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琴制與情致:古琴構造之文化略解

琴制與情致:古琴構造之文化略解

琴海泛舟,與子同楫

漁礁問答

 吳景略

吳景略 

00:00/07:04

今人所說的「古琴」,古人稱為「琴」而已。

稱「琴」作「古」,不僅因為「琴」所產生的時代遙隔,同時暗含了琴文化的源遠流長。歲月密移,古與今自然不存在絕對界限,況且人同此心、心通此理,今人對古樂未嘗不能了悟點滴。

關於琴之種種,如琴曲、琴事等等,無不承載了古人的高妙情致,其中的「琴制」,即古琴之構造與制度最為直觀形象,乃是進入古琴文化重要的門庭戶牖。

方寸見宇宙

唐琴 九霄環佩

先秦陰陽家稱「天圓地方」,天行則周運無窮,地勢而平正有度。

琴身尺度正是天地之「德」的形象化身:琴面圓隆似蒼穹,琴背平正如大地。據蔡邕《琴操》的記載,琴長三尺六寸六分,效法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再閏一日;琴面著十三個徽,取度一歲十二月,又閏一月。

古書又稱:「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屍子》)。可見,古琴通體的製作法度,呈顯了古代的宇宙觀念:天時周循,地利平載。無論古或今,琴人但凡席地操縵,取琴平卧於盤膝上,彷彿宇宙天地盡在指下,浩然正氣頓生胸間。

稱名擬象

古人窮究於天人之際——觀象而取其意,得意則仿其形。

《世本》載「伏羲造琴」;《周易·繫辭》又曰:「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紋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可以推知,古琴在其問世之初,她已是天地間的寫生藝術了。

除了通體尺寸之外,她的構造部件無一不擷取天地、神明之意象。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人將山水之情寓於絲桐,則高其前額作岳山;虛其背腹為池沼。崇嶺巍巍、江海幽幽,風雲興而龍虎至。

琴構造簡圖(網路)

遠,則取象於靈物,曰龍曰鳳。龍池伴天柱,鳳沼近地柱;又有龍齦承弦,龍唇出聲;鳳足柅弦,鳳翅舒張。故琴德至善,龍鳳以呈祥:神龍長嘯,隱潛於淵;鳳凰來儀,沐浴自如。近,則取諸於人體。寬處斫肩,命為「仙人肩」,象徵肩背之正;狹處造腰,名曰「玉女腰」,比喻形體之纖。

或許有人問:絲桐近在眼前,而山水曠遠、龍鳳縹眇,硬用虛闊之事來穿鑿簡明之實,豈不是牽強附會嗎?這樣的想法,因為不理解古人「得意忘象」(王弼語)之妙趣,而不能真正領悟古人的創作情致。惜哉!惜哉!殊不知,天地至高至廣,山水至情至性,龍鳳至神至靈。琴人擬象觀意,玩味既久,則能變化氣質,與德偕行!

陰陽序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琴體各部的名號大體是對舉成雙,如:背面象天地,高低成山水,取物稱龍鳳等等,這是古人偶然得之,或是有意為之呢?

不妨試解一、二:天地之道,一陰一陽,萬物始生。「上古明王制禮作樂,非為娛心自樂,將欲為治也」(太史公語),故聖王斫琴擬象而教化百姓:天尊而地卑,岳山崇高,注水於澤,龍齦承漿,鳳鳴應律。

再試觀琴弦,總數有七,大弦為五:宮、商、角、徵、羽,取數於五行;輔之以文、武,則外加二弦,為少宮、少商。大弦為君,少弦為臣——君臣、文武同樣相生相成。由此言之,琴制之中蘊含了天地陰陽之序、人倫情理之序。

[東晉] 顧愷之:《斫琴圖》(宋摹本)

難免有人認為:尊卑貴賤,君臣舊禮早不合時宜。按此分陰陽、論琴制,有點迂腐了罷?!

其實不然。舊時君臣禮、夫婦綱已為糟粕,棄不足惜。然人事興廢,天道恆常。天地無情而有序,人世間差殊而相依。以琴樂言之,節奏之遲速,樂音之清濁,落指之輕重,氣息之緩急,與陰陽、人倫之道不一不異。惟有時時澡雪精神,常以忠正之心,依遵規矩法度,方得日臻琴道、與琴相印。

琴制及其內里的文化情致大致粗解如上。篇幅所限,細微的辨析無法一一講明。

此外,古琴之「古」,非一僵固不變之「古」;也非具體指向某位古人——它是一個持續變化之概念。如,自伏羲氏後,琴身長短變化不一,最長至三尺九,至短則為三尺三。古人認為,這些尺度違背了天地之數,是律學荒廢所致(朱長文《琴史》),終究保留了今天普遍接受的形制:三尺六寸六分。

簡言之,琴制歷經了長久的流變沿革,在大浪淘沙之後,方才建立出一套完備而優美的理論與制度。琴制的流變與持守,正體現了古人在巧手斫琴的背後,隱藏著探究天道、化育萬物的誠敬之心。

參考文獻

[明]蔣克謙(輯):《琴書大全》

[元]王振鵬:伯牙鼓琴圖

聆聽古琴——琴樂鑒賞體驗課程

千年文化,與你共參

講解人簡介

丘樂媛,喜愛祖國傳統文化。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2010年起習琴,先後跟隨青年演奏家王亮、嶺南派琴家許海帆操縵。2015年起,隨著名古琴演奏家趙家珍老師學習琴樂。

2015年,發表論文《琴心與道心——試論陳白沙的琴樂思想》(《文化遺產》)。2017,參加「敦煌杯」第四屆全國民樂大賽,獲得古琴成人組第一名。

課程簡介

七弦琴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生命,是最具民族精神與文人審美情趣的傳統樂器。

以琴樂契入傳統文化,一路走來便覺風光無限。

與古琴相關聯的故事、人物、詩文更呈露出往昔聖人之憂、高士節操、君子風度。彈琴之指法,對琴樂的把握無不浸透著古人修身養德、澡雪精神的生命態度。聽琴、撫琴、談琴,與琴相伴相依,能溫潤身心、變化氣質。

琴文化鑒賞體驗課程擬將古琴的彈奏、鑒賞與古琴的歷史文化糅合一體,在講解中配合課堂體驗與互動,帶領聽者在識琴、愛琴、彈琴、懂琴的同時,加深對傳統文化的體認與領悟。

庄則敬國學堂2018年春季特開設有《論語》專題班,《笠翁對韻》專題班,《千字文》專題班,《三字經》系列課程班,《龍文鞭影》系列課程,《百家姓》《千字文》專題班,《詩經》《古文觀止》專題班,《道德經》專題班。歡迎您的參與。

家長共修班:古琴、茶藝、書法、演講與口才,您需要,請聯繫我們。

經典傳承 相約庄則敬國學堂

結緣古詩詞,相伴庄則敬國學堂

行為習慣養成,相成庄則敬國學堂

臨之以庄則敬 達至兼善天下

庄則敬國學堂

微信訂閱號 : bjzzjgxt

總部:西城區西四南大街羊皮市衚衕豐盛商務樓2000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莊則敬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莊則敬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