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忙,是心靈的死亡

忙,是心靈的死亡

生活中,似乎每一個人都拚命地追求物質,甚至很多人忙到沒有時間去感覺周遭的事物。但是,漢語當中「忙」這個字是一個多麼驚人的警告,因為忙是心靈的死亡。

你有再多的錢,再多的物質,如果心靈死亡了,只會帶來更大的空虛。但其實,只要我們稍微嘗試著去改變,就能通過一些簡單的方式,甚至只是從最平凡的衣食住行這些方面,便能體會天地間的大美。

食物之美:不止於果腹

中國人的飲食常常講色香味俱全——色,視覺;香,嗅覺;味,味覺——動用了三種感覺系統。因此,色香味俱全是說,我們在吃飽飯這件事情上是有目的的。

餓了便要吃飽,可在吃的過程當中,其實已經在做美的功課,色便是鍛煉自己在視覺上對事物的判斷,香是在嗅覺上的判斷,以及放到嘴巴以後,咀嚼食材本味的喜樂。

「品味」這個詞出現得很早,三個口的品,和味覺的味,都跟吃東西有關。而且品這個字,用來指稱的不完全是吃東西。

最珍貴的龍井叫做明前龍井,是清明節以前,還沒有下雨的時候,採收的龍井,這時候的龍井全部是嫩芽。而下雨以後,雨水一滋潤,茶葉的葉子便很快就老了。

所以古人要摘下雨以前的嫩芽,然後用 80 度的溫水,來所釋放出那一片茶葉在陽光、雨水、土壤裡面所得到的最美的嗅覺和味覺。所以對待雨前龍井,決不是口渴的時候一口喝下去,而是要去品。因為它有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好像在品味自己生命里非常美好的記憶。

所以品茶,是在講品味。這是我們剛剛所提到的在日常生活里,可能隨時要做的所謂美的功課,就可以從喝茶、從食物當中,慢慢準備好敏銳的感覺。

居住之美:找回傳統

房子並不等於家,漢字「家」的意義:一個屋頂下養豬就叫家。

美的基礎里,有一種對生命的愛和關心,否則美會變得非常虛假。回到衣食住行上,其實在大部分人看來,生活中的傳統可能就是落後,所以想趕快把傳統丟掉,可是傳統裡面其實有很多珍貴的東西。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在生活里找回這些遺失的美好。

出行之美:駐足觀望

比如說,談到行的部分,很多人覺得行怎麼談美學?

行的文化,從最早人用腿腳走路,到騎馬、騎驢子,或者坐船,在這種慢節奏的速度感里,都有很多對於行走的眷戀。

唐朝詩人王維在跟朋友送別時,寫下了著名的《陽關三疊》,其中寫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靑靑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西出陽關無故人。」客舍旁邊種了很多的柳樹,朋友要出遠門,王維前去送行,二人喝了一點酒,王維便摘下柳枝送給朋友……

我們現在在飛機場大概就沒有這些儀式了,稱它為儀式是說,因為告別後再見面很難,所以有很大的眷戀,詩人也因此不斷用詩句去描述「行」這件事情,並展現出一種緩慢、緩和的過程。

在看宋代的山水畫時,最感動的是中國園林里最偉大的建築,就是忽然出現的一個亭子。亭子其實就是希望你能停下來,如果你走累了,何不放停一下,畢竟風景這麼好。

穿衣之美:品味不等於品牌

美其實是回來做自己,能夠不被流行所干擾,知道自己要什麼。譬如說,衣服最初只是為了保暖,人類最早用樹葉、用動物的皮毛來做衣服。可是我們慢慢會發現,衣服可能會跟我們的某一種生命情調有關。我們今天說品味變成說這個人穿衣服很有品味,因為穿著中有他自己的選擇。

品味常常被誤解為品牌。如果問身邊的人喜歡什麼衣服,你得到的答案可能是我喜歡香奈兒,我喜歡皮爾卡丹,我喜歡阿瑪尼……這些其實叫品牌。

但品牌並不等於品味。雖然品牌的基礎建立在品味之上,但如果盲目的迷信某個品牌,並不代表有品味。

所以說品味是回來做自己,選擇自己所要的東西。在服裝上,我們完全可以素樸的完成自己。而充滿東方禪韻的棉麻服裝,正式能體現這種生活美學的不二選擇。

古人最早使用的紡織品就是麻繩和麻布,棉麻是幾千年歷史沉澱下來的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精神的代表。

當你想慢下來,需要用一些簡單的東西來放鬆自己,也許就會迷上麻的粗糲與質樸,那種像水墨一樣清淡的素雅,天然寧靜,不會讓你躁動,這也許就是我們保持平靜的良方。

編輯丨德弘

圖文丨來源網路

如有不當,請聯繫處理,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平雄基偉業信息 的精彩文章:

TAG:桂平雄基偉業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