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底層操作系統比那些知識重要多了!

你的底層操作系統比那些知識重要多了!

01

開篇

最近聽到一個新的說法,就是我們的「價值觀、信念、心智、思維方式等是我們的底層操作系統,好比安卓、IOS,而我們的知識、工具等是我們的額APP,這些APP使用效率如何,也就是我們的世界外顯情況如何,更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操作系統,而不是這些APP本身」。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正好有些對照,寫篇文章,自己加深下領悟。

02

案例還原

最近密集型接了幾個顧問案,其中有兩個Case,去到了兩個非常極端的方向,現將現象還原一下,其中一個甲方在北方,暫且叫做A,另一個在南方,暫且叫做B吧。

A和B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公司做的上億,前幾年發展比較迅猛,近兩年會感覺有些吃力,所以找顧問公司(也就是我們)來合作,希望對公司的業績提升有所幫助。

兩家公司的老闆都是多年在社會上學習,參加了不少培訓,對顧問公司也是有一定的了解。最開始的時候也是非常的相似,兩家公司在資源配置上、人員支持上都配合的相當充分,我們也按照進度表按部就班的推進,中間有時出現時間上需要延長,我們也沒說什麼,感覺大家彼此信任,合作也比較愉快,所以沒有計較。本以為故事會按照以往劇情的發展順利的進行下去,

然而,

在交付的時候,劇情改寫了。

A公司在交付時,我們提出有一點工作由於時間太緊沒辦法完全完成,我們提議可以等待最後結果出來後再進入下一階段,由於A對已交付的工作相當滿意,同時覺得剩餘的工作可以在二階段邊做邊補齊,所以就協商直接進入二階段。

A公司的這一舉動讓我們就在想可以再多做一點什麼來回饋這份信任與支持。

當然,我們可以回饋的有很多,已經想好,估計會完全超出A公司的預期,相信接下來將是一段非常愉快的合作。

B公司這邊出現了一點問題,套用一個成語,叫做一波三折。

首先,首輪交付時,發現大家對之前所說的標準理解不太一樣,現場雙方都承認是彼此以為對方理解了,好吧,既然是我們有50%的責任,按我們的原則,我們自己通常都會承擔100%的責任,所以承諾按新的標準,重新補齊。

這個過程中,令我驚訝的是B公司對於自己的責任隻字未提,很坦然接受了我們的補齊工作。

之後在第二輪交付前,我們特意再次碰面,確認過新的交付標準,兩位當事人,一位項目組組長,一位組長的老闆,大家現場共識。

奇葩的是在第二輪交付時,上午又出現了第三位驗收者,提出了很多「寶貴、而富有建設性的意見」,下午面對真正的大Boss時,相當於是有4位驗收者,雖然大Boss什麼都沒說,但是另外的3個驗收者完全說的是3個不同的標準。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還需要再改。由於第二次交付時我本人不再現場,了解情況後晚上給組長打電話時,盡量表達情緒而不是用情緒去表達,可心裡的對白是「你Y到底想怎樣,能不能有點心啊」,最後勉強達成一個共識......

03

選擇

劇情走到這裡,我們面臨3個選擇

A 走捷徑,用我們手頭上現有的資料(包括行業內其他案例的現成內容)填充進這個Case的模板,這樣可以過關,但不是對B公司最負責任的做法。

B 搞好個人關係,通過疏理情感關係來達標。

C 堅持原創原則:也就是最苦逼的一種做法,死磕自己,堅持原創,這樣做出來的東西對B公司是最有效的,也有了B公司自己的版權。

做選擇過程中,出現最多的一個詞叫做:中正。

選A不算不負責任,但不是最負責任的做法。

選B,根本不考慮,不是我們的氣質。套用趙本山的化,以後「雞怎麼看」「鴨怎麼看」

選C,雖然是最苦逼的做法,但這樣死磕自己交出一幅滿意的作品,心裡最舒服,無論什麼時候、走到哪裡、面對誰,說起話來都底氣十足,這就叫「中正」。

這種選擇已經與甲方無關,而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要求,自己對自己的交付。

04

操作系統

在整個復盤過程當中,明確的感受到價值觀是我們做出選擇的最後一個評判標準。不同的價值觀很顯然會有不同的選擇,雖然都可以達成目標。

這個案例中很顯然A公司和我們的底層操作系統更兼容,大家都比較「厚道」,一份責任願意承擔五分,五分責任願意承擔十分。

當對方做出一些「寬厚」的舉動時,大家都願意自己多做一些讓對方感受更好一些,除了「人好」之外,更是「站的更高、看的更遠」的一種表現。

正式說明,這裡絕無說B公司不好的意思,雖然我不是很爽,多少有吐槽的心情,但B公司的做法也很常見,是可以理解的「商人」思維,不過是小商人思維,

未能將合作的利益真正的最大化,未能看的更長遠,對眼前的利益計較有些過頭。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短視的現象呢?

答案是B公司的底層操作系統讓看起來聰明、勤奮、敬業的這些人,未能將其已知的工作發揮到最大價值,底層操作系統不改,再勤奮,也是勤奮的聰明人,總是困在原來的層級,也許通過勤奮很快就會到達那個層級的天花板,但無論如何就是無法跨越那個層級。

B公司的人聰明度足夠、勤奮度足夠、知識量足夠,但操作系統該升級了,因為「你不可能用創造問題的思維去解決這個問題」。

05

結論

認知和知識是兩個完全不同維度的東西,

認知是底層操作系統,

知識是APP,

操作系統不升級,知識補充再多也是量的變化,達不到質的飛越。

通過這個案例復盤,

精進自己,分享他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庭愷 的精彩文章:

TAG:張庭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