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報關行業被顛覆的一種可能與不可能
傳統報關行業被顛覆的一種可能與不可能
----以Flexport為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中國報關協會 徐晨
昨天在盆友圈發了一條信息,也許因為小長假的關係僅有一個朋友回復。今天勞動節深談一點。不喜勿噴。
Flexport是美國矽谷的一家科技貨運公司,被成為貨運業的「Uber」,2017年引起我的關注,當年十月左右,公司宣布獲得谷歌等頂尖矽谷風險投資機構共計1.1億美元的投資(C輪)。昨天香港信報報道,以科技驅動的貨運及報關代理Flexport(飛協博)宣布,獲得中國快遞物流綜合服務商順豐速運1億美元的資金。按照其去年的估值來看,現在這家公司已經估值超過10億美金(該公司2017年C輪融資估值8億,2016年B輪融資估值3億),可以說是潛在的該領域獨角獸企業。
一、Flexport的商業模式
Flexport的聯合創始人最早從網上售賣創業,後來與人共同建立了掃描並銷售關於進口物品的發貨清單數據的公司。從業過程中,他發現了貨運行業所存在的種種痛點,於是在2013年創建了Flexport。現在,他們給全球客戶提供起點到終點的一站式海陸空貨運、報關及貨物保險等服務。公司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目前在紐約、洛杉磯、阿姆斯特丹、香港和深圳設有辦公室。
由於國際貿易貨物中轉周期較長,中間環節過多,貨船、飛機的調配要比Uber和滴滴解決問題的模式還要複雜的多。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三種商業模式。根據36氪的幾篇文章歸納,其一是像淘寶一樣的信息撮合平台,把供應商和客戶放在平台上,互相配對;其二是 SaaS 平台,給供應商提供軟體、下單和展示價格等軟體服務以切入交易環節。最後一種是自營模式,供應商均由平台統一篩選後呈現在平台上,同時平台擁有自己的客服團隊,客戶會委託平台進行一系列的貨物保障服務。簡單來說,深度插手交易環節,採取重服務模式。報關行業目前主要是第三種模式的服務提供商(上游)。平台模式下,由於供應商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所以,採取自營模式幾乎是之前唯一的解決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報關與貨代聯繫緊密,但是商業模式還比較陳舊,沒有明顯的現代化成型商業模式。
Flexport通過基於Web的免費軟體把貨代流程線上化,把重點放在貨代行業流程的銜接服務質量上。這一點和報關服務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如卡車公司、物流中心、航空公司、海運公司等供應商,Flexport 會根據運貨頻率和付款記錄來建立其資料庫。而每周這些供應商所更新的報價,也會經統一處理後再呈遞給客戶。
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貨代收到電話的40%都是詢問貨物運到哪了,現在用戶登錄 Flexport 後便能實時追蹤,並在貨物出現異常情況時發出警報(比如被海關查扣)。這就是我一再強調的外賣平台的值得借鑒的特點,1999-2000年我在阿里BD部門兼職研究的就是這個問題。此外,Flexport 還通過航線、供貨商交接速度、運費的不同來統一規劃運輸方式,並將每一部分的報價呈現給客戶,而這在傳統貨代公司那裡都是隱蔽的。(這個優化模型我們已經做過前期研究,現在是可以實現的。)
將這一系流程數字化後,可以加快出貨速度,提高貨物周轉率,降低了客戶的庫存成本。而隨著大數據的積累,公司會知曉哪一家供貨商的出貨速度是最快的,哪一家的貨物周轉存在問題,最終會更加精準地匹配供需雙方。這就是Flexport 的最大競爭優勢——追蹤每件事情,分析所有數據,根據貨物的不同優化航運路線,儘可能標準化與港口、卡車司機的對接等一系列步驟。與競爭對手相比,可以把貨物的周轉速度縮短5天時間。現在Flexport 開設了自家「十字碼頭」,最大限度地提高集裝箱效率,向真正貨運公司轉型。下圖為公司官網顯示的出貨圖。
2017年,該公司擁有2500多名客戶,每月25%增長率;每月31%海運增長率;每月20%空運量增長率。全球六個辦事處,超過 300多名員工。
二、結論:Flexport與關務及合規的深度銜接
本質上,傳統行業是一個不斷細分的市場,原因在於中間環節複雜、信息不透明,極為依賴中介進行組織協調。很長一個時期,依靠互聯網去中介化在貨代(關務)領域並不現實。
矽谷企業Flexport通過軟體的核心競爭力「自我修養」改變了現狀。它通過航線、運費、交期速度和海關合規數據的分析,來規劃運輸方式,並提供每一部分的報價(這部分是傳統貨代報關不透明之處,也是我對貨代報關行業急需更新服務和價格體系的觀點);它還能告訴客戶每個環節花費了多少錢,通過自動生成的報表找到優化物流成本的方法。
如果這樣的互聯網貨代發展下去,並且如開頭所說,被順豐、DHL等巨頭盯上的話,那麼報關行業的發展趨勢就可想而知了。在這種情勢之下,我始終認為報關行業發展絕不可忽視合規服務的標準化、體系化、產品化和互聯網化,這幾乎是將來能夠生存的唯一出路;而且這條路走的好的話,新的物流服務體系的核心也正基於此。
我一直以來的判斷,關務行業涅槃重生的機會要看資本、技術(互聯網、信息)和人才的機緣巧合,說白了,就是什麼時間能夠讓以上三者在合規的點上結合起來。你不做,一定會有人做的,別人做了,你也(yi)許(ding)就沒有機會了。
TAG:徐晨U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