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才能讓孩子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如何才能讓孩子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後代,一代更比一代強,而不是像魯迅先生筆下的九斤老太念叨的那樣「一代不如一代」,既然希望孩子的未來能超越我們,也就意味著孩子在未來必須打敗大多數的同齡人。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或長輩總認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吃了太多的苦,於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過度溺愛孩子,要讓他們體會幸福!這樣的想法促使他們做了很多多餘的事!疼愛孩子並沒有錯,只是家長做得太多,反而牽制了孩子的成長,對孩子越不利,這個結果往往與初衷是背道而弛的!

區分「為你好」 和「對你好」

「為你好」與「對你好」,這兩句話只有一字之差,卻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境界。

相信做父母的都經常說「為你好」 , 確實我們的出發點就是為了孩子,但是家長們更多時候卻是打著愛孩子的幌子,蠻橫地幫孩子做決定,他們覺得自己是父母、家長,是過來人,孩子只需要照著他們的要求做就行了。其實,這樣的做法不但不尊重孩子的思想,不尊重他們的個性成長,而且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反叛力越強,跟家長們更是隔隔不入。

「對你好」則完全是另一境界。這一類型的家長更願意傾聽孩子的內心想法,他們會認真地關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滿足孩子的各種慾望的同時,他們又能把握好尺度,絕不過分溺愛孩子。這樣的孩子越長大反而越願意向父母長輩們「求助」,認為家長們的確是某方面的權威。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守望」的意思是說,我守著你,我在不遠處望著你。我欣賞你,但並不摸你,我只是遠遠地望著你。「守望」的意思是說,你不會超出我認定的那些危險地帶。我在某個時候可能會把你捉住,再把你放回去。讓人自由地遊戲,讓人自己往前走,讓人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這就是進步的教育。 ——劉良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想要你的孩子比同齡人更優秀嗎?那麼從現在開始,你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身邊的小事一點一滴地做起,慢慢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自然都會比同齡人更優秀。

1. 吃飯和睡覺

喂孩子吃飯和哄孩子睡覺這兩件事,估計是所有媽媽最頭疼的。

我的女兒就是典型的例子,我曾經統計過我一天花在喂飯和哄睡至少要5個小時。每次喂飯總要耗上一個多小時,一邊吃一邊玩,心思完全不在吃飯這件事上。後來我看了許多育嬰專家的文章,也問了許多有經驗的媽媽,他們都認為孩子的吃飯習慣要從小培養,吃飯的時候必須坐在飯桌上,給個碗和勺子讓他自己學習吃飯,不要讓他到處跑。同時要讓孩子認識到,到點了就要吃飯,不想吃可以不吃,但過了飯點就沒飯吃。後來我就效仿了這做法,女兒的吃飯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過了飯點不給飯吃,很多家長會不理解也不忍心,尤其是家裡的長輩,但是這樣做了才能培養孩子的吃飯意識,才能徹底解決吃飯難的問題。

媽媽們都經常抱怨說哄孩子睡覺難,經常是自己先睡著了孩子還在一邊玩。其實我們都忽略了一點,長大後我們都是自己睡覺沒人哄的。外國人是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打從嬰兒起他們就讓孩子自己睡覺。我們要解決孩子睡覺難的問題,也得讓孩子學會自己睡覺而不是哄睡。先告訴孩子到點了要睡覺了,還要營造一個安靜的氛圍,比如睡前不要玩得太興奮,睡覺的時候把窗帘拉上,把燈關掉……但可以放輕柔的音樂,讓孩子慢慢入睡。

2. 勞動與運動

輕視勞動教育,可稱得上是一種「忘本」與「背叛」,因為教育原本起源於勞動。但隨著社會發展,許多家庭都遠離了農村生活,孩子完全脫離了勞動這方面的鍛煉。但我們可以教會孩子做家務,從收拾自己的玩具開始,告訴他們玩完了就要收拾,要父母代勞的話就只有把玩具扔掉或者從此不能再買玩具。待他們再大一點的時候就要讓他們學會收拾房間,幫忙掃地,洗碗等。有些家長總認為孩子笨手笨腳做不好所以不讓們做,更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需要做家務,只要把書讀好就可以了。這樣的想法都在扼殺孩子的行動力和自信心,無形中也培養了一個「殘廢人」。我們要知道孩子的自信心和行動力都是從這些小事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的。就如打遊戲,我們是必須獨立完成任務,任務完成就通關、增加經驗值,等經驗值增加到一定程度,升級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有勞動習慣的孩子會自食其力,他不會墮落為可恥的「啃老族」,他也會尊重父母的勞動,他知道「感恩」。

除了讓孩子參與 家務以外,家長們也要讓孩子有足夠的運動。現代的教育失去了勞動的空間,「運動」取而代之。運動的真正目的在於:增進健康,增長力量,它讓人因此而有強健的「行動能力」與「冒險精神」。它讓人不至於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懦夫;它讓人自信滿滿、雷厲風行、決策果斷、敢於冒險,而不只是沉於幻想、優柔寡斷。

3. 學習與成績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長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 ——劉良華

很多家長總一味地要求孩子學習好,成績好,卻一直沒有意識過,學習也同吃飯,睡覺,勞動這些事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學習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件事,但並不是孩子人生的唯一的一件事。如果在別的事情上,諸如吃飯,睡覺,家務上都被家長包辦了,孩子從來都沒有獨立完成過任意一項,卻突然被要求」好好學習」,他能做好嗎?自小都是電視機陪伴長大的,他能在上小學的時候就馬上戒掉電視,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所以,學習的習慣也得自小培養。學習走路、吃飯是學習,學習做家務、做運動也是學習。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到樂趣,他就會愛上學習,主動學習,不會認為上學讀書是父母強加給他的。身體好,性格好,學習好這三者應該是相互促進的。

曾經有一個調查顯示教師的子女成才率要高於其它職業的。原因並不是教師的子女特別聰明,而是身為教師的父母更清楚地知道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僅僅是學校和老師,更多是家庭教育。所以他們比其它父母會更重視孩子的性格和習慣的養成。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好,孩子好;家庭環境出了問題,孩子就成為問題兒童。

如何才能讓孩子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我們必須從小培養孩子好的性格與習慣,從我們認為是很細小的事情開始,把一些認為無頭緊要的細微之處做好,這是最早最好的開始。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谷歌今日宣布入局區塊鏈,美國6大巨頭都在悄然布局!
後來的我們,都會很好的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