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你的不自律,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你的不自律,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你的不自律,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作者:常相憶(爸媽精讀主筆)

01

曾看過一期訪談節目,受訪對象吳敏(化名)是個生活不規律、嗜酒如命,且患有嚴重肥胖症的離婚女子,30出頭的她體重已近300斤。

本來在醫院有份不錯的工作,離婚後自覺感情受創的她因無心工作,被單位辭退。

愛人沒了、工作丟了,她開始自暴自棄,整日暴飲暴食,以酒消愁。

白天在家埋頭大睡,夜幕降臨就出沒於各個酒場,不喝到凌晨兩三點不罷休,喝完後繼續回家倒頭睡。

吳敏幾年如一日的過著黑白顛倒、晝伏夜出的生活,不工作、沒收入,靠父母少得可憐的退休金養活。

她有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女兒,平日里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周末時,會到姥姥家與媽媽相聚。

而此時的吳敏不但不在家陪女兒,還會領著她