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研究表明:低效力抗生素可產生高度抗藥性

研究表明:低效力抗生素可產生高度抗藥性

【環球網綜合報道】美國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CIDRAP)4月26日稱,瑞典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暴露於低濃度抗生素的細菌會變得具有高度抗藥性。

近期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研究中,來自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沙門氏菌反覆暴露於大量鏈黴素中,即使這種鏈黴素不足以殺死細菌或抑制生長,沙門氏菌仍然產生了高度抗藥性。這種抗藥性是由基因突變所引起的,這些突變通常與抗生素抗藥性無關,也不同於細菌暴露於致死量的藥物時產生的突變。

為了研究暴露於低效力抗生素中細菌抗藥性的演變,科學家們反覆將對鏈黴素免疫的鼠傷寒沙氏桿菌暴露於大量的鏈黴素中。重複暴露後,科學家們發現高度抗藥性不僅發生在細菌暴露於高效力抗生素上;它也可以在低效抗生素的暴露下進化,這由基因突變引起。這表明,與抗生素抗藥性相關的基因數量可能被低估,而這些基因可以充當抗藥性演變的「踏腳石」。

一個重要的觀點是,即使少量的抗生素暴露也可能對抗生素抗藥性產生影響。比如,家畜和家禽生產商定期給他們的飼養動物服用亞劑量的抗生素來預防疾病,許多專家認為這種做法會增強抗藥性。

此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世界各地的河流、湖泊、潮汐河口和廢水中存在抗生素和抗生素殘留。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最近的一份報告表明,人類使用的抗生素多達80%是通過未代謝的尿液和糞便排泄到污水系統中,併流入污水處理廠,這些污水處理廠也處理從醫院和工業設施中的廢水。因為這些工廠不是完全去除抗生素和其他藥物的廢水,它們最終排放到地表水中。同樣,在食用牲畜生產中使用的抗生素通過牲畜糞便排泄在農田土壤中,或者被帶到附近的湖泊和溪流以及其他未經處理的農業徑流中。

儘管我們目前還不清楚人類和動物使用抗生素造成的環境污染程度,以及這種污染在臨床相關的抗藥性演變中所起的作用,許多專家相信在環境中存在的微量抗生素並非沒有影響。

丹?安德森(Dan Andersson)博士是此篇研究的主要作者,同時也是烏普薩拉醫學生物化學與微生物學系的教授。安德森說,這項研究提供的證據表明,在環境中存在的濃度非常低的抗生素可能導致抗生素抗藥性的進化。但是,與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時產生的選擇壓力相比,這種影響的重要性是很難說的。「這很有可能有影響,但很難得出一個具體的數字。」安德森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

安德松和他的同事正在計劃對其他抗生素和其他細菌物種進行類似的研究,並希望在實驗室之外測試他們的發現。「我們想研究這種選擇過程是否會發生在實驗室之外,發生在自然環境中。」安德森說。(實習編譯:陳虹廷 審稿:田瑞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身高由遺傳決定但後天可改變 4歲以上連續兩年長高少於5cm要干預
老人家中遭男護工瘋狂掌摑 3個半小時被打57次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