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劉備敢稱帝,孫權敢稱帝,曹操卻不敢稱帝?3條理由說明一切

為何劉備敢稱帝,孫權敢稱帝,曹操卻不敢稱帝?3條理由說明一切

(說歷史的女人——第165期)

在中國古代史上,再沒有哪個身份能比皇帝更吸引人了,自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創帝制之後,皇帝這個身份就成了一個高高在上、擁有萬里江山和全部臣民的人物。他大權在握,可以決定別人的生死,他富賈無比,天下的財寶都是他的。所以很多人為了做皇帝,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比如李世民殺哥哥,比如武則天害自己的兒子,等等。

在三國時期,有三個梟雄,他們東征西伐,建立了很強大的功業,但是他們三個人之間卻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那就是功業最大的曹操至死都沒稱帝,反而是事業做得次之的劉備和孫權卻都先後做了皇帝。那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緣由?究竟為什麼曹操實力最強,卻沒有稱帝呢?

今天「說歷史的女人」就根據史載、以及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竟然發現曹操至死不稱帝是有原因的,而且他不稱帝的理由也非常符合歷史實情,作為今天的我們來看,也很有道理。3條理由如下:

第1條理由是名聲問題——曹操不願背亂臣賊子之罵名。

我們要知道,儒家文化的興盛始於漢朝,而且在漢朝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甚至可以說是漢朝朝廷的最為看重的一種文化,而儒家文化最講究的就是忠孝禮義、倫理綱常等道德規範。所以說當時雖然是東漢末期,但這種經過數百年滲透的儒家文化,已經深入到了老百姓的認識里。所以,忠孝等品質還是社會主流的價值觀,所以儘管血雨腥風、戰亂四起,但是各地勢力還是要打著皇帝的旗幟才行。

曹操作為一代梟雄,他也一方面深知皇帝的價值,但另一方面他自己骨子裡仍然是有忠君思想的。要知道董卓就因廢一帝立一帝,就成了千夫所指的國賊,甚至死的時候被點天燈,也沒有人管。更別說廢帝自立,恐怕要被萬夫所指,光是輿論唾沫都能把你淹死。當然這也是最關鍵的,曹操是背不起這個罵名的。所以曹操一再強調,他只想做一個周公那樣的能臣。正如他詩中所寫:「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第2條理由是現實問題——曹操不願做袁術那樣的笨蛋被群毆。

東漢末年,割地自立的諸侯很多,比如袁紹、劉表、袁術等。雖然後來曹操通過多年的努力,擊敗了呂布、袁紹、袁術、劉表、馬騰等勢力,逐步統一了廣大的北方地區。但是在東南還有孫權、西南還有劉備,這二人都非等閑之輩。本來曹操擁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讓劉備和孫權在表面上還不敢再囂張,至少劉備孫權在表面上還得承認漢獻帝,這樣曹操的優勢就依然存在。但若曹操一旦稱帝,那麼不僅讓劉備和孫權立即成為沒有韁繩的猛虎,還會引發自己內部大批忠於漢室的朝臣的圍攻,如此以來,曹操的處境就和袁術當年差不多了,被群毆的結果大約都不太好。所以孫權在勸曹操稱帝的時候,曹操笑著說:「孫權這小子是想把我架在火上烤啊!」由此看來,這種幼稚的錯誤,曹操是不會犯的。另外曹操也深知,三國鼎立才是最好的狀態,至少當時是。

第3條理由是對虛實認識的問題——曹操不求虛名重實際。

在曹操一生的許多言談以及舉措中,都能看出他是一個極其講究實際的領導,而非喜歡搞虛頭巴腦那類東西的領導。比如曹操在人才上,他講究的是「唯才是舉」,不管你是什麼來路,我都能擇優而用。再比如曹操搞的屯田制,都是他干實事的具體表現。

曹操很清楚,他的地盤那是在刀子上殺出來的,在亂世爭雄,其中的道理非常簡單:虛名是沒有用的,想做老大,你得拿實力說話。而如果有了實力,做不做皇帝都不過是一個程序的事。但是如果沒有實力,就去觸碰皇帝這個身份,那就是要掉腦袋的,袁術可是三國做皇帝的一個典型,也是一個最突出的教訓。

所以講究實際的曹操最終選擇的不是虛名的皇帝,而是實權的丞相或魏王。但是他這個丞相做的比皇帝爽多了,不用擔皇帝的風險,卻有皇帝的權力,想封賞誰就封賞誰,想處罰誰就處罰誰,全由自個兒說了算。所以在這樣一種前提下,既然皇帝這個稱號不能給自己帶來任何實惠,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危險和災難,那麼他又何必去稱帝呢?要它又有何用呢?

結語:縱觀曹操一生,他的為人處事,都是從兩個字出發:實際。所以,最終在選擇到底稱帝不稱帝的時候,因為以上所說的3條理由,他選擇了更實在的丞相。不過曹操也曾說過一句話,叫:「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從這句話也能看出曹操內心的最真實想法,那就是就算天命在我,我也不會選擇做皇帝,而寧願選擇做周文王。足見曹操寧願為自己的兒子鋪路,也不願做皇帝的決心。而曹操也最終說到做到,他沒有稱帝,但他建立的功業事業卻比稱帝的劉備和孫權要更大,從這一點也足見曹操雄才和遠見卓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郭嘉預言了一句話,曹操知道了開懷大笑,孫權卻痛哭流涕
孫權襲取荊州,斬殺關羽的真實內幕,千百年來無人知!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