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陵神獸石像相傳有「送子」功效 竟被遊客摸成「畸形」!
初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的明皇陵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城南七公里處,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陵園佔地2萬餘畝,殿宇房舍千餘間,壯麗森嚴,氣勢恢宏,共歷時13年建造完成。
600多年以來,明皇陵雖歷經多次戰亂,但陵前神道兩旁的32對石像生、皇陵碑、無字碑以及陵墓均保存完好,其數量之多,雕刻之精美,居歷代帝王陵之冠。據考證,陵園設置32對石像生,是因為朱元璋父親的壽數是64歲。
神道兩旁的文臣、武將、以及全國獨有的人馬連體石像等,均比實物大三倍,威武莊嚴,栩栩如生。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沒有鬍鬚、也沒有喉結的石像不是文臣而是太監,它們是朱元璋送給父母在陰間服侍的僕人。
明皇陵最著名的「送子麒麟」,相傳古時一位姑娘未婚先孕,稱每晚有一男子從窗戶進入房間。為了找出該男子,家人讓她在男子腳上系一根紅繩,後來人們在明皇陵石麒麟腿上發現了紅繩,於是認定該男子是麒麟化身。
因為傳說這尊麒麟會送子,數百年來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撫摸求子。本著男左女右的原則,原本粗壯結實的石麒麟左腿日漸「消瘦」,最終硬生生的被摸成了畸形。為防倒塌,有關部門對石麒麟另一條腿做了加固處理。
供台後面隆起的橢圓形土丘是明皇陵陵墓,佔地面積1750平方米,陵墓里安葬著朱元璋的父母及兄嫂、侄兒的遺骨。明朝末年,張獻忠攻佔鳳陽後火燒皇陵,許多建築和古樹被毀壞。 建國後在陵墓上栽種的柏樹,如今已蔚然成林。
神道南端金水橋遺址的東西兩邊各有一座碑亭,分別供奉著無字碑和皇陵碑。皇陵碑的碑文系朱元璋親自撰寫,長達1105字的內容,歷述家世實情與開創江山的艱難,堪稱一絕,因此又被稱為「御制皇陵碑」。
明皇陵的無字碑不僅是為了布局對稱美觀的需要,也具有很深的情感涵義:朱元璋認為自己成就的帝業是父母累善積德所至,他們身為農民,雖無驚天動地的業績可書,卻無上偉大,無法用文字來表達,因此採取了這種意味深長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