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了晉城,也就讀懂了唐朝
文/何江濤(微信公眾號:體仁書院)
在唐代,長孫皇后的叔叔長孫順德,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曉、李元嘉,唐高宗李治的兒子李上金,唐睿宗李旦的長子李成器雖然貴為皇親國戚,但都曾擔任過一個共同的職務,即"晉城市長"。李成器死後,被唐玄宗尊為「讓皇帝」,以皇帝之禮葬「惠陵」,世稱「唐讓帝」。李成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擔任過「晉城市長」的皇帝。
武德三年,大晉城橫空出世
凌煙閣上,唐太宗欽點市長
大唐武德三年,天下未定。從晉祠起兵的唐高祖李淵,忽然想起了千年之前末代晉君生活過的那座城。端氏、高都、澤州,這些名字好像都不足以彰顯這座城與「晉」的關係。於是,「晉城」橫空出世。宋代樂史的地理巨著《太平寰宇記》中說,以三國分晉地後,封晉君於此,故曰晉城。
三國分晉地,說的是「三家分晉」的故事。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說,晉靜公二年,韓魏趙三家瓜分了晉國,把晉靜公廢為平民,安置在端氏。三家分晉,標誌著中國歷史從春秋進入了戰國。
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時,太原還叫晉陽。起兵之前,李淵特意去了晉祠。晉祠以前叫唐叔虞祠。周成王封叔虞於唐(山西南部),便有了唐叔虞之說。李淵父子對晉祠有著謎之依戀。他們把自己將要建立這個政權,國號為唐。顯然是為了紀念晉國的開拓者唐叔虞。如此,為晉國東南的這座小城取名「晉城」,實則飽含著李淵父子對晉國的深情與末代晉君的悼念。
當我翻閱歷史,覺醒到一個真相:儘管宋代有程朱理學創始人程顥在晉城興學;金元有李俊民、郝經以及狀元輩出;明代有朱元璋的孫子隰川王、宣寧王遷來晉城,有王國光這樣的天官;清代有陳廷敬、田從典等位極人臣的典範。但這一切,都不足以與唐朝的晉城相提並論。唐朝才是晉城最輝煌的時期。大唐盛世,不但誕生了晉城這個名字,還隱含著太多我們並不熟知的細節,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後,列過一個十七人的功臣名單。唐太宗李世民修築凌煙閣,紀念二十四位功臣。有這樣一個人,同時出現在兩份功臣名單中。李世民偶然看到此人的畫像,問宇文士及,他現在在做什麼?宇文士及說好像賦閑在家,飲酒作樂。李世民嘆了一聲,說:讓他去晉城吧。
這個被李世民親自點名來到晉城的人,叫做長孫順德。參與過唐高祖李淵的太原起兵,參與過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居功至偉卻錯誤不斷,屢次犯錯後被閑置。長孫順德是長孫皇后的族叔,是李氏皇族最親近的人,念及舊情的唐太宗給了長孫順德一個澤州刺史的職務,這個職務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晉城市長。
長孫順德以往是個不太遵守法度的人,經常酗酒。來到晉城後,性情大變,一改往日作風,循規蹈矩,勤政愛民。他發現前任「市長」張長貴和趙士達將百姓的數十傾糧田據為己有,長順孫德便將這些糧田收回,分給了貧苦的百姓。以往有些官吏收受百姓的賄賂,長孫順德也不放過,一一追回。他的這些行為,受到了百姓的稱讚。
在貞觀十七年繪製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中,長孫順德排名第十五位。這樣一個顯赫的人物到晉城做「市長」,彰顯了晉城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對長孫順德的厚愛。
