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易》故事頤卦:神女生涯原是夢

《周易》故事頤卦:神女生涯原是夢

《搜神記》是晉人干寶編著的一部志怪小說集,內容豐富,體例清晰,其敘事文辭「直而能婉」,尤為世所稱許,被推為志怪小說集大成之作,成為唐宋傳奇、宋元話本、明清戲曲和小說取材的淵藪,對後世的影響深遠。清代著名的小說家,《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就說自己「才非干寶,雅愛搜神」(《聊齋自志》),將之視為學習的典範。許多至今流傳的經典故事都來源於《搜神記》,如「董永與織女」、「幹將莫邪」等,「弦超與神女」也是其中情節完整、言辭清竣的代表作之一。

弦超是三國時魏濟北郡的一個小官,有天晚上獨宿,「夢有神女來從之,自稱天上玉女,東郡人,姓成公,字知瓊,早失父母,天帝哀其孤苦,遣令下嫁從夫。」如此三四天後,竟真有一個「狀若飛仙」的艷妝女子帶著八個婢女來會,「自言年七十,視之如十五六女」。女子說自己是神人,「往來常可得駕輕車,乘肥馬,飲食常可得遠味異膳,繒素常可得充用不乏……不為君生子,亦無妒忌之性,不害君婚姻之義。」

這位神女甚是有才,不但時不時「贈詩一篇」,而且還動輒「二百餘言」。最有意思的是居然對易學還頗有研究,「兼注《易》七卷,有卦,有象,以彖為屬。故其文言既有義理,又可以占吉凶。」神仙原來也會鑽研人間的學問,單憑這一點就夠接地氣的了。

兩人起居如夫婦七八年,弦超父母為其娶婦之後,仍相往來,「分日而燕,分夕而寢,夜來晨去,倏忽若飛,唯超見之,他人不見。雖居暗室,輒聞人聲,常見蹤跡,然不睹其形。」弦超「性疏漏」,不慎泄露了這個秘密,神女遂決然而去,「超憂感積日,殆至委頓」。

其後五年,弦超出使洛陽,路上見前一馬車,「似知瓊,驅馳至前,果是也。」悲喜交切,克複舊好。「但不日日往來,每於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旦、十五日輒下,往來經宿而去。」當時的文學家張華還專門為此寫了篇「神女賦」。

以上是今本《搜神記》所載的故事內容概述。《搜神記》原本有三十卷,大概在宋元時期佚而不存。今存的二十卷本《搜神記》,一般認為是明代學者胡應麟從《法苑珠林》、《太平廣記》、《太平御覽》等類書中輯錄而來。《太平廣記》中有「成公智瓊」一條,內容與今本《搜神記》基本相同,但情節更為完整生動。

比如對弦超泄露秘密的描述:「超後為濟北王門下掾,文欽作亂,魏明帝東征,諸王見移於鄴宮,宮屬亦隨監國西徙。鄴下狹窄,四吏共一小屋。超獨卧,智瓊常得往來。同室之人,頗疑非常。智瓊止能隱其形,不能藏其聲,且芬香之氣,達於室宇,遂為伴吏所疑。後超嘗使至京師,空手入市。智瓊給其五匣弱緋、五端絪貯,采色光澤,非鄴市所有。同房吏問意狀,超性疏辭拙,遂具言之。」

《搜神記》的故事來源可分兩大類,一類是「承於前載者」,即從前代的史志記載中摘錄;二是「採訪近世之事」,即干寶本人採錄的奇聞異事。「弦超與神女」顯然屬於後者,而且在當時應該是件頗為轟動的事,眾多知名人士也為之津津樂道,比如前文提到的張華。《太平廣記》記載了他為此寫的《神女賦》序言稱:「世之言神仙者多矣,然未之或驗。如弦氏之歸,則近信而有徵者……鬼魅之近人也,無不羸病損瘦。今義起平安無恙,而與神人飲燕寢處,縱情兼欲,豈不異哉!」也難怪,「縱情兼欲」,財色雙收,又沒有後遺症,這種好事是男人應該都願意相信的,沒準有朝一日自己也遇上一回呢。

干寶自己也加入了考證這個故事真偽的行列,還拉上了另一個著名的風水大師郭璞(郭璞事見前文《履》卦)。據《太平御覽》載:「晉弦超為神女所降,論者以為神仙,或以為鬼魅。著作郎干寶以《周易》筮之,遇頤之益,以示同僚。郭璞曰:「頤,『貞吉』,正以養身。雷動山下,氣性惟心,變而之益,延壽永年。龍乘御風,乃升於天,此仙人之卦也。」(《太平御覽?卷七百二十八》)

干寶本來就是易學大家,「性好陰陽術數,留思京房、夏侯勝等傳……為《春秋左氏義外傳》,注《周易》、《周官》凡數十篇,及雜文集皆行於世。」(《晉書?卷八十二》)他為這個故事筮了一卦,結果是「遇頤之益」,也就是主卦為「頤」,變卦為「益」。郭璞解卦主要依據兩點,一是「頤」卦的「正德行以養自身」卦意,二是「益」卦的「龍乘御風」之卦象(「益」卦下「震」上「巽」,「震」為龍,「巽」為風,詳見後解)。兩位大師一筮一解,得出了個皆大歡喜的結論,「此仙人之卦也」。

「頤」是《易經》第二十七卦,下震(雷)上艮(山),象徵「頤養」。其卦辭曰:「貞吉。觀頤,自求口實。」「頤」字古文狀如口腮,象口中含物自養。本卦下震上艮(艮有止義),正有動止嚼物之象。《周易集解》引鄭玄注稱:「頤,口車輔(猶言「口腮」)之名也。震動於下,艮止於上,車口動而上,因輔嚼物以養人。」如果要更通俗的理解,此卦上下兩陽爻可視為兩片嘴唇,而中間的四個陰爻則似兩排牙齒。我們吃東西時可不就是上止而下動,所謂「大塊朵頤」是也。

當然,「頤」卦所闡述的養身之道並不是胡吃海喝,恰恰相反,它揭示的是「禍從口出,患從口入」的道理。「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象傳》)慎言養德,節食養身,只有正確把握才能「養正則吉」(《彖傳》)。

注家一般認為,「頤」卦的上下卦分別體現了「養人」與「自養」的卦旨。「初九、六二、六三,皆自養口體,私而小者也;六四、六五、上九,皆養其德以養人,公而大者也。」(《周易折中》)南宋學者鄭汝諧也稱:「《頤》之上體皆吉,而下體皆凶。上體止也,下體動也。在上而止,養人者也,在下而動,求養於人者也。動而求養於人者,必累於口體之養。故雖以初之剛陽,未免於動其欲而觀朵頤也。」(《東谷易翼傳》)

這兩層意旨的最精闢論述,無疑是初九和六四這兩相對應爻的爻辭。初九爻辭曰:「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意指以陽剛之實求養於陰虛,養身不得其道。這大概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捧著金碗討飯」,不能正確認識自身優勢而貪慕虛榮,盲目攀比,終為取凶之途;六四爻辭則是:「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執政為民,欲達養人、養賢、養天下之盛德,必須目標明確,意志專一,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乃是獲吉之道。

無論大師們如何言之鑿鑿,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的事我們聽聽過過癮也就罷了,倒是「頤」卦所提示的「龜息」與「虎視」,不妨常留心頭以資佐鑒。養身如是,創業、治學、交遊亦莫不如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馬秋風大散關 的精彩文章:

《周易》故事大畜卦:畜賢之道
《周易》故事賁卦:君子懿文德

TAG:鐵馬秋風大散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