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州小夥伴:你知道嗎?冼夫人「婆家」原來在遼寧!

高州小夥伴:你知道嗎?冼夫人「婆家」原來在遼寧!

【新朋友】點擊「高州在線」訂閱

「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被周恩來總理譽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歷經梁、陳、隋三朝,始終致力於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為嶺南的繁榮和穩定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推動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等方面也發揮了獨特作用。

為進一步挖掘冼夫人文化的內涵,助力「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南方日報日前派出團隊,分赴遼寧、廣西、海南以及東南亞地區進行調研。

一個地處粵西,

一個位於遼西,

相隔萬里的廣東茂名與遼寧朝陽,

竟有千年之情。

電影《冼夫人之浩氣英風》海報

牽起這段情誼的

是1500多年前的曠世聯姻:

生於茂名的冼夫人,與北燕(定都於今遼寧朝陽)王室後裔——高涼(今茂名高州一帶)太守馮寶通婚,成為漢俚民族融合的里程碑。馮冼兩大家族齊心協力,傳播中原先進文化,共同為嶺南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

近年來,在各方的推動下,關於馮冼家族的風雲故事在遼寧乃至全國為越來越多人所熟知,斷裂的千年歷史也得以被鉤沉、續補。

從2013年至今,茂名朝陽往來逾十次,官方民間跨越千山萬水,互動頻繁,終於迎來了瓜熟蒂落的收穫時分。不遠的將來,中國最北的冼太像和冼太廟有望在朝陽拔地而起。

這不僅是南北交融的新註腳,也是粵遼合作的一個新支點。

冼夫人「婆家」原來在遼寧

朝陽市雙塔區,

蔚藍的天空下矗立著兩座千年古塔,

一南一北相互遙望,

訴說著這座三燕古都的滄桑。

擁有1500多年歷史的朝陽北塔,乃北魏皇后馮氏所建。南方日報記者 胡良光 攝

朝陽市三燕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孫國平告訴記者

1500多年前的十六國時期,龍城(今朝陽市)曾是前燕、後燕和北燕三個政權(統稱「三燕」)的國都。然而,這三個王朝一共只有99年,歷史記述甚少。

公元436年,由鮮卑化的漢人馮跋開創的北燕國被北魏所滅,末帝馮弘一把大火燒了龍城,率北燕臣民逃往遼東,後被遼東諸侯王高璉所殺,幾個兒子各奔東西。其中一個兒子歸順北魏;另一兒子馮業率三百人從海邊登船逃難,投奔劉宋。

北燕盛時佔據了今遼寧省西南部和河北省東北部,但只存在短短29年,多數記載被淹沒於浩渺時空里。

孫國平:

以前遼寧史料只寫到北燕亡,馮弘死於遼東,不知馮業渡海南投之事。

也許是冥冥之中的呼喚,斷裂的歷史在不經意間得到了接續。

2013年1月,《遼瀋晚報》主任記者張松因開展「三燕尋蹤」報道,到廣東肇慶採訪。在翻閱《南方日報》時,他發現一篇報道提到:冼夫人的夫君馮寶為北燕王室後裔。

帶著驚喜與疑問,張松直奔高州,走進此前其全然不知的冼太廟。除了冼夫人,廟裡還供奉著張松苦苦尋找的北燕皇族後裔:羅州(今茂名化州境內)刺史馮融、高涼太守馮寶、隋朝左武衛大將軍馮盎、唐朝名宦高力士(馮元一)……張松高興得合不攏嘴。

白駒過隙,這支皇族後裔終有音訊,其故事也十分精彩。

原來,當年馮業率部登船逃亡後,因遇風暴,最終於今廣東新會登岸,劉宋封馮業為新會太守,後封羅州刺史。

馮氏子孫在嶺南三代為官,但實權卻落在百越各族的首領手中。為打破僵局,馮業之孫馮融力促兒子——時任高涼太守的馮寶與冼氏俚人首領之女冼英(即後來大名鼎鼎的冼夫人)結為秦晉之好。

此舉開創了漢俚通婚的先河,不但讓一支破落的北方流亡王族在嶺南找到了立足點,而且使南北兩大家族形成強大合力,造就了一段佳話。

馮寶與冼夫人勵精圖治,平叛亂,教耕織,修水利,傳醫術,行禮制,興教育,贏得了各族人民的擁戴。公元557年,馮寶去世,冼夫人安撫百越各部,使嶺南漸成富庶、安寧、文明之地。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教授盧誠指出

北燕王族馮氏與嶺南大族冼氏的聯姻,將先進的中原文化帶入當時尚屬煙瘴之地的荒僻嶺南,而且使海南島全境從此得到有效管轄,為中華民族作出了積極貢獻。兩人後來也被民間譽為「和合神」。

儘管擁有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與崇高的威望,馮寶、冼夫人及其後人始終堅持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馮冼家族的功績為南粵百姓世代傳頌。

當這段歷史日益豐滿地浮出水面,人們恍然大悟:原來粵西與遼西竟有血脈相連的情誼。冼文化與燕文化也逐漸出現了整合跡象。

粵遼互動再續前緣

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裡,陳列著七寶塔、波斯玻璃瓶等「無價之寶」。穿梭館中,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指著館中展出的三燕蓮花紋瓦當文物,朝陽市博物館研究員周亞利告訴記者

瓦當是中國古代用以裝飾美化和蔽護建築物檐頭的建築附件,今年3月她首次到茂名調研時,便在高州長坡舊城冼太廟中發現了同樣的蓮花紋瓦當,可以推斷是北燕南渡的後人把當時的建築工匠和技術帶到了嶺南。

