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值得你讀一讀
叫我如何不想她
霧都
黑鴨子
00:00/01:59
花費兩周時間,總算把《雜記趙家》「啃」完了。這是著名語言學家、學神趙元任的夫人楊步偉的作品。全書緊緊圍繞書名,以趙家為中心敘說婚後五十年的風雨歷程。讀的過程,如前所述,要「啃」。全口語夾雜方言習慣的表達,優點是親切隨意,彷彿在跟讀者嘮嗑;缺點是太親切隨意,以至於某些地方需停下來,切換到作者獨有的頻道,用她的表達習慣去理解。對這樣的文字,如果抱著追求文學性的態度去閱讀,多半會失望。
當然,傳記體裁作品除了滿足圍觀好奇八卦心之外,最大的收益是能引發思考,得到啟發。畢竟作者想跟我們分享的是人生和經歷,而非其他。還是在前幾年看過一篇寫楊先生的文章,才對這個名字有了最初的印象。讀過此書,楊步偉終於從腦海里的一個名字,還原成了一個鮮活的優秀女人。
楊步偉是上上世紀出生的人。人如其名。雖為女兒身,個性做派卻有男人的模樣。她出身南京望族,為人仗義,處事果斷,好張羅,喜結交,又聰慧過人,直爽開朗,個性十分鮮明。生為大戶人家的小姐,她會讀書也會做飯縫紉,後來甚至還在美國出版了《中國食譜》,真正是「進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非旦如此,楊先生在20歲就是女子學校的校長,後來又去日本學醫,學成歸國創辦了「森仁醫院」。然而這些未婚時的輝煌「事迹」只寫在作者簡介里。《雜記趙家》所寫的是她與趙元任婚後的光陰,絕口不提那些牛逼閃閃的過往。有趣的是,她認識趙元任的時候已是31歲,結婚時是32歲「大齡女青年」。在女子普遍十五六歲婚嫁的上世紀20年代,楊先生肯定不屬於「普通女人」範疇。
無論在哪個世紀,無論戰亂還是和平,出身名門望族,物質自不必提,光是資源、見識、經歷都要比普通出身的老百姓不知要高過幾籌。屌絲逆襲故然勵志,但相比之下總還是缺少點什麼,比如家世、底蘊等等。趙元任的外祖父曾是好幾個省的「府台大人」,兩口子婚後回常州老家收拾趙元任父母留下來的財物。甭提字畫書籍了,你只看趙元任母親留下來的嫁妝——十六隻大紅描金的福建皮箱,打開一看全是綢緞、衣服、綉貨、皮貨。而從當鋪取回的另外兩隻大皮箱里竟有261件皮貨!讀到此處,我自然聯想到同時期的曾祖輩。當人家開箱就有兩百多件皮貨的時候,生在同時代的他們,可能正琢磨著從哪兒才能賺幾塊銅板養家糊口……所以貧富、家世和出身,就算不提,它們也是避不開的存在。
論家世,夫婦二人匹配度挺高。楊先生在書中提到「最辜負的人是黎叔叔」,因為當初「黎叔叔」正要捐她十萬建醫院,她卻以結婚出國為由拒絕了,一別之後再沒見過「黎叔叔」。「黎叔叔」是誰?正是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大總統黎元洪。能稱呼總統「叔叔」,也不是一般的交情。
類似如此,許多出現在歷史書籍、報刊史料中的名人名家,在《雜記趙家》書中頻頻出現,他們都是趙家的座上常客。其中胡適、李濟之關係密切,從頭至尾都能看到他們的影子。胡適還是他們夫婦的證婚人。關於這些名人名家的回憶,給我印象比較深的小故事有三。
趙元任夫婦婚後第一次去歐洲,是在上世紀20年代。當時劉半農帶了全家正在法國考博士學位,趙元任夫婦在拜訪途中偶遇了劉半農十歲的女兒小惠。這小姑娘別看只有十歲,卻獨自一人去市場買菜。聽說趙元任他們是找自己父親的,伶牙俐齒的她竟要求趙氏夫婦跟她一起先買點菜,然後再回家。法國菜場的鮑魚比豬肉便宜。小惠報料說,家裡日子過得緊巴巴,她為了省錢,常買便宜的回家,卻總被父母罵「窮孩子相」。讀到「窮孩子相」這幾字,心裡真是有所觸動。想來這「窮孩子相」在劉家不是褒義詞。劉半農一家在法國縱然窮到要借錢度日的地步,仍是如此灌輸教育孩子。窘迫的經濟狀況算什麼?再窮也不能有「窮孩子相」。這種思想,大約等同於哪怕第二天就打折,有些人也一定會趕在打折前買正價商品。挑便宜的,買打折的,這是低了階級、降了身份的舉動,是有了「窮孩子相」的,萬萬做不得。
好一個「窮孩子相」,我咀嚼玩味了良久。又翻了幾頁,看到徐志摩那段小花絮,八卦心才重新跳動起來。徐志摩早在美國時就認識趙元任(此處趙元任批註說,雖早見過徐志摩,但一直以為他姓張。看來也不過是萍水相逢的程度),聽說趙元任來巴黎講學,特意拜訪,卻不識路。恰巧徐的前妻張幼儀在德國時就曾和楊步偉見過多次,於是這對直到現在還被不斷書寫的「前妻前夫」,那天竟是相約著來看望趙氏夫婦的。楊先生寫到,「開門一看是張幼儀和一位很漂亮的年輕男子站在門口」。劃重點——很漂亮的年輕男子。楊先生對徐的第一印象,跟我第一次在書中看到徐志摩照片時的印象相似。見過更多他們那時代留著小鬍子,臉頰肉下垂的歷史人物照片,幼稚地把「從前的人」的相貌圈在了這樣的標準里。所以,徐志摩的形象跟他的詩一樣,在看到他照片的一刻,永遠被定格在了清秀儒雅的一列。
