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的推出或許能解決晶元國產化的問題
古人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小編一直以來也是對各種事物認為不能單看表面,搞清楚裡面的背後深層次的邏輯,才好應對。那這次究竟為什麼要推出資管新規?且看下面第一部分的背景介紹。
資管新規的背景與推出的邏輯猜想
在最新一期的政治會議當中提到這樣一句話要「推動信貸、股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這裡非常有意思,熟悉我們ZZ文化的朋友都知道,這種文件可是要摳每一個字的。文件提到的先後順序是信貸、股市、匯市,最後才到樓市,我想這個也是當前當局對以上問題的輕重緩急的排序。2000年以後,我們的金融繁榮空前,但是個人認為金融的過度繁榮將會擠占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此話怎麼理解?縱觀全球,我們的無風險利率是非常的高。你們看,我們普通理財收益4.5%-5.5%,信託產品平均收益也在6.5%-8.0%。這種接近無風險的利率水平,放眼世界一些相對穩健的大型經濟體裡面,不是第一都能第二。對於投資者來說,這可是好事情你或許認為。但是對於實體經濟,做生意的各位老闆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很多珠三角的實體經濟的小型製造商,其真實利潤一年可就10-20個點。實際的信貸成本可能已經去到6-8個點。這可怎麼活?於是,很多老闆從其本行賺到第一桶金之後,有的跑去干房地產,有的做起小額貸款公司,道理就在此。因為傳統實業利潤低,資金成本高。相反,金融業錢來得快,賺得爽。資金都是逐利的。正如近期的港幣一樣,投資者都賣空港幣買美元去套利。這個就是人性逐利的本質。
因此,在這種大背景下,當局希望引導資金實際利率下行,並且讓資金能去到實體經濟所需要的地方。當然,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資管新規是實現以上目標的組合拳之一
如圖所示,資管新規對以上產品將會產生重大影響。首當其衝,應該是佔比最大的銀行理財。銀行理財可謂是具有我國特色的金融產品之一。這種剛性兌付的,以大型金融財團或銀行等機構背書的產品,在成熟的其他國家,是不怎麼存在的。例如你去香港,去美國,去澳洲,你走進銀行問他們有啥產品推介,你基本是找不到我們的這種理財產品的。
那麼目前,先不說券商資管、保險資管等資金未來將何去何從。單說銀行理財未來這28萬億怎麼辦?資管新規雖然有過渡期,但是那天終究是會來臨的。那麼來臨之後,各位投資者的選擇會是怎樣?傳統的剛性兌付的理財將逐漸淡出,隨之而來的應該是可漲可跌共同承擔風險的凈值性理財,以前的期限錯配的資金池的產品也不復存在,多層嵌套的優先順序的固定收益產品也沒有了。我想在這個背景下,無非大家會作出以下選擇:
1.風險偏好低的,把理財直接換成銀行存款。
2.風險偏好還行的,配置一點銀行的凈值理財。
3.風險偏好不太厭惡,直接買基金、股票、甚至新型的各種信託。甚至拿去做生意去了、
以上選擇帶來的影響:
1.銀行的表內存款額度充足了,將會有更多的傳統的相對利息比較低的授信額度。
2.對於財富管理來說,未來是考驗銀行的財富管理的真材實料。
3.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有增量的資金。而這些增量資金去到二級市場上,很有可能會對一級市場有補充,間接讓資金脫虛向實,從資本市場回到支持實體當中去。
4.無風險利率下降,大家在最近10來年的這種做金融有關上下游產業的機會少了。各位炒房、炒地、甚至炒資金的老闆想想還有哪些實業值得投資,大家風風火火地利用以上資金,參與中國新一輪的經濟騰飛,產業轉型中去。
總結:網上經常看到有這樣一個段子。雖然我們的鉛筆芯是進口的,我們的晶元是進口的,但是我們有房子。或許在這個契機下,大家還是通過資金等資源的指揮棒,把人力物力財力投到實體經濟當中去,那我們的國產晶元、國產發動機、國產大飛機、國產高端葯將指日可待。韜光養晦,埋頭苦幹,我們的未來一片光明。
TAG:鵬湃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