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函綿邈於尺素 吐滂沛乎寸心

函綿邈於尺素 吐滂沛乎寸心

作為書法這一獨特的藝術樣式發源於中華,輻射於東亞,千百年來幾經變革,已然形成各自地域特色,由之也產生了不同的稱謂。相對於中國的「書法」而言,日本稱之為「書道」,韓國稱之為「書藝」。稱謂的不同雖然表示著認知的相異,但是在書法作為藝術現象的同時也體現著深切的人文關懷一點上,還是達成共識的。也正是基於此間因由,上世紀初日本曾就書法為藝術現象還是學養修鍊展開過論爭,而80年代我國伴隨著書法熱潮的興起,美學界和書法界也曾就書法藝術定位問題有過熱烈的討論,其最後的結果就是如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斑斕多彩的書法藝術現象。

或許人們該問,為什麼只有依託書寫漢字的線條美化樣式發展成為獨具東方魅力的藝術,其他諸如西方的文字雖然有美的追求,卻最終沒有上升到藝術的境界呢?西方人對於書寫文字難道不是同樣具有追求勻稱感、節奏感、分量感、和諧感的效果嗎?究其大要,無外乎如下幾個原因:1、漢字構造的豐富性遠遠勝於以字母為基本構成元素的西方文字;2、相對於漢字書寫的美化被提升為一種社會文化及書寫者文化素養的顯現,西方文字書寫的美化則僅僅停留在較為簡單層級的視覺形式上;3、漢字書法已然弱化實用屬性進入完全的審美屬性,西方文字的美化則始終建立在實用功能基礎之上。除此之外,導致中國書法產生的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毛筆的應用。漢代的蔡邕(133-192年)在談及產生書法之線條變化時明確提出「唯筆軟則奇怪生焉」,與西方使用鵝管筆書寫硬硬的筆線不同,柔軟而富於彈性毛筆在書家的駕馭下可以產生千變萬化的線形與線質,從而為塑造書法藝術形象提供了技術保證。

八大山人《十三札》其八

鄧以蜇直稱書法「為藝術之最高境界,完全出自諸性靈之自由表現」,林語堂則說「在書法上,也許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夠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宗白華更是明確提出書法是「反映生命的藝術」,現代文化大師們的這些觀點無疑對幫助我們認知書法藝術有著極為重要的參考作用。

那麼,無論是「性靈」也好,「生命」也罷,又究竟是如何在作品中體現的呢?每每談及至此,人們都習慣以王羲之的《蘭亭序》及顏真卿的《祭姪文稿》為例。我們也不妨由此入手,來看看古人們是如何「函綿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的。說到傳世書法經典,恐怕其知名度沒有超過王羲之《蘭亭序》的了。王羲之(303-361年)所處的年代正值我國文化史上繼春秋戰國之後的又一次大繁榮期,此時的文人騷客們把視線和觸角延伸到人的自身領域,發現自我、塑造自我、表現自我成為一時風尚。詩歌、繪畫、書法也莫不由此進入到一個自覺的新境地,而出身於名門望族的王羲之其人其書自是其中的佼佼者。

353年的春三月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日,王羲之和他的世族貴胄朋友彙集蘭亭,即興寫下諸多詩篇,爾後彙集成冊,王羲之為之作序,被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就是該序言的手稿。若追究為何被奉為天下至寶,除卻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推舉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圓轉流美洒脫精緻的筆致不僅與那優美超然自由舒展的行文相契合,還從中凸顯出王羲之這個倜儻瀟洒不拘一格的個性,可為「書如其人」的最好例證,而更重要的恐怕還在於作品中所表現出的人文情懷和審美追求與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融合達到了極致。

王羲之《蘭亭序》

《蘭亭序》局部

王羲之出生的400多年後,有唐一代的忠臣顏真卿(709-785年)橫空出世了,而被稱之為「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正是出自其手。該作品為作者聞知侄兒顏季明在安史之亂中為叛軍所殺後所寫的祭文草稿。我們即使不細讀文字內容,僅憑視覺感受,就分明可以感到作者心緒由壓抑到發泄的情感變化過程。雖然與《蘭亭序》的美崙美奐截然不同,《祭侄稿》所表示出的是一種郁怒沉痛悲愴憤懣,但是情緒的宣洩卻是殊途同歸,一瀉千里,動心駭目。時至今日,當我們品味靜卧紙上的墨跡,眼前不禁浮現出作者當時縱筆直書的樣相,進而深切感到那種任情恣性隨心所欲的心境。

顏真卿《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局部

與王羲之寫《蘭亭序》時一樣,顏真卿也是在年屆50之時完成的這篇蓋世佳作。其實,無論從書法的抒情性,書寫狀態的投入程度、書寫風格的率真自然,抑或表現形式與表現內容的緊密結合等方面,該作品絕不遜色於前者。這兩件作品恰恰標誌了書法兩種審美境界的最高峰,也正因如此,成為千百年來書道後學們仰視的高標。

先人曾云:「書,心畫也」(漢/揚雄),談及書法與情感的交集時每每以上述兩件傑作為例。書法作品固然是情感的真實流露,但是,縱觀傳世佳作,真正能夠達到如此境地的屈指可數,更多的並不是這類所謂即時性的寫照,而是書家相對恆定的性格學養的表出。所以清代劉熙載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比如,從文徵明(1470-1559年)法度謹嚴儒雅溫潤的小楷作品,可以窺見其平和文雅謹慎精細的心態;而黃道周(1585-1646年)健勁質樸攲側多姿的小楷作品中,又分明感到一種剛正不合流俗的骨鯁之氣。無論是習書者還是賞書者,如果能夠體味到這種呈現在尺素之中的本心,方可說找到進入書法藝術殿堂的門徑。

文徵明《草堂十志》

黃道周《孝經》

喻建十,1959年生,字九可。斎號不動容斎、小易簡樓。

1985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専業,留校任教。1993年赴日留學,1996年畢業於日本大阪教育大學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2003年底回國。

天津美術學院美術創作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教育部高等院校美術専業類教學指導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文聯委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中國畫學會副會長。

喻建十書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建十聊書畫 的精彩文章:

書至畫為高度 畫至書為極則

TAG:建十聊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