周亞利感嘆:

過去研究三燕文化,到北燕基本就結束了。沒想到北燕王室後人在南方還有這麼長的歷史,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課題和方向。

朝陽市轄內的北票市是北燕皇族馮氏的發源地。北票博物館裡展示的北燕馮氏譜系簡表,勾勒出整個族裔的發展軌跡。每當有觀眾參觀,講解員都會介紹馮寶、冼夫人及其後代的輝煌故事。

而在此前,這是一片空白。講解員說,原來馮業一脈「沒有下文」,隨著馮冼的事迹被眾人所知,馮業後裔的譜系也隨之補上。當年南奔的北燕王子馮業在嶺南開枝散葉,子孫無數,現在廣東、廣西、海南、香港和澳門等地的馮姓大部分為其後裔。

這只是粵遼互動的一個縮影。

實際上,自2013年以來,茂名與朝陽之間「走親戚」已達11次之多。從政府到民間,從陌生到熟悉,感情日益升溫,互動不斷深入。

2015年5月,北票市代表團一行七人來到遙遠的南國高州,尋找北燕王室後裔馮氏的蹤跡,商議兩市文化經濟交流合作事宜。這是1500多年來,北燕「老家」第一次專門來人尋親。

趙廣輝、梁小東等領導代表高州市委市政府向北票市考察團贈送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州木刻版畫。

此後短短不到三個月,北票迅速行動。博物館調整了馮氏有關展板、文物,西官營馮素弗墓也得到修繕保護,樣樣細緻。

北票的西官營鎮饅頭溝一帶,是史籍中記載的北燕馮氏祖陵——長谷陵所在地。馮跋當上北燕皇帝之後,將其祖父馮和、父親馮安的遺骨移葬於長谷陵。後來,馮跋的弟弟、北燕宰相馮素弗也埋葬於此。

如今,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馮素弗墓已修葺一新,莊嚴肅穆。兩年多前,儘管財政吃緊,北票市依然抽出資金,對這座過去乏人問津的陵墓進行了維護與修復。此後,來自茂名等地的馮氏後裔多次組團,萬里迢迢「回家」尋根祭祖,場面令人動容。

朝陽將為馮冼立像建廟

「高涼古郡馮冼聯,川州故里長谷川。攜手共進親兄弟,千年友好續前緣。」4月19日,北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李秀華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這一天,茂名與朝陽的交流合作,結出了新的碩果:高州與北票締結為友好城市。原先相對單一的文化往來,已「進化」到兩個縣級市的正式「攜手共進」。高州北票將形成長期、全面的戰略夥伴關係,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吳昊 攝

在茂名濱海新區,茂名馮氏宗親聯誼會與北票市北燕馮冼文化研究會則簽訂了共建北方公益性冼太夫人文化景區協議,將把馮寶、冼夫人分別請回「老家」「婆家」,為他們立像建廟,再塑馮冼家族的精神豐碑,使其落地生根、發展壯大。

朝陽是「草原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茂名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兩座城市在資源稟賦、人文歷史、經濟等方面均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通過馮冼文化聯動發展,堪稱一次「美麗邂逅」。

朝陽市副市長張東群期待,兩個地級市建立常態化的聯繫合作機制,拿出共同打造馮冼文化品牌的規劃方案,帶動各方面發展。

朝陽與茂名相距遙遠,但心裡很近。文化聯姻、城市合作大有作為。這個文章會做得很大、很有影響。

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會會長鄭華星建議,以馮冼文化為媒,兩市可高起點規劃,推動更多具體事項快速落地。

比如,可以首先組織朝陽文物到茂名進行展覽,並將茂名特產的荔枝送往朝陽。同時,朝陽地區可考慮命名建設馮冼路、馮冼橋等,打造更多馮冼文化符號。

在茂名濱海新區黨政辦副主任賴松萬看來,開放與融合,是馮冼文化共有的基因,也是今天嶺南文化生成的重要因子,值得繼續發揚光大。

沒有北燕文化的融入,也成就不了冼夫人。

無論南北,無論官方民間,多方位、深層次的良性互動正在持續發酵,未來令人憧憬。因為兩地的人們都有一個共同心愿——延續和深化馮冼聯姻留予的粵遼千年情,書寫一段新的傳世佳話。

GIF

小鏈接:

《南方日報》報道

牽出千年粵遼姻緣

近些年來,《遼瀋晚報》主任記者張松致力於搜集、整理、解密和傳播歷史文化。在《南方日報》的報道中發現北燕馮氏後人的蹤跡後,他奔赴高州,走進了冼太廟和馮寶公祠,找到了苦苦尋覓的馮氏後代,聽到了馮氏在嶺南艱難而動人的創業史,同樣被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的故事和精神所震撼。

「馮冼聯姻是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千年的回歸,不是簡單的認祖歸宗,而是宣揚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典範榜樣。」張松說,儘管任務艱巨,他下定決心,要完成這溝通南北的「千年捎信、萬里傳音」。

如今,茂名與朝陽之間架起了「親情之橋」,兩地政府、專家學者與民間人士共同出力,讓斷裂了1500多年的光陰與親情再度續補。

來源:茂名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州在線 的精彩文章:

茂名:故意妨礙交通執法,一「睇水佬」被查處!
高州這個鎮的年例33萬人圍觀,民俗美食、舞獅、飄色巡遊非常有特色!

TAG:高州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