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媽媽最重要的是什麼?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如果你問我,做媽媽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會告訴你:無它,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比如說,剛剛打掃乾淨的地毯,還沒來得及為自己的小小成就而沾沾自喜三分鐘,就被孩子一個顏料瓶打翻破壞得一塌糊塗;
心急火燎地要去學校接大寶,兩個小寶卻跟我玩起捉迷藏的遊戲,眼見著馬上又要遲到,心中的怒火就要噴薄而出;
從小給大寶講中文故事、念中文圖書、看巧虎視頻,大寶的中文依舊差強人意,每次的中文作業都和我較勁,期末考試居然剛剛及格; 等等。
我曾經對我媽媽的管教方式和語氣態度頗有微詞。然而事實上,我也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自己在原生家庭中所受的一些教育模式。
當孩子們不聽我的話,或者做事不順我的心意時,我就會心煩氣燥,忍不住大聲斥責她們,正如我媽媽當年對我一般。
多少次,我都暗暗發誓,自己絕不會做像她那樣的媽媽。但事實恰恰與此相悖:我對孩子們表現出的的嚴厲和苛刻,同我媽媽,如出一轍。
當我看見孩子難過或害怕的時候,我又會後悔不已,不住地責備自己,並暗下決心下不為例。但是等到下次的時候,還是免不了控制不住。
終於有一次,當我看到年紀最小的嫣嫣,用與我一摸一樣的發泄方式來排解她的煩惱時,我痛定思痛: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讓我的情緒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挫傷。
許多心理學研究證明:性格受後天環境影響。這個後天環境中,最重要的是原生家庭環境,或童年成長環境,即父母本人的性格、信念、價值觀、教育方式、行為習慣等等。
與生命中之初關係最為密切的人——大多數情況下是父母——的互動模式(關注、評價、反應等),對於孩子性格的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無不避免地帶有自己父母的影子。它頑固地存在於我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準則或價值觀中,不因我們的內心抵觸而消失,反而時不時在我們最不經意的時候流露出來。
誠然,父母一輩的教養方式有它不盡人意的地方。他們這一代,以及他們的上一代,上一代的上一代,憑藉自己理解的父慈母愛,撫養子女。
因為時代和知識的局限,他們的教養方式中,多多少少帶有傳統思想的影響,例如「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樹不修不成料,兒不打不成才」、「猴子不上樹,多打幾遍鑼」等等。
家長意識強烈,喜歡包辦代替,缺乏對孩子作為個體的尊重,忽視親子交流和溝通,缺乏親子交流的方法,不一而足。
而作為現代人的我,接受過高等教育,又飄洋過海,喝過洋墨水。在咨訊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完全有條件學習科學的、先進的家庭教育和人兒童心理知識,勇敢面對童年缺憾和自身的性格缺陷,積極尋求疏導渠道和減壓方式,在自我意識、覺察和提醒中成長自己。
這不僅是我作為媽媽走向心智成熟的重要一步,也是我作為個體走向人格獨立的關鍵一步。也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忘記傷害、寬恕過去,真正地對父母釋懷;才能讓自己丟掉心靈的包袱,輕鬆自由地前進,並讓家庭回歸喜悅、平和的健康氛圍。
大學問家胡適曾在自己的早年專著《論家庭教育》中,反覆強調「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晚年,他曾對秘書說過這樣一番話:「母親有耐心,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親的沒有耐心的關係。」
一語中的!毫無疑問,媽媽這個職業很偉大,為孩子和家庭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卻沒有任何保證能夠在物質或精神上得到回報。
但是,如果缺乏情緒的管理和掌控,這樣的媽媽,卻只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影響終身的心理傷害。所以說,耐心和慈愛,給予孩子心靈的滋養,有時會遠勝於精心調配的可口美食,對孩子起居飲食的問寒問暖,和為孩子鞍前馬後的忙忙碌碌。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從意識上引起重視遠遠不夠,還要從行動上主動配合。具體表現為,放低標準、舒緩壓力,積極尋求疏導渠道,培養正面情緒,轉化負面情緒。
比如說,看到剛剛清潔的地毯被孩子弄髒,趕緊在火山爆發前離開現場,等情緒平靜之後再回來收拾;
不要等到最後一刻再手忙腳亂,提前45分鐘就準備給小寶穿衣穿鞋,小寶再調皮搗蛋也能保證按時出門,不耽誤正事;
聽取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心情,同時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做媽媽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你能做到么?
※這才是深到骨子裡的善良
※明倫書院「風水命理學之《易經·說卦傳》與占卦」公益課預告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