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放棄現代社會,回歸原始生活?
拍照俠
一個可以教你拍照的公眾號
《見外》引入國外優秀攝影師及其攝影作品 ,多維度看世界。
繁華與荒野
本期小編為大家
講述一位才華橫溢
年輕攝影師的
桃花源記
盧卡斯·福里亞Lucas Foglia
1
攝影師簡介:
盧卡斯·福里亞生於1983年的美國紐約長島,在2006年哈弗畢業後,並未選擇去大型公司工作,而是選擇拍攝了鄉野生活。在美國攝影圈裡他被稱是一位故事講述者,他的作品被評價為「即呈現了社會責任感,而又不失視角美學」。接下來讓我們來感受一下他的作品吧。
2
大師之路:
野外實驗室
猶他州 2015
工業之水
懷俄明 2013
礦山
內華達州 2012
3
人類與荒野關係:
2012年,他的家鄉和很多古老的樹木被颶風桑迪摧殘殆盡...
新聞里,科學家將這些風暴和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聯繫在一起。
然而,盧卡斯意識到如果連氣候也可以被人類改變,那麼地球上就沒有一個地方不會被人類改變。
因此,他開始了一個名為《Human Nature》的項目。
這是一部講述了關於自然、人類、政府、以及我們與荒野關係科學的故事。
這個項目的出發點就是桑迪颶風,他從城市開始,穿過森林、農村、沙漠、冰原和海洋,走向荒野。
極端天氣下的農場
紐約 2013
野火
加利福尼亞 2015
融化的冰川內部
阿拉斯加 2016
來自吉爾基的冰山
阿拉斯加 2016
洪澇過後的房屋重建
夏威夷 2016
Troy和剛孵化的小雞
紐約 2014
麋鹿
懷俄明 2010
盧卡斯的這些作品
挑戰了人類和自然對立的概念
同時也突出了我們的科技在自然界中
製造不斷令人不安的荒謬的喜劇組合...
4
田園生活的人文攝影:
田園式生活的意境,忙碌的我們似乎只有從古人的詩詞中得以體會,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環保的課題已經愈發重要。
上個世紀60-70年代,美國發生了一次以生態觀為主旨的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這次運動規模空前,起因是人們對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不滿和恐懼。盧卡斯的父母就是這個運動中的一份子。
也許是受家庭環境的熏陶,盧卡斯從小對大自然情有獨鍾。
他在Long Island的一座農場里長大,距離紐約僅30公里。
「我長大於長島郊外的一個小農場,是一個大家族,當購物中心和連鎖超市在我們周邊發展時,我們信奉的是60年代回歸土地運動的哲學信念。我們依靠農作物交換生活的必需品」
他花了五年時間,走訪了美國南部離群索居、自力更生的一群人,拍攝記錄他們的生活。
這些人並未脫離主流,也會使用電腦和手機,並不排斥現代世界,而是知道自己為了什麼生活。
這個攝影系列就是《A Nature Order》
「我想看看我能否可以找到一種可能性,是否有一個群體或者個人真的可以遠離人群,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盧卡斯如是說。
除了圖片資料,盧卡斯也記錄了他們的訪談內容:
卡萊布(北卡羅來納州):隨著思考的深入,我越來越意識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我們所有的生活來源— —從服裝到食品,從權利到政治結構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是如此之巨大。
我的一些的想法就是通過旅行看看這個世界,但是更重要的是我想鍛煉自己的生存能力,不需要購買食品和服裝而生存下去。每一天都能有地方睡下,有食品吃,我眼中的世界就會變得有戲劇化。
洛維爾(田納西州):一頭奶羊是你擁有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它可以給你羊奶,它可以給你肉食,如果有五頭奶羊,你可以生活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
康拉德(田納西州):撒旦曾經控制了人類,通過國際銀行系統,他達到了目的,我放棄了駕照、社會保障卡。我斷絕了銀行,沒有保險,也沒有救濟金。他們將所有人都看作是推銷對象,他們試圖將我們都放進一個同樣的盒子,我只是說你不必記得我們,然而你卻辦不到,因為我們不是一個系統的。
納塔利(北卡羅萊納州):我們生活在一個亂糟糟的世界裡,自然已經被毀壞,現代社會的消費文化滋生出越來越多的不滿。我們都想讓生活更親近土地,不需要通過激進的方式改變這個世界。我們不斷領悟離開文明如何去生活的各種可能。
和大多數攝影師一樣,盧卡斯初期的這些照片當時並未引起很多人關注,不過是農村生活嘛...
人們依舊沉湎於繁華便利的城市生活,
有誰會願意因為一些照片而改變自己安穩既定的生活呢?
而盧卡斯,繼續著他與荒野的自然情緣。
那麼,你是否對盧卡斯鏡頭裡「梭羅式」的鄉野生活充滿嚮往?還是繼續忙碌又荒蕪的生活...
5
後記:
想起宮崎駿的電影《風之谷》,這位動漫界的大師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亦通過動漫表達了對環境污染的擔憂,不同的藝術家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我們賴以生存的這顆星球共同的憂心。
這些聲音在轟隆隆的工業機器面前
顯得如此微弱;
希望科技發展和自然環境不再對立,
而是真正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
這裡是《見外》欄目,引入國外優秀攝影師及其攝影作品,多維度看世界。
TAG:拍照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