養肝是首位,所以這個時候更不能熬夜。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老年病科主治中醫師朱瑩介紹說,「夜卧早起」也提示大家不要睡懶覺。春天應肝木之氣,肝氣喜條達而惡抑鬱,睡覺時間過長不利於肝氣的升發,所以人就會覺得睏倦。況且動則生陽,一晚的睡眠後,早上好好地舒展一下自己的身體,有助於陽氣的提升,暢達頭腦四肢,這樣才會覺得精神爽利、精力充沛。

忌傷風

春季重在防風邪侵,風邪既可單獨作為致病因素,也常與其他邪氣兼夾。《黃帝內經》里記述「風者,百病之長也」,就說明了在眾多引起疾病的外感因素中,風邪是主要致病因素。春天防病,首當防風。

防風不是關著窗子不透氣。春季每天定時開窗通風2個小時,對於提高空氣質量和滅菌防病,就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時間最好安排在上午9~11點和下午2~4點。這一時間段內,室外氣溫和空氣質量都處於最佳狀態。晚間氣溫降低而且室外空氣污染較嚴重,不適宜開窗通風。

宜披髮緩行活氣血

《黃帝內經》中指出春季養生適宜「廣步於庭,披髮緩行。」很多女性朋友喜歡在春天裡把自己的頭髮紮起來,顯得陽光精神,特別是馬尾辮因清爽利落,而成為了很多女性偏愛的髮型。但是馬尾辮不宜扎得過緊、過高。頭皮布滿了神經和血管,相當敏感。一旦有不當的壓迫、拉扯都很容易造成血管收縮、神經反射,引起頭痛,特別是頭髮過長、過多的女性不宜嘗試這種髮型,因髮辮的重量較大,對頭皮的傷害尤其嚴重。此外,春季里經常梳圓髻的女性,可能會遇到和馬尾辮同樣的問題,不宜盤得過緊或經常保持這一髮型不變。

宜懶腰配合深呼吸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清晨剛醒來或工作勞累時,伸一伸懶腰會有說不出的愜意。其實,這是人體自我保健,特別是對肝臟保健的一種條件反射。伸懶腰後,血液循環加快,全身肢體關節、筋肉得到了活動,睡意皆無,這樣也激發了肝臟機能,使肝臟得到「鍛煉」,從而達到對肝臟的保健效果。伸懶腰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伸懶腰時要使身體盡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時,盡量吸氣;放鬆時,全身肌肉要鬆弛下來,盡量呼氣,這樣鍛煉的效果會更好。宜捶背提肛發陽氣

人體背部有豐富的臟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膚、皮下組織的穴位,通過經絡的傳導,增強經絡系統的功能,改善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捶背還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鬆,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背部皮膚新陳代謝。捶背手法要均勻,著力要有彈性,輕拍輕叩,每分鐘60~100下,每日1~2次。不過,有嚴重心臟病的患者,捶背須謹慎。還有一個方法是「提肛」,可固精益腎、提振陽氣。其具體做法是:平躺床上,兩手並貼大腿外側,兩眼微閉,全身放鬆,以鼻吸氣,緩慢勻和,吸氣的同時,用意提起肛門,包括會陰部,肛門緊閉,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時向上收縮;稍停2~5秒鐘,放鬆,緩緩呼氣。呼氣時,腹部和肛門要慢慢放鬆。這樣一緊一松,做9次。一般若能堅持提肛一年以上,即可見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養生145 的精彩文章:

多汗症的臨床表現

TAG:中醫養生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