貞觀長歌,李元曉初築晉城
出兵伐武,李元嘉兵敗自裁
長孫順德的到來只是一切的前奏。貞觀二十三年,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一個兒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密王李元曉來到了晉城。他的職務,與長孫順德一樣,依然是「晉城市長」。晉城是密王李元曉的封地。當朝皇帝的親弟弟在晉城主政,密王李元曉開啟了先例。或許就是在密王抵達晉城之後,開始築造城池。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大唐的第三代皇帝。高宗時期,唐高祖李淵的第十一個兒子,韓王李元嘉被派到晉城。李元嘉是當朝皇帝的親叔叔,他的職務,依然是「晉城市長」。
李元嘉的夫人,是房玄齡的女兒。李元嘉的兒子李撰為母親祈福,在晉城的「碧落寺」大興土木,也因之成就了這座晉城歷史上曾經最富盛名的寺院。武則天執政後,為了安撫李氏皇族的人心,加授韓王李元嘉為太尉,這是名義上的國家最高軍事長官。但眼看著自己父親開創的帝業淪入武氏之手,李元嘉並不安心。他對諸王說,遲早有一天,武則天要殺掉你們,與其這樣,為什麼不先下手為強?李元嘉與中宗李顯共謀,督促諸王出兵討伐武則天。結果諸王除了越王之外,皆未出兵,事敗後,李元嘉和他的兒子李撰被逼自殺。其後,又被抄家。
到了金末,晉城有一個叫李俊民的人,去參加科舉考試,不小心考了第一名。他在自傳中說,自己的先祖是韓王李元嘉。李俊民在世時,備受元世祖忽必烈的賞識,死後埋葬在崔庄。也就是今天的澤州縣金村鎮崔庄村。
晉城在歷史上的名字幾經變遷,叫過高都,叫過長平,甚至把高都與長平各取一字,叫做高平。在清代,一度有人認為唐宋時期的晉城縣在高都鎮,其中包括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不過,從目前已知的證據看,這樣的說法是一種誤讀。從唐武德年間開始,所謂的晉城,就一直在今天的晉城老城。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皇帝的異類,色心萌動,娶了父親李世民的小老婆武則天。這樣的舉動,絲毫不亞於他的那個叫李隆基的孫子。有敢違背倫理道德的爺爺,自然就有敢於效仿的孫子。這樣「上樑不正下樑歪」的荒淫行為都產生了嚴重的後果,李治險些把江山斷送在武氏手中,李隆基也險些成為大唐的末代皇帝。
澤王抵晉,陳子昂北樓赴宴
猶望君歸,白樂天香山獨醉
不過,李治的兒子,並不是都像他那麼大膽狂妄。李治也有個膽小的兒子,排行老三,叫做李上金。武則天很不喜歡他,官員就編造了罪名奪取了李上金的官位和封地。可到了李治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的時候,武則天大發慈悲,主動請求唐高宗李治讓李上金能夠上朝聽政。等到了唐高宗李治升天之後,李上金去參加高宗的葬禮,武則天說我給你找了個好地方,你享福去吧。李上金心想,天下哪還有比晉城更好的地方,捲起鋪蓋,就來到了晉城。
武則天把晉城給了李上金,李上金也被封為「澤王」。過了幾年,李上金突然被召到洛陽,一打聽,原來是大臣周興舉報自己和老四李素節謀反。李素節剛抵達洛陽城外的龍門驛已經被人殺掉。李上金聽聞消息,知道自己也難免一死,便自殺了。李上金死後,他的七個兒子被發配各地。六個死於非命,只有一個叫李義珣兒子被貶後藏身為僱工,才得以活命。
