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伢兒是家庭穩固幸福的根基//陶華

伢兒是家庭穩固幸福的根基//陶華

愛是家的根基

 譚晶單曲集

譚晶 

00:00/02:56

伢兒是家庭穩固幸福的根基

" 小伢兒,搞搞兒,搞了不好鬧架兒」,這樣的童謠,是深植於腦海的童年記憶,是哪怕遠在異鄉聽到也會熱淚盈眶的杭州話語。

伢兒是家庭穩固幸福的根基,如何教育伢兒健康成長確是一個非常敏感棘手的的問題。人說:現在的伢兒聰明,是的,現在的伢兒確實比我們那一代聰明。你瞧,一個呀呀學語的伢兒,能把智能手機玩得不亦樂乎,這是令大人們都感到非常驚訝的!從中不難看出,我們的教育方式不能按以往的教育模式來進行了,應該換個角度去思考和面對了。

每個伢兒生下來都是一枚毛毛糙糙小石頭或是一個脾氣古怪的刺癩頭。隨著歲月的磨礪,歷經風霜雪雨、紅塵世俗,最後才能成為五彩繽紛的鵝卵石。

紀伯倫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只是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我們要做的就是用儘力氣將弓拉滿,讓箭向遠方射得又快又遠。」

在中國式的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教育,可謂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中國父母們常常這樣教育孩子,下面這些話你可能經常聽到過:「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聽爸媽的,沒錯!」

「你翅膀硬了,不聽父母的了!」話語中盡顯露出父母的個性和態度,不掂分量,過度干涉,令孩子生畏。當然不乏也有很多令人感動和羨慕的人。

文學先驅魯迅先生筆下的孩子是這樣子的:魯迅曾在《新青年》上提出了為人父母者的三個核心:"一是理解,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二是指導,長者須是指導者協商者,卻不該是命令者;三是解放,使子女成一個獨立的人!"

梁啟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絕不以長輩和權威自居,而是與孩子們做朋友平等交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精神。

其實,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可能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一部《道德經》包涵和傳承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確是每個中國式家庭必備的單品,雖不是什麼神器,其實是非常適合每個家庭教育孩子成長的。

一個家庭能把《道德經》讀得倒背如流,並應用於各種場合做人做事的方式與行為之中,這樣的家庭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和結果?應該是很清楚的!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是應該好好疼愛有加。但不要忘記蜜罐里是長不不出好苗子來的!"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古人的話不無道理。現代社會上流行著這樣一種現象:窮苦的孩子會讀書。這就告訴我們一個新的課題,孩子的教育理念不能停留在一個模式中,這裡面的學問是很深奧的,切不可忽視和盲目跟風與崇拜,那是要害孩子與你自己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你是什麼模樣,最終孩子也成了你的模樣。從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果。假如果實有問題,那麼多半是根上出了問題。父母過度干涉與溺愛都是不可取的。

我的一位楊姓戰友,原來在省府擔任領導職務,兢兢業業,幹得風生水起,退休後在21層頂樓上用花盆開崛出一個空中菜園種植基地。平時只要有空總會出現在菜地里,什麼生菜、大白菜、蘿蔔、花菜、兒菜、西紅柿,種滿了整個院子,忙得不亦樂乎。

我問他,這當領導和種菜,哪個難弄?!他笑笑說:「這怎麼能比呢?!可硬是要比的話,感覺還是種菜比較複雜一些。」

「這是為什麼呢?」他笑笑說:「當領導,很多時候只是說說話作個指示什麼的,下面有一班子人會具體操作落實。而這種菜呢,學問不少,說起來蠻複雜的,不能一同而視!"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句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的根源。

中國式家庭的教育方式要麼過於干涉,要麼過份溺愛。有父母整日吵架,把孩子被當成出氣筒的。有重男輕女的,把男孩當作小皇帝處處庇護遷就。有把孩子放在嘴裡怕化了,拿在手裡怕捏疼,這也不是,那也不是,什麼事都不讓去做。試問,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有用嗎?!

