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帶孩子上早教課?是時候給一個理性的回答了
前幾天,丁香媽媽的評論區有媽媽問,「要不要帶孩子上早教課」。
於是,我們和大家做了一個互動,請想看早教課內容的讀者點一下贊。
沒想到,那條評論一下子收到了6000多個贊......
本著謙虛自覺(不想被催更)的嚴謹態度,丁香媽媽趕緊請來了兒童教育專家葉壯老師給大家說說,有沒有必要給孩子上早教課。
早教課的作用很有限
1. 早教課能提高智商嗎?不能
「提高智商」是早教課招徠學員的殺手鐧。
實際上,人的大腦發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2 歲前的早教活動幾乎不能對人的智能產生什麼影響。
不管你有沒有參加早教課,只要你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營養,充足的生活刺激,維持好日常的親子交流,孩子都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2. 早教課開發右腦潛能?只是噱頭
除了智商外,早教中心還慣用「右腦開發」或者「全腦開發」的噱頭,來吸引家長報名。
首先,「開發大腦」的論調本身就不科學。其次,「左右腦負責不同工作」的結論,也僅適用於因為疾病切斷左右腦聯繫的「裂腦人」。
正常人都是由左右腦協同來思考與處理事物的,左右腦不能分開使用,更別說分開來進行開發和訓練了。
3. 上早教提高社交能力? 孩子 3 歲前都是獨立玩耍者
有很多家長讓孩子上早教課,是想讓孩子有更多和同齡人交流,培養一些社交技能。
但事實上,三歲之前的孩子,很難掌握交互性的遊戲,並不會真正地開展社交。
一般來說,到三歲半以後,孩子才可以開始掌握形勢更加複雜的社會性遊戲,並涉及更高水平的互動。
綜合上面 3 點,從能力培養角度出發,我的結論是——
正常家庭,不必帶孩子上早教課。
早教課的問題,很容易忽視
1. 高期望值與低性價比的衝突
早教課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性價比的問題。
便宜早教課得一兩萬,貴的可能要六七萬,摺合下來再怎麼便宜也是幾百塊一個課時。
當實際體驗後,往往有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的成長與收穫,可能完全與自己的期望值不符合:
當別的小朋友踴躍上台和老師互動,你的孩子可能待在角落一言不發;
當孩子剛剛對發下來的玩具萌生出了些喜好,沒多久卻被收走換了另外一個來體驗;
......
於是,你幡然醒悟,刷錢辦卡時早教中心允諾的成長與進步是無法量化的,琳琅滿目的項目,孩子能夠體會到可能不足三分之一。
這時候,你是繼續硬著頭皮花上一個個周末帶孩子繼續上課,還是直接捨棄卡里的課時,轉身走掉?
我見過很多家長跟風上早教課,衝動付了款,卻因為落差太大,不高興再浪費時間去上課,甚至等到孩子超過了早教年齡,都沒能上完當年「斥巨資」買下的課時。
2. 以為花了錢就能做好早教
也有很大一部分家長,花了大價錢買了早教課的課程,也不為別的,就是想在忙碌的生活中強制抽出一些時間陪陪孩子。
這初衷是好的,但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上課陪孩子,下課忙工作」的局面。
家長可能自己都意識不到,自己已不知不覺把全部陪伴寄托在了早教課身上,成了「甩手掌柜」,忽視了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和陪伴。
但其實,家庭教育才是早教的基石,平常日子中的互動,才是早教中最重要的部分。
早教課 ≠ 早教
家庭教育更重要
帶孩子上早教課,並不是早教的全部;反觀日常生活中的陪伴,在早教中的意義更大。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我就是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玩,才寄託於早教班的。」
其實你倒是可以去試聽幾節早教課,你會發現,原來所謂的早教,也沒有那麼難,只要你細心,都可以在家裡來早教。
體能課:小寶寶的體能課鍛煉的是更多是平衡感、協調感,包括很火的「前庭訓練」,大寶寶則是增加運動量,父母完全通過一些動作去引導寶寶。
小一點的寶寶可以去參考一些陪玩的書籍,在家給寶寶訓練,比如說障礙爬行、平衡走等。大一點的寶寶,可以多去大自然里遊戲,比如,可以讓媽媽和寶寶一組,爸爸自己一組,一起玩推球的競賽遊戲。
藝術課:對 0~3 的寶寶來說,沒有必要學習如何畫畫,藝術課和繪畫課,其實更多的是讓孩子體驗顏料色彩和質感,進行「自由創作」。
準備一些白紙、畫板,各種安全的顏料和手工小道具,讓孩子蘸著顏料照著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創造即可。
音樂課:3 歲以內的寶寶,更多的是鍛煉韻律感和對音樂的興趣,在家就可以進行。
給孩子買一些小型樂器,比如小口琴、小笛子,沙錘等,放一段音樂(推薦節奏感明顯的),和孩子一起「快 — 慢」「開始 — 停」,甚至隨著音樂敲打起舞,好不樂哉。
相比於早教中心整齊劃一的輸出,爸爸媽媽子在家早教更靈活,時間不限定,地點更熟悉,還根據孩子的興趣及時調整內容和節奏。
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陪孩子玩,下面鏈接里的陪玩內容肯定能幫到你。
同樣是和孩子一起花時間玩,在家卻不必再花來回跑早教中心的精力,更不用花動輒上萬的費用,一樣能夠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說到這裡,要不要上早教課,這麼明白的選擇,大家現在還做不出來嗎?
又省了那麼多錢,心裡真的好開心呀!
※這個病讓寶寶長期遭罪,千萬別把它當感冒!
※寶寶到了這個時候還吃手,真的會變醜
TAG:丁香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