說到徐志摩,必繞不開林徽因。想到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自然沒得跑。楊先生寫金岳霖的趣事,還真是忍俊不禁。老金同志一見趙氏夫婦就開口借錢,而楊步偉早被另一朋友提前打了預防針,囑他們不可什麼人都借錢。又見老金身邊還有一位外國女友,更是擔心借款有去無回,於是婉拒了他。但是,實在人楊步偉可能是過意不去,也可能大戶人家出身,視金錢如糞土,隨後竟然讓老金拿自己的兩個金鑲翠的戒指去變賣!可惜金岳霖不是做生意的料,沒賣出去。第二天,楊步偉又讓他拿一件貂皮大衣去賣,並叮囑說價值150至200刀之間,千萬別賤賣。老金同志高興得很,讓外國女友整天披著貂皮衣在咖啡館晃悠,結果晃了一周也無人問津。按說,楊先生做到這步算仁至義盡了吧?然而,我們這位著名的金岳霖先生,還真是麻煩呢,居然再次開口借30塊。趙氏夫婦以為他真的生活艱難,不曾想老金拿著這30塊跟女友去義大利浪了!來信說,順道帶走了人家的貂皮大衣——賣不掉別人的東西,他不甘心啊。結果一周後回來了,那貂衣仍沒賣掉,只好雙手奉還。楊步偉自是不會細看,反又借給他30元。過了幾天才發現,那件貂皮大衣縮水了——被人裁去了一截皮子!更無語的是,金岳霖也一臉懵逼,完全不知什麼時候被人剪走的。楊步偉對此寫道「義大利往往如此,東西一過手必有毛病出來」。
其實,金岳霖素有「頑童哲學家」之稱,對林徽因的痴戀更是被喻為「三洲人士共驚聞」。 無論在別人的回憶文章還是他自己的回憶錄里,都是一個「天真漢」的形象。從楊先生筆下的小故事,也可見一斑。只是,金岳霖終身未娶,只愛一人,卻也是有過女友的。神話某些愛情故事,是文學化的處理,也是傳頌的需要。
楊步偉先生,人如其名,文如其名。《雜記趙家》既寫朋友或家人的趣事小事,也寫顛沛流離、去國離家、飄零海外的人生經歷和感悟,同時還敢指名道姓地寫某些「結過怨」的人,率真的個性躍然紙上。日本人打到南京,一群知識分子由海上出國,一票難求。吳某人竟將趙元任家的船票巧取豪奪,手段卑鄙,讀之憤然。楊先生用了不少的文字交待前因後果,可見此人此事在她心裡留下了多深的印跡。說到四女兒的婚姻,對前女婿的不滿也是不藏不掩,有啥說啥。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母親願意自己的女兒受委屈?楊先生愛女之心跟一般婦人並無二致。
或許都有實誠且不喜轉彎抹角的性格特徵,所以我特別喜歡她的痛快。厚厚的一本書,痛快淋漓的故事甚多。其中一件值得一提。1959年趙元任回台灣講學,那時他們夫婦已20年未回國。到台灣時一群各界要人來接機,並且仿照外國大使的待遇,不查行李不上稅。饒是如此,楊步偉仍說還不是回到祖國。嚇得胡適提醒她「說話要小心」,當年快七十歲的楊步偉堅稱:我說的是真的嘛,台灣只是一省。
趙元任夫婦由南京出國後,沒料到一生竟再未有回國定居的機會,最後終老於美國。事實上,早在日本侵華前,趙氏夫婦已做了安家南京的準備。古往今來,女人們最愛房地產。人生沒折騰到手幾套房子,可能到死都不願瞑目。哈哈,我看到趙家女主人也是如此。只不過生不逢時,房子蓋得再好也奈何不了敵人的飛機大炮。一向視金錢如身外物的楊先生,寫到這段人生,我覺得字裡行間多少還是有些失落和遺憾的。
《雜記趙家》寫得真誠,面對讀者掏心掏肺。趙元任夫婦只有四個女兒,就連為什麼沒生第五個孩子,又是如何在美國做子宮手術的,楊先生都跟大家做了分享。他們的四個女兒,個個優秀。書中對長女趙如蘭提及稍多。一家人除了二女兒1946年回國任教於中南大學,就此紮根祖國之外,其餘家人都不曾回國工作生活。對此,楊步偉的遺憾表達得雖不直接,但她說「二女兒的兩個男孩都很大了,我們卻從沒有見過……」
1971年,當楊步偉先生寫下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未出生。又過了差不多半個世紀,才輾轉讀到此書。好在遲來的聆聽並無影響。滄海桑田,無論怎麼過一生,終究要劃句點。讀到最後一頁,想到這樣濃墨重彩的人生,這樣豐富真實活生生的日子都是過去時,一代名人大家,最後也只能在模糊的照片中與之對視,心底竟有一絲絲的惆悵爬上來……
TAG:千尋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