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天讀德魯克《德魯克論管理》從法律虛幻到經濟現實

天天讀德魯克《德魯克論管理》從法律虛幻到經濟現實

只是了解作業流程的成本還不夠。想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場出人頭地,還需要了解整個經濟鏈的成本結構,進而與同一經濟鏈上的其他成員共同合作管理成本,從而創造出最大的回報率。換句話說,一家公司必須學習從單單記錄自己組織的成本數字,進展到充分掌握整個經濟鏈的成本結構。在這樣的流程中,規模最大的企業也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而已。

從法律層面來看,公司是股東、債權人、員工及稅務人員眼中的一個實體。然而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只是一種幻覺。30多年前,可口可樂只不過是一家授權獨立裝瓶業者製造產品的授權商。如今該公司已擁有美國境內大部分瓶裝事業的所有權。然而經常喝可口可樂的消費者卻極少知道這個事實,甚至根本不在乎什麼經營權轉移的問題呢!與市場有關的是經濟現實,是整個流程的成本,與誰擁有經營權無關。

這樣的故事在商業史上不斷地重演:一家默默無聞的公司不知從何處冒出來,短短几年中,在產業領袖還沒有來得及喘口氣之前,就取而代之成為新的領導者。專家們提出的解釋通常是,該公司制定出卓越的策略,擁有最先進的科技、執行最有創意的營銷手法或引用所謂的精益生產模式。然而每個案例中,這些新公司都擁有可觀的成本優勢,而且通常在三成左右。理由很簡單:新公司知道如何掌握整個經濟鏈的成本結構,而不是僅懂得管理自己的成本。

豐田汽車公司恐怕是最廣為人知的一個成功案例了。在豐田的經連社下,每一家供貨商和經銷商都是當然成員,它們的成本全在豐田汽車公司的掌控之下。從製造、配銷,到提高售後服務,豐田經理人管理的是一個單一成本流程之下的總成本,從而將資源準確地投向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方向。

其實,最早通曉應該管理整個經濟鏈成本結構的不是日本人,而是美國人,也就是創辦通用汽車公司的威廉·杜蘭特。大約從1908年起,杜蘭特便開始收購一些做的不錯的小型汽車製造廠,如別克、奧茲莫比爾、凱迪拉克及雪佛蘭,並將它們合併為通用汽車公司。1916年杜蘭特另外成立了一家獨立經營的聯合汽車公司,收購一些做得不錯的零件製造商。聯合汽車收購的第一家零件製造商就是擁有查爾斯·凱特琳所發明,汽車引擎自動點火裝置專利的德科公司。

直到1919年為止,杜蘭特總共收購了20家供應商。那一年也是杜蘭特被通用汽車趕下總裁寶座的前一年,他收購了最後一家零件製造商費希博德。從新車設計過程開始,杜蘭特就刻意把零部件及附屬品的相關人員帶到現場,這麼做有助於把整台汽車的全部成本當作一個成本流程來管理。實際上,日本商場上的經連社,可以說是杜蘭特的發明。

然而到了1950-1960年,讓杜蘭特頗為自傲的經連社,已經變成令通用汽車公司十分頭痛的絆腳石。由於通用旗下的零件部門都成立了工會組織,人工成本已遠較其他獨立經營的競爭者為高。從帕卡德到斯蒂龐克,這些本來一直向通用購買零件、占通用零件效率達1/2的獨立汽車公司,也因這個從市場消失了。通用也跟著失去了對旗下主要供貨商成本及質量的控制權。然而在超過40年的時間裡,通用採用的系統成本模式,讓該公司建立了同業難以對抗的競爭優勢,連最有效率的斯蒂龐克也不是它的對手。

學習

每一家企業看起來是一個確確實實的實體,有工廠或者辦公室,有法律認可的經營執照,有專業資格證書,有組織結構和層層管理系統,有那麼多人圍繞它工作,就好像有一堵無形的圍牆,把為它工作的人與社會其他人區分開來。當人們被問起:「你在哪裡工作?」時,人們都會說到自己服務的公司,用它的存在來證明自己的社會地位。

但是德魯克卻說它是一個虛幻的存在,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實體。如果我們敢於面對這個事實真相,就會發現,任何一個企業的存在,只是因為它有經濟收入,或者有創造經濟收入的潛能。不管曾經多麼輝煌,多麼成功,一旦它失去創造經濟財富的能力,它就消亡了。沒有任何法律會保護這樣的企業。因此,真正的實體是經濟現實,是企業創造經濟財富的能力。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一個企業所有的一切都應該、也只能圍繞著經濟績效而存在,包括它的組織結構、技術、人員、業務流程、產品、渠道、各種活動等等。不能創造經濟績效,或者阻礙經濟績效的,都應該去除。而同時,只要是與它創造經濟績效相關的事物和人,都是它需要關注的,不管是在企業之外還是內部。

因為經濟績效是市場和顧客決定的,它們想要購買什麼,以什麼價格購買,在哪裡購買,決定了企業的產品是不是能夠轉化為經濟績效。因此,企業一切的決策、技術、流程、工作和人的決定都必須圍繞創造市場來組織,也就是根據顧客願意支付的價格和方式開發、生產和交付產品。企業也必須根據顧客願意支付的價格和方式尋找合作夥伴,建立整個經濟價值鏈。

當我們真正認識到這個事實,企業現有的一切都不應該成為必須承受的包袱,包括組織結構、業務流程、企業設施和圍牆,它們都必須為經濟績效服務,企業的每個人和每個活動都必須以為經濟績效做貢獻而存在和工作,才能實現企業的長期生存和繁榮。

很多人會說,每個人都為經濟績效工作,你這不是回到資本家為了利潤而剝削工人的時代了嗎?工業時代,資本家從工人那裡能夠壓榨出來的只是體力和時間。而今天,真正能夠激發知識員工的只有他們自己的貢獻和成就,他們需要通過不斷改進和創新來證明和發揮他們的知識和能力,他們需要充分的空間來施展。而經濟績效的提升證明了他們的知識和能力,是他們自我實現的最佳證明。

今天,越來越多人認識到這個事實:企業只是虛幻,只有經濟績效才是真正的實體。平台式組織方式的日益廣泛應用就是一個證明。它把整個經濟價值鏈整合到一起,服務於市場和顧客,只有能夠創造經濟財富的組織和個人才能存在其上,不再有層級差別,只有創造財富的能力區別。它要求每個知識工作者都找到能夠把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轉化為經濟績效的地方,去充分發揮,他們必須做自己的CE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潔老師 的精彩文章:

天天讀德魯克《德魯克論管理》人事決策的基本原則

TAG:李潔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