唐中宗李顯登基後,澤王李上金唯一在世的兒子李義珣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和封地。沒想到李瓘居然跳出來說李義珣是假冒澤王李上金之子。唐中宗便又把李義珣這個倒霉孩子發配嶺外。這個李瓘,是許王李素節的兒子。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後,說澤王李上金已經沒有兒子了,就把把澤王的封號和封地都給了李素節的另一個兒子李璆。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站出來替李義珣說話,說李義珣就是澤王李上金的親生兒子。李隆基於是又把李義珣召回,恢復了他澤王的封號和在晉城的封地。
在武則天當政時期,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一位詩人參加契丹戰役後在返回洛陽途中來到了晉城。這就是唐代著名詩人陳子昂。大詩人陳子昂或許在這裡與澤王李上金把酒言歡,宴會完畢,留下了一首被收入《全唐詩》的佳作《登澤州城北樓宴》:
平生倦遊者,觀化久無窮。
復來登此國,臨望與君同。
坐見秦兵壘,遙聞趙將雄。
武安軍何在,長平事已空。
且歌玄雲曲,銜酒舞熏風。
勿使青衿子,嗟爾白頭翁。
陳子昂少年時期喜好劍術,不喜歡讀書,到十八歲才開始發奮讀書。兩次參加科舉不中後,陳子昂在長安城偶遇有人售琴,價值千兩,一堆達官貴人圍著琴卻捨不得購買,陳子昂便出錢將琴買下,還邀請大家某日到某處赴宴,他會親自為大家彈奏此琴。到了這日,上百賓客聚集一堂來聆聽陳子昂彈琴,陳子昂出來便將琴摔得粉碎,對眾人說:我雖然沒有二謝之才,卻也有屈原、賈誼之志,這琴雖然貴,不過是一件樂器,豈能和我的文章相比?說著便把已經準備好的詩文分發給眾人。眾人覺得陳子昂有錢又有才,紛紛稱奇,一時名震長安。
陳子昂來到晉城那一年,三十七歲。《登澤州城北樓宴》提到的澤州城北樓,就是著名的「逍遙樓」。我們從這首詩中,能夠感受到陳子昂對於戰爭以及時政的厭倦。在澤州城北樓上,遙望長平之戰古戰場,白起的軍隊在哪裡?長平的戰事早已為過眼煙雲。我們還是唱歌跳舞吧,別讓年輕人,笑話我們這些老頭子。白頭翁是陳子昂對自己的自嘲,也是對自己鬱郁不得志的感嘆。離開晉城的第二年,陳子昂辭去官職,回到了家鄉四川射洪,最終卻被地方官員欺壓誣殺。
唐代的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詩中寫道: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當時非不遇,尚無過斯位。白居易剛當上「拾遺」這個官職,大發感慨,說杜甫和陳子昂那麼有才,一輩子也不過就當了個「拾遺」。自己眼看就幹了一個月了,一定得好好乾,多給皇帝提建議,不能對不起這份工作。白居易一定知道陳子昂寫過的那首《登澤州城北樓宴》,也一定知道晉城這個地方。因為他的親家曾經做過「晉城市長」。白居易說這個人是他的「酒友」,還為他寫下了「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的千古名句。
這個被白居易稱為「酒友」的人,就是皇甫曙。皇甫曙於唐開成初在晉城做「澤州刺史」。碧落寺留有其所題詩作兩首。皇甫曙是當朝宰相李逢吉的門生,又是太子少傅白居易的親家兼酒友,白居易在洛陽龍門送皇甫曙到晉城赴任,感慨「惆悵香山雲水冷,明朝便是獨遊人。」也足見兩人的情義之深。白居易思念皇甫曙,跑到皇甫曙家裡,感慨說春天不多了,酒也只剩半瓶了,「猶望君歸同一醉」。
皇甫曙在晉城期間,恰逢白居易與皇甫曙結為親家,白居易的《閑吟贈皇甫郎中親家翁·新與皇甫結姻》便是作於此時。
誰能嗟嘆光陰暮,豈復憂愁活計貧。
忽忽不知頭上事,時時猶憶眼中人。
早為良友非交勢,晚接嘉姻不失親。
最喜兩家婚嫁畢,一時抽得尚平身。
在皇甫曙到晉城之前,他的好友竇癢也曾擔任「晉城市長」。竇癢不但是皇甫曙的好友,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密友。
卸磨殺驢,內宰相退居澤州
李憲讓位,唐讓帝駐守晉城
唐玄宗李隆基尚未掌權時,一次遊玩,與十幾個隨從迷了路,偶遇一位書生,書生邀請他們到自己家中,李隆基見書生家中貧困,僅有一頭驢。片刻,那書生卻殺了驢準備了豐盛的酒食,李隆基大為驚異,之後每次遊玩過此,必到這個書生家中做客,兩人成為密友。這個書生後來成為唐玄宗李隆基身邊最重要的謀臣,在太平公主謀反之時,力勸李隆基要先下手為強,輔助李隆基掌握了實權。
掌握實權後的唐玄宗封賞功臣,把此人封為「趙國公」,官至戶部尚書。唐玄宗每天都要召見此人,直到夜晚。這種奇特的關係甚至引起了別人的不滿,稱此人為「內宰相」。終究有一天,有人對唐玄宗李隆基說,這樣精通縱橫擅長謀略的人,不能放在這樣的高位,以防將來生變。
這番話打動了李隆基,開始了「排雷行動」,將身邊的功臣先後安置到了各地。開元二年二月,那個輔助唐玄宗走向成功的,那個曾經殺驢款待李隆基的書生,那個已經官至宰相的人在赴任的路上被外放到了晉城。不知在前往晉城的路上,王琚是否有過「卸磨殺驢」的悲情。當初他為了款待李隆基殺掉了家中唯一的那頭驢,而今李隆基大權在握,他卻失去皇帝的信任,成了那頭要被殺掉的「驢」。
本來要做宰相卻做了晉城市長的「宰相市長」王琚,在晉城開啟了自己嶄新的人生。從此安於享樂,不問政事,一直活了九十一歲,最後被著名奸臣李林甫陷害,自殺而死。
「宰相市長」王琚離開晉城之後,接任的叫李憲。開元四年,李憲來到晉城。如果說王琚是「宰相市長」,那麼李憲就是晉城歷史上唯一的一位「皇帝市長」。
李憲是唐睿宗李旦的長子,原名李成器,是曾經的太子。在他做太子的時候,主動提出來要把太子之位讓給三弟李隆基,李隆基拒不接受,這樣推讓了幾次,最後唐睿宗李旦拍板下詔,立李隆基為太子。唐睿宗李旦為了獎賞李成器這個懂事的兒子,封其為雍州牧、揚州大都督、太子太師,另外加實封二千戶,賜五色綢五千段,細馬二十匹,奴婢十戶,大住宅一區,良田三十頃。同年十一月,拜尚書左僕射,不久又任司徒,太師、都督之職如故。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之後,晉封李成器為司空,又晉位為太尉,兼揚州大都督之職,再加實封一千戶。
開元四年,李成器更名為李憲,被封為寧王,以王者之尊來到晉城擔任「市長」。李隆基一直很感恩李憲當年的謙讓,李憲從來不干預朝政,也不與人結交。開元二十九年,李憲病逝。病逝次日,唐玄宗李隆基下詔,追謚李憲為「讓皇帝」。追贈李憲妃元氏為恭皇后,安葬在唐睿宗的橋陵之旁,其墓稱之為「惠陵」。後世稱李憲為「唐讓帝」。
密王李元曉、韓王李元嘉到澤王李上金、寧王李成器,從唐貞觀年間開始絡繹主政晉城,主因有三。其一,龍興之地太原與都城長安、洛陽構成「黃金三角」,晉城是太原、洛陽、長安「黃金三角」的軍事要塞,具有異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必須派駐有軍事能力和值得信賴的有功之臣或皇室宗親駐守;其二,晉城地處山西東南,氣候宜人,雖然在太行山上,又不似邊疆太過苦寒,派駐功臣和皇室宗親來到這裡,能體現皇帝對他們的獎勵和安撫;其三,晉城與都城長安、洛陽距離適當,把他們安置在這裡,既實現了「排雷」的意圖,又便於皇帝「管控」。
哀帝禪讓,逍遙樓朱溫閱兵
李筠不服,宋太祖御駕親征
