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成為一名Hodler么?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郭知行(pumczhixing)。請注意:無需授權即可轉載。
前言:現有的ICO模式不能憑空讓產品擁有海量用戶,也不能通過提高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來創造價值,它的價值源於投資人的預期。目前一級市場投機成分過大,容易引發公地悲劇,顯然不可持續。新一代的ICO模式將如何調整?本文作者是Ouriel Ohayon,原文來自於Medium,翻譯來自郭知行。內容有所增添。
01 守幣人的故事
從守幣人(「Hodler」)這個詞說起。
「Hodler」一詞,意思和發音與「Hold」相同,表示持有的意思。最早出現在2013年比特幣論壇的一篇名為《I AM HODLING》的文章中。作者因為喝醉酒,將「holding」錯打成「hodling」,作者表示儘管比特幣價格大跌,但自己不參與短線交易,堅持長期持有。再後來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而「hold」一詞也演變成「Hold On For Dear Life」(為美好新生活堅持)的意思。
Token是一個區塊鏈項目經濟體系的組成單元,同時也是其產品網路效應的驅動力。正是因為Token的正向激勵作用,才能吸越來越多的的開發者、用戶來開發、改善和使用產品,在網路效應的協助下,Token變得更有價值。
但「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來了:
如果你是一名開發者,剛開發出一款Dapps,你初始資金維持和改進產品。但目前此產品沒有任何用戶基礎,它的Token的價值應該是多少呢?顯然不會高,但如果價值過低,你又如何籌到足夠量的啟動資金來改產品,吸引更多的用戶呢?
聰明的區塊鏈企業家已經找到了這個複雜問題的答案:ICO。
02 ICO亂象
多數區塊鏈投資者應該記得九四事件。2017年9月4日我國央行等七部委將首次代幣發行(ICO)定性為未經批准非法融資行為。公告發出之後,各類虛擬貨幣價格應聲跳水,主流虛擬貨幣都出現20%以上的跌幅,ICO交易平台也迅速被清理。為什麼央媽要對ICO痛下狠手?為什麼目前大多數項目的ICO不可行?
項目方發布夢想項目,投資人拿到一份白皮書,github上的幾行代碼,一個由互不相關的顧問和一些宣傳推廣,Token即被定價。和首次公開募股(IPO)相似的地方是,投資人可以用較低的資金佔據此項目一定比例的Token,並相信Token在未來會升值(IPO獲得的是公司的部分所有權)。在項目一個用戶都沒有的時候的時候,ICO讓投資人看到的是未來百萬千萬級用戶。
一切都很美好,只不過項目還是團空氣。
在目前ICO模式下,Token在項目還未落地時便擁有過高的價值,勢必導致部分項目方和投資人立刻出售Token獲利。為什麼?因為目前項目還沒有百萬千萬級用戶得網路效應來支持Token的價值,大多數都是圍繞Token的投機遊戲(當然也有例外,見下文)。
Token95%的價值來源於投資人的預期。
這種模式顯然不可持續。投機本沒有問題,但市場投機成分過多的話會引發公地悲劇,影響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目前市面上多數項目的早期投資者不願意像Hodler那樣堅定地長期持有某種Token。
想像一下以下場景:一個眾籌項目的捐款即將接近尾聲,籌款方也很適合運作此項目。但出於一些特殊的原因,早期投資者紛紛要求收回款項和迅速交易。為什麼?因為這些投資者對此項目本身根本不感興趣,只想賺一波快錢。
優質經濟模型在設計時應該對Token的買家、持有者、用戶和發行者差異化激勵,而不應一視同仁。如果你在ICO中籌集了一大筆資金,但項目的Token實際的價值卻非常低,你將如何通過提升Token的價值持續正向激勵用戶呢?
03 Token持有者的分類
Token持有者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開發團隊:開發團隊在ICO階段能獲得一定比例的Token,但這部分Token通常會在一定時間內被鎖定,並不會影響到Token的價格。
機構投資者:典型代表是各類區塊鏈投資基金,他們通常能參與項目的早期私募,或者第一輪ICO,能夠獲得更高比例的Token。機構投資者的Token通常也會被項目方要求鎖定一段時間。
公募投資者:這部分人的行為常常是風險的來源。大在公募投資者中有大量的「賞金獵人」,在賞金獵人中不乏有大戶(俗稱鯨魚)。鯨魚有能力在短時間拉盤,讓Token的價值在交易的頭幾天獲得高倍數,然後出貨套現,使其迅速崩潰。
用戶:用戶是產品生態中最珍貴的組成部分。這些產品的真正用戶如果一開始沒有機會參與ICO,但又想要使用此產品,便只能從二級市場上賺取或購買Token。比如有一個區塊鏈項目,Numerai,主要做預測市場的服務。Numerai的用戶很可能是一位優秀的科研工作者,他可以用自己的模型來預測市場並賺到一些錢。
當下絕大多數項目,Token的購買者和Token實際用戶並不一樣。而且事實上,在產品建成並開始被採用之前,Token經濟模型很難被準確設計的。有一些項目在設計時便要求Token在ICO結束後不允許立即交易,買家和用戶需保持一致,等待協議的生效。比如,Tezos便做得很好。直到今天,Tezos的token還沒有被分發到早期買家手中。參與ICO的投資人需要等到Tezos主網上線後,才能拿到Token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網路效應和Token價值的增長取代投機價值後,Token持有者能真正考慮為項目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理想的Hodler是買家、持有者和用戶的混合體。
對於某些已經具有用戶基礎的產品,你可以充分利用網路效應的優勢證明Token的價值,並讓其在二級市場流通。但是如果你想先去ICO,結果顯然和沒有用戶基礎的產品一樣。
04 總結
區塊鏈項目的主要挑戰是如何權衡各種類型的Token持有者的利益,並找到正確的應對方式。目前ICO的模式,只會造成越來越大的偏差。項目方可以通過延遲Token交易來解決這些問題,或者,如果你已經擁有海量用戶,真的還需要用ICO來證明Token的價值嗎?
雖然ICO是一場偉大的實驗,而且也是場必要的實驗,但無論如何,我不相信現有的ICO模式能持續下去。新一代的ICO模式應該想辦法來平衡各種類型Token持有者的利益。
05 知行的觀點
現有的ICO模式並不能通過提高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來創造價值,也不會憑空讓產品擁有海量用戶,它的價值源於投資人的預期。在項目發布之初,僅僅依靠幾頁紙、幾行代碼和幾個人,項目方便輕鬆融資數千萬美元。再者是投資人沒能力查看和制約項目方對募資的使用。目前投機成分過多,容易引發公地悲劇,這顯然不是可持續的模式。
我個人對ICO監管的看法是不同意家長式的一刀切禁止其發展,而更傾向於在做好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儘可能地為它提供發展空間。
正如Ouriel Ohayon所言,如果新一代的ICO模式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來平衡各種類型Token持有的利益,讓投資人願意成為一名hodler,顯然更有利於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值得期待。
TAG:郭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