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兀朮為何會在郾城之戰中戰敗?那是因為他們隊伍中有這樣一群人

金兀朮為何會在郾城之戰中戰敗?那是因為他們隊伍中有這樣一群人

郾城之戰,指的是公元1140年,金國撕毀合約,再次以金兀朮為統帥,兵分四路大舉南侵,岳飛奉命坐鎮郾城,指揮抗金的一場戰役。

此役中,南宋軍只有三千,而金國派出了近12萬大軍。可最後的結果卻是,金兀朮連戰不利之後被迫引軍北去。

千百年來,大家在討論這場戰役的成敗得失時,基本上都是站在南宋的立場來分析的,從而總結出了宋勝金敗的原因。這些個分析多少有一定的道理,可唯一不足的是,從對方角度來分析的就比較少了。下面,我們就從金國方面來看看,他們為何沒能打贏這場仗。

在這場戰役中,金兀朮的作戰指揮可以說並沒有多大的問題,是完全正確的。可是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所統帥的這近12萬大軍中存在一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簽軍」。

那麼何為「簽軍」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看下金國在建國前後其兵源構成的變化就知道了。

建國之初,他們實行的是全民皆兵的軍事制度。據《金史·兵制》的記載,早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之前,就實行了一種名叫"猛安謀克"的軍事制度:即所有部落百姓平日以"佃漁射獵"為勞事,可一旦戰事起,除了幼兒之外,所有能行動的男子都要參戰。其組織按十進位,"猛安"為千夫長,"謀克"為百夫長,以下為什長和伍長。

金國成立之後,完顏阿骨打為了擴充兵員,便又將"猛安謀克"作為一種官職授予契丹、奚等族的降將,令其各自編組成軍,由都統司的女真貴族統領。後來,在滅了遼國和北宋之後,由於投降過來的漢族將領"不樂為猛安謀克之官",所以對這些人就採取了"舊官舊職"的政策。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劉豫的偽齊政權建立之後,其軍隊仍施行的是北宋的軍制。

北方各族以及漢人降軍的大量湧入,使得金軍的兵力更為充裕和強大。但可惜的是,這一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

到了公元1140年的時候,金人所面臨的戰略形勢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南方,對南宋的戰爭正在持續;北方,面臨著蒙古人日益威脅;西方,有來自西夏的攻擊;東北,也遇到了高麗人的頑強抵抗。而且,此時正處在四面包圍中的金人,還要騰出手來對付國內因自己橫徵暴斂而爆發的各族人民起義,兵力可謂捉襟見肘。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常年征戰,那些倖存下來的女真武士也在進入中原之後迅速的腐化,可謂不堪應戰。所以,為了解決兵源緊張的問題,金國的統治者決定在其統占區人口占絕大多數的漢人中強行徵兵,這就是「簽軍」。

無疑,徵兵的過程是極為殘暴野蠻的。本來,女真人在佔領區內血腥屠殺一切敢於反抗的漢人,任意霸佔漢人的土地、房屋、錢財、子女等一系列的暴行,早就惹得天怒人怨了。現在,又要以「抽籤」的形式徵調大量的漢族男子去當兵,大家怎可能不反抗?更為可氣的是,戰鬥打響之後,衝殺在第一線的也都是這些被強征而來的簽軍,而女真族的軍官則躲在後面督戰,但凡遇到後退者殺無赦。

所以,為了躲避徵兵,很多漢族男子開始嘯聚山林進行武裝反抗。而那些不幸被徵召入伍者,也是一有機會就逃跑,甚至是殺了督戰的女真軍官之後再投降宋軍。

所以,當他們遇到岳家軍的拚死衝擊時,陣前崩潰也就成了一種必然,金兀朮的敗北也就理所當然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唐僧其實並未取得真經
五胡十六國時期,一個以悲劇而告終的民族善政,締造者被稱為大帝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