朗朗乾坤之太平盛世,再無江湖,然世事多浮沉,心生感慨,《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此話是乎是一面明鏡似的,值得大家去照照自己是否是這樣想的和這樣做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國亦如此,家庭也如此。

我的一位譽有:"海島詩王"之美稱的朋友,看了我今年冬天寫的一篇《雪的尷尬》一文後留言,我覺得寫的很好,今天把它曬了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他是這樣寫的:"隨感,雪,準點到達,學生,提前放假,一切似乎都是最好的安排。聯想到不久前的那個冰花男孩,直擊了國人溫柔善良的軟肋,男孩紅了,不僅有捐款,扶助,還去了北京。

說實話,我看了圖片,也很動情,畢竟當下的社會身在苦中,不覺其苦的孩子已不多見。回頭一想,出身鄉村的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因為雨雪放假的福利,雪再大,清晨喝碗稀飯,腿上的空桶棉褲纏上稻草繞子,穿上淺臉膠鞋,裡面同樣塞上稻草做保暖鞋墊,或者沒有膠鞋的,就穿著半尺高的木屐,頂著風雪,在一路齊膝蓋深雪的路上行進著,一不小心就會摔進雪窩裡,只露出一個頭,爬起來抖抖雪再走。

常常是腳和鞋、稻草結成了一個整體。教室窗戶沒有玻璃,只有無數破洞的塑料薄膜,坐的趴的都是師生動手做的泥課桌凳,拔涼拔涼的,兩碗稀飯撐不到十點肚子就咕嚕嚕響了。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冰花男孩(女孩),冷,覺得應該,苦,覺得本來,這就是求學讀書!

現在,有裝有空調溫暖明亮的教室,有家長的呵護接送,然而,雪未至,假先放!孩子不受其苦,有司不擔其責!中國式的教育,論人才以分數,論素質以琴棋,唯獨少了凜冽,少了苦寒,少了挫折,少了內心的陽光與強大!嗚呼,如此進化的中國一代又一代,雖是天嬌,且令人擔憂!"

"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這是曾國藩對於勤和儉與教育孩子的十六字訣,意思是,節儉能使家庭興旺,勤快會使身體強健。既勤勞又節儉,人生才能富足。

在曾國藩看來,要教育孩子立足社會,並讓這個家族能夠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關鍵就是他總結出來的兩個字:勤與儉。它們是名門望族能否延續下去的試金石。

閱讀是振興民族的動力,德國在戰後如此快的崛起,關鍵在於全民參與閱讀,沒有人玩手機。單憑這一點,國人是不是該醒醒了吧!

我有一個朋友,丈夫在外輪務工,自己一邊工作一邊帶看孩子,並給孩子取名:卓然。

為了讓孩子有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她開始陪伴女兒閱讀,買了好多書,只要有空就同女兒一起閱讀。我加她微信,她說:對不起,在我女兒未考上大學前,我是不會玩微信的!

女兒與她的名字一樣,十分優秀,考上重點高中,今年參加高考,女兒志向報考警察學校。朋友擔心分數太高,建議報考警官學院。女兒不肯,執意要考警察學校。為了完成女兒的心愿,她陪女兒去警察學校面試。在這裡,我敢說有這麼一位為了女兒的前途而愛上閱讀的母親,一定會心想事成的!

在這個世界上,父母其實是孩子最好的良師益友,而不是動輒就訓人的所謂的"長輩"。

中國人大多喜歡在飯桌上對孩子進行教育,一個人的吃相,反映了這個家庭的教養。

其實人生就是做好兩件事:第一教育好孩子,不要危害社會;第二照顧好自己,別拖累孩子。有了健康的身體,不僅自己能生活得舒服,也能給兒女省很多心,兒女長大以後最想看到的就是父母都健健康康的。

就像《女王的教室》中所說的一句話:"只要還在學習,人生就有無窮的可能。"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和鼓勵,願拙文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迪和幫助。謝謝閱讀!

作者:陶華2018年4月18日寫於杭城馬塍

相片花

這是原守備6師政治部組織科長華鶴泉昔日在軍營里的照片!

作者簡介:

陶華:出生在中國農民節日一一稻香節舉辦地《富春山居圖》卷首、南宋詩聖陸遊"漁浦江山天下稀"筆下的富陽漁山,與郁達夫故居毗鄰。從小崇尚郁達夫先生,上學求知期間,課內作文倍受老師讚許。從軍後,空隙間嘗試筆端行走記錄。風雨人生,難忘軍旅生涯,難捨兄弟情深,冢虎藏龍,金戈鐵馬、揮斥方逎,真實記錄昔日戰友浴血鑄劍磨礪火花,先後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桃花島傳說》、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走進桃花島》、《桃花墨痕尋安期》與人合著等著作。近年來,筆耕不輟,先後在省市縣級報刊雜誌與文學平台上發表各類作品近百篇。

關注我

本期編輯:東方的龍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海文學 的精彩文章:

TAG:東海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