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冷炮問答:明末流寇為何會忠於南明?

冷炮問答:明末流寇為何會忠於南明?

原標題:冷炮問答:明末流寇為何會忠於南明?


問丨明末的流寇基本上都以推翻明朝的黑暗統治問目的。在無數次努力拚殺後,終於形成了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兩股人馬。明朝的首都本身也在1644年被李自成的人馬攻陷。但僅僅數年之後,這些流寇基本上就成為了忠於南明各小朝廷的武裝力量。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局面?


明末各支勢力基本都以過去的非傳統力量為基礎


明末清初,很多過去的流寇集團紛紛圍繞南明的各個地方政權,對抗入關的滿清。這種現象其實是為了自身階層與集團利益的自保行為。南明的王爺們,在這個過程中只是扮演了一個政治正確的符號。


要理解明末這些流寇集團的選擇,我們可以看看他們當中最成功的福建鄭氏集團 。因為這伙海寇出生的人,不僅是所有流寇中最成功的一伙人,也是堅持時間最長的一個。


東南沿海的支柱 鄭成功


在明末,鄭芝龍主導下的海寇集團,就已經因為明朝對地方控制力的削弱而擁有了很大勢力。他們也成功的與明朝地方官僚階層,達成了妥協,幾乎整體性的成為了地方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至於鄭成功在早年已經走上了讀書考科舉的路線。鄭芝龍本人則在南京被清軍佔領後,成為了福建的隆武政權的頂樑柱。


儘管他的集團有錢有勢,卻不可能與控制全國大部分地方的清廷直接對抗。但在龍武爭取覆滅後,鄭芝龍本人也在北方被殺。鄭成功也就必然走向了與清廷的對立面。只是從很多方面來看,他們對明朝旗號的忠誠度是有很大問題的。



隆武帝死後 鄭氏家族再沒有擁立新的大明宗室

他們可以出兵攻打南京,也可以在南明需要支援的時候在廣東的潮汕地區玩武裝吞併。甚至於在南明各政權都被消滅後,他們手裡扣著大明朝的魯王與其後代,卻只是軟禁而不給予明確的身份。之後退到廈門-金門-台灣的鄭成功和鄭經,更是數次與清廷談判,不惜剃髮易服。只是最後因為清廷要其放棄商業利益,轉為普通的土地領主,才沒有談成。


從鄭氏集團的一路遭遇,你就能明白明末各個流寇集團的生存困境。入主中原的大清,實際上是一個滿洲軍事征服者+中原儒家士紳+前明軍頭的混合利益集團。他們幾乎完全佔據了皇室、文人與武將的全部位置。那些曾經打擊明朝的流寇,實際上發現自己正在面對一個換了名號的老對手。



吳三桂就是投降軍頭的典型


無論是大順的李自成政權,還是大西的張獻忠政權,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對滿清充滿天生的敵意。在清軍入關後,幾乎一半的兵力和時間被用來對付這些人。因為這些流寇集團的存在,才是危機清朝統治中原的根本。那些前明留下的文武官員和勢力,也非常需要清廷的保護來對抗流寇集團。以洪承疇為代表的儒家士大夫與吳三桂為代表的地方軍頭,都是這種心理的體現。


洪承疇是前明文官士大夫集體倒戈的標誌


至於流寇集團呢?他們在明朝時候就是非法的組織集團,在清朝建立後依然不得要領。基於這種傳統矛盾,他們很自然的以南明的各個政權為旗幟,力圖將自己洗白後轉化為正規的社會力量集團。他們當中的不少人其實也投降清朝,但因為出生低微,總是不如前明的遺老們混的好。其中典型就的李成棟。作為農民軍出生的他,帶著自己的部隊投靠清軍,在嘉定三屠中殺的不亦樂乎。但在自信心膨脹後,覺得獲得的待遇太低,轉而又突然反正加入南明一邊。結果自然是被打回原形,徹底覆滅。


堅持抗清的李定國 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的小集團而戰


類似例子在張獻忠這一系的人身上也體現的非常明顯。張獻忠早年就在不得志的時候,投降過明朝,後來再次宣布叛變。他麾下的李定國和孫可望,幾乎撐起了南明永曆政權的全部力量。但因為覺得分配不均,孫可望馬上選擇投靠清軍,將原本豎起來的南明大旗一腳踢開。


在天下大勢基本已經確定的時候,李定國這類人實際上已經沒有了和清廷討價還價的資本。他們最初有利用南明爭奪天下的野心,後來則是希望利用南明為自己保留下一塊地盤。最後發現機會的窗口期全部喪失,也就死的非常凄慘了。



永曆政權的合法性從一開始就是受到質疑的


所以,今人在看待這些為南明作戰的流寇集團時,根本對其不宜高估。因為忠於大明還是大清,本身並不是一個問題。從哪邊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朝貢體系崩潰那年 世界上都在發生什麼事情?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