唐代有五都,分別是上都長安、東都洛陽、西都鳳翔、南都成都、北都太原。太原是龍興之地,五都之一,是大唐王朝的北方屏障。從唐太宗一直到武則天,朝廷就一直在長安和洛陽之間搬來搬去,每一次搬家都需要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唐代對都城的設置和朝廷不停搬家的習慣,註定了晉城的地位。晉城是扼守北方東突厥的最後一道屏障。到唐玄宗時期,東突厥之患徹底清除,朝廷從此高枕無憂,晉城也失去了其戰略地位。自寧王李憲之後,再沒有皇室宗親到晉城主政。
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安重璋不屑與安祿山同姓,向皇帝請求改姓,皇帝賜姓李,太上皇李隆基為其更名為抱玉。李抱玉因為協助李光弼收復懷州有功,被提拔為晉城市長。後來,協助李抱玉掌管軍務的從弟李抱真也擔任過晉城市長。李抱真與其兄長李抱玉是唐中期的名將,對於平定唐中期的「安史之亂」與「四鎮之亂」做出了巨大貢獻。安史之亂中,晉城的戰略地位再次彰顯,才有名將李抱玉與李抱真駐守晉城。
當安史之亂被平定,大唐歸於平靜,晉城的地位再次一落千丈。李抱真也成為駐守晉城的最後一位「大咖」。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梁王朱溫逼迫十五歲的唐哀帝禪讓,大唐從此終結。開平二年(公元908年),梁太祖朱溫來到晉城,三月十三日,登上澤州城北的逍遙樓檢閱軍隊。朱溫登上的這座逍遙樓,就是陳子昂在公元696年登上的澤州城北樓。
我們今天登上的白馬寺山,陳子昂和梁太祖朱溫都曾站在澤州城北樓遠遠眺望。白馬寺山其實叫司馬山,因司馬懿登臨而得名。唐時,司馬山中有一處名「丹山」,相傳是長平之戰秦軍坑殺趙軍四十萬降卒的地方。所以陳子昂站在澤州城北樓,看到的是丹山,想到的是長平之戰。卻不知終結了大唐的朱溫,站在逍遙樓上,想到的又是什麼。他會想到曾經駐守在此的那些李唐皇室么?感慨之餘,朱溫下令登記犧牲的昭義軍的士兵的姓名,要求這些士兵生前所屬的各部供養犧牲士兵的子女和妻子。
大宋建隆元年,後周大將昭義軍節度使李筠不服趙匡胤取代後周,與北漢合謀起兵,北漢皇帝劉鈞親自帶兵南下,兩軍匯聚晉城。丞相趙普勸宋太祖趙匡胤御駕親征,鼓舞士氣。當年六月,宋太祖趙匡胤來到晉城督戰,澤州城破,李筠投火自盡,此即史書所載「宋太祖親征澤州」。由此北方安定,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朝代。
韓魏趙三家分晉,置末代晉君於端氏,春秋進入戰國。秦趙長平之戰,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李淵父子太原起兵,不忘末代晉君,為其棲身之地取名「晉城」。朱溫接受唐哀帝禪讓,大唐終結。志得意滿的梁太祖親臨晉城撫恤昭義軍士兵。趙匡胤登基,晉城未安定,皇位還沒坐穩的宋太祖只得御駕親征,晉城城破,長治就不戰而降了。
夢回唐朝,我們或許會偶遇登上澤州城樓的陳子昂。我們或許會在城門口,偶遇不顧年邁,從洛陽趕來看望親家皇甫曙的白居易。我們或許會在街頭,遇到那個把太子之位讓給李隆基的李憲。他會不會招手,把我們引入他的院子里,院子里的樹上,系滿了金色的鈴鐺,鳥兒落下,鈴鐺叮噹作響,李憲會像個孩子般大笑,他若開心了,會不會送我們一支傳說中的神奇的蠟燭。千萬不要遇到那個年輕時李抱真,他一定會把我們抓到昭義軍里。如果一定要偶遇,還是讓我們遇到那個已經成了老頭的李抱真,他必然是一副神神叨叨的模樣,從隨身攜帶的葫蘆里掏出一堆藥丸,炫耀他又研製出了最新的長生不老葯,吹噓自己一定會長生不老……
從未有一個朝代,晉城的地位顯得如此重要。從未有一個朝代,專制皇權如此深度染指晉城。從未有一個朝代,能將晉城放置在中國的大格局之中,決定著這個朝代的命運。
讀懂了晉城,也就讀懂了唐朝。
2018年4月30日
於澤州城北逍遙樓
TAG:體仁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