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繪畫「散點透視法」:不受時空限制,以求別出蹊徑

中國繪畫「散點透視法」:不受時空限制,以求別出蹊徑

中國繪畫技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散點透視」,為了使章法適合於表現內容,以突出主題,中國畫家不滿足於西洋畫構圖中的焦點透視的局限,自由大膽地運用「散點透視法」來處理畫面,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畫家可以由高及下、由遠及近地布置景物,既可以在畫面上根據主題要求畫同一時間、同一場面的景物,也可以描繪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景物,從而使畫面更加豐富和完整。

五代南唐董源《夏山圖》

關於「散點透視法」,古代畫家有過深入的理論研究。南朝宋畫家宗炳在《畫山水序》中寫道:「崑崙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則其形莫睹;迥以數里,則可圍於寸眸。誠由去之稍闊,則其見彌小。今張絹素以遠映,則昆閬之形,可圍於方寸之內」。

梁元帝蕭繹在《山水松石格》中指出:「路廣石隔,天遙鳥征。」唐代詩人、畫家王維《山水訣》:「主峰最宜高聳,客山須是奔趨。一遠山須要低排,近樹惟宜拔進。」

郭熙作品:早春圖

北宋畫家、繪畫理論家郭熙提出了「無深遠則淺,無平遠則近,無高遠則下」的三遠法,更是豐富了中國繪畫的理論。

石濤在《苦瓜和尚畫語錄》中也提出了分疆、三疊、兩段與八層沙的構圖方法,但他反對死板地利用這些方法和搬運古人成稿,反對公式化、千篇一律、毫無新意,要求畫家有創造性地運用這些規律,獨出心裁,衝破前人束縛,以求別出蹊徑。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在我國的古代繪畫遺產中,有許多運用「散點透視法」處理畫面的佳作,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以北宋首都汴京東水門外運糧河上的虹橋為主體,布置了汴河兩岸貨 物雜陳、百態俱備的繁複場面,不但使觀者通過畫面看到當年汴京的繁榮景象,也體會到北宋時代的整個社會面貌和封建社會各階層人物的形形色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迪谷 的精彩文章:

話說書法教育:傳播書法知識、培養書法人才、振興書法藝術
油畫中國風,創新無止境:李自強、朱曉飛、李建生作品

TAG:元迪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