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瓷器出現在中國?

為什麼瓷器出現在中國?

雖然中國人常說四大發明,但是在四大發明之外的瓷器可能更重要一些,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的影響更大一些。從發明的難度上講,它不僅裡面技術含量非常高,而且還需要很多偶然因素,機緣巧合湊到一起,並不是文明進入到一定水平後就自然而然被發明的,因此通過它更容易看清一項重要發明所需要的必要條件。相比之下,中國其他的重要的發明,如果中國人沒有發明,過一些時間世界上其他國家也能發明出來,或者有其他的替代品。

從影響力的範圍來講,瓷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世界貿易,也反過來改變了中國的金融,特別是明代的金融;從影響的時間來看,跨度長達1000年,再往後,它又和工業革命緊密結合在一起了。因此瓷器是了解世界千年歷史的一把鑰匙,這一點我們周四會專門講。很多時候,我們的見識和認知就是通過把一件事情研究透,把它放在很大的時空里去思考,從而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了解瓷器發明背後的邏輯對我們今天的發明創造依然很有意義。

今天,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瓷器誕生在中國。

任何重要的、影響力長久的發明,都要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瓷器便是如此。人類在走過茹毛飲血的發展階段後,便需要用盛器來裝水和食物,並儲存糧食。這件事情今天看起來簡單,但是如果你仔細想想在1萬年前人類從來沒有見過瓷器或者陶器時,其實很難想像盛器應該是什麼樣的。

最早天然的盛器可能是一片芭蕉葉、一個瓢、一個貝殼,甚至是鴕鳥蛋殼(在古巴比倫發現的)。但是這些天然的盛器既不方便,也不耐用,最終經歷了很長時間,人類的祖先在無意之中發現黏土經過火燒之後會變得堅硬而結實,這樣陶器便應運而生。

我們經常講陶瓷,雖然它們多少有點關聯,但陶和瓷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陶器的歷史比瓷器要長得多,它不僅出現的時間早,而且各個文明都獨自製造出了陶器,因為它所需要的材料很簡單,就是一般的黏土,到處都有。其次,燒制陶器所要求的技術含量也不算高,只要進入新石器時代,人類就有能力造出陶器,也就是說陶器的出現是文明自然演繹的結果。但是瓷器卻不同,它並不是文明水平到了一定程度就能夠被發明出來,而需要很多條件才能製造出來,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個——高溫、上釉和特殊材料高嶺土,它們分別代表了發明的大前提、小前提和偶然性。

先講溫度,也就是燒窯能夠達到的穩定均勻的爐溫。為什麼這件事情對陶瓷製造重要呢?我們先要從陶器的發展說起。陶器有幾個非常大的缺點,首先強度不夠大,而且相比瓷器特別笨重。其次,陶器的密水性不好,用陶器存水或者其它液體,很快就會滲漏,今天你用陶制的花瓶種花,實際上就是利用它容易滲水的原理。那麼能否把陶器燒得結實點、輕巧點呢?還是可以的,但前提條件是爐溫要高。這件事今天看起來很容易,但是在早期文明時,人類根本做不到。

事實上,一個簡單判斷早期文明水平的方式,就看那個文明能把爐子溫度燒多高即可,如果能燒到1000度左右,基本上就有條件進入青銅時代了,這時大規模建設城市也成為了可能。如果能把爐子燒到1200至1300度,就可以冶煉生鐵了,文明就進入鐵器時代,以此類推。燒制瓷器則需要在1300度之上。西方歷史學家和科學家有一個簡單衡量文明程度的辦法,就是依照一種文明所能使用的能量的大小,因此按照這個觀點,爐溫=文明程度,這是發明瓷器的大前提。

人類最早能夠大規模冶鐵的地區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那裡的赫梯人很早就掌握了冶鐵的技術,因此赫梯也成為最早能夠製造出很結實的高溫陶器的國家,也就是說赫梯人解決了過去盛器兩個不足中的一個。但是高溫陶器相比後來的瓷器依然笨重、不美觀,更重要的是不密水。今天的瓷器密水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外面都有一層釉。釉便成為了製造精良盛器的小前提。

上釉技術最早不是中國人發明的,而是古巴比倫人發明的。他們發現將鹽或者蘇打和沙子中的石英混合加熱,就會產生一種玻璃狀的物質,就是今天的釉彩。古巴比倫人將富含石英的細沙粉末和蘇打塗抹在陶器表面,在高溫下燒制,就在陶器表面有了釉面。遺憾的是,這樣燒出來的釉並不能嚴實地包裹在陶器表面,因此起不到密水的作用,於是古巴比倫人乾脆用這種技術燒制建築使用的釉面磚了,而沒有用於製作盛器。古埃及比美索不達米亞稍微晚一點進入鐵器時代,他們也發明了上釉技術。

在文明的早期,上述兩個地區的文明領先中國大約多長時間呢?大約一千年!如果發明僅僅取決於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照說應該是那兩個地區先發明瓷器。然而就在那一千年里,上述地區居然沒有發明出瓷器,因為他們缺少兩個天然的條件。

首先那裡沒有燒制瓷器所需要的原材料——一種被稱為高嶺土的特殊的黏土,也稱為瓷土。高嶺土雖然名字里有個土字,但它其實是一種特殊的礦石,因為後來在景德鎮高嶺山找到的這種礦石品質最好,便得到了高嶺土這個名字。全世界高嶺土的儲備其實是非常豐富的,今天在世界大部分地區都發現了儲量不低的高嶺土礦,而以美洲最多,中國次之,歐洲就比較少。非常遺憾的是,這種並不稀有的礦藏在人類文明的搖籃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根本就沒有,因此他們當時文明再先進,也發明不出瓷器。

第二個原因是那兩個地區沒有森林,無法提供高溫燒制瓷器所需要的燃料。從第二個原因也能看出為什麼能量使用程度是理解文明的一把鑰匙。

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所缺的兩個條件,中國恰好具備。中國人使用高嶺土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商代,但是由於那時沒有辦法把爐子燒得很熱,因此使用高嶺土燒出來的依然是陶器,只是顏色白一點罷了。

陶器和瓷器的一個差別其實在放大鏡下用肉眼就能看出來,把它們砸碎,看看斷面。陶器的斷面有一個個小的黏土顆粒,因此陶器不過是黏土顆粒粘連到一起,而瓷器是一個整體,它的斷面和玻璃的斷面一樣。等中國進入魏晉南北朝時,冶鐵技術已經非常普及,把爐子燒到1300度左右已經不是難事,高嶺土在這樣的溫度下就開始熔化,在冷卻後,就形成一個整體,這就是瓷器。

中國古代的工匠們還發明了獨特的上釉技術。最初這項技術的發明純屬偶然,當工匠們用炭燒制陶器時,一些炭渣濺到陶器上,炭讓陶土中的石英發生了還原反應,陶器表面一些地方就有一層亮亮的玻璃狀的釉彩,這種上釉法被稱為自然上釉法。

自然上釉法成功與否全看運氣,你可以想像,要靠炭渣濺到整個陶器(或者瓷器)的表面上概率是多麼小。今天如果你有幸見到一件早期自然上釉的瓷器是非常幸運的事情。據說日本一個寺院里珍藏了一件,價值上億美元,我在日本見過仿品,坦率地講釉面磕磕巴巴的,並不美觀。

中國工匠顯然不是利用自然上釉法製造瓷器的,而是慢慢懂得了它的原理,即炭在陶器坯表面加熱後能夠形成釉面,於是陶工們將瓷器的坯子泡浸草木灰的灰漿後拿出來再燒制,就在瓷器上形成了均勻的釉面。到此,瓷器的發明算是完成了,這大約是公元300年到500年之間的事情,距離赫梯人發明高溫陶器和古巴比倫人發明上釉技術,過去了大約1500多年。

從瓷器漫長的發明過程,我們首先可以體會出一種歷史的必然性。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雖然文明先進,卻不具備發明瓷器的原材料,美洲地區倒是高嶺土儲量豐富,但是文明又太落後,等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當地人還沒有進入青銅時代,不具備發明瓷器的基本技術的可能性。相比之下,有可能發明瓷器的只有中華文明,這是一種必然性。你也可以講中國的運氣很好。很多時候,我們的成功都必須感謝運氣。

今天我們講到一項成功發明的時候,常常喜歡強調其中一項關鍵性技術的重要性,而忽略其它的邊界條件。瓷器的發明需要很多條件,缺一不可,它們如同一個木桶側面有很多板,少了一塊,木桶便沒有了用途。首先是整體的文明程度,具體到瓷器是爐溫;其次才是具體到這項發明所需要的關鍵技術,具體到瓷器是上釉技術;最後還要有好運氣,在瓷器上,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就有點兒「點背」。

沿著這個思路,大家可以理解今天的很多現象,比如為什麼高鐵誕生於歐洲和日本,繁榮於中國,但是一直以科技發達著稱的美國在高鐵上卻非常落後?這也是今天的思考題。

通過瓷器,理解大前提、小前提和運氣的重要性,我們在選擇做什麼事情時,搜索的範圍就能夠小很多。另外,發明常常是一個從偶然到必然的過程,偶然的發現和成功非常多,沒有什麼了不起,能夠從偶然的成功中找到真正的規律,能夠重複成功的人,才算是完成了真正的發明。中國人發明草木灰上釉法,就是這樣從自發到自覺的過程。對於一個組織來講,能夠把偶然的成功慢慢變成必然的結果,非常重要。

思考題:為什麼高鐵誕生於歐洲和日本,繁榮於中國,但是一直以科技發達著稱的美國在高鐵上卻非常落後?

本周思考

本周的回信主題希望你可以總結一下截止至目前,從「發明的邏輯」模塊你學習到的方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研 的精彩文章:

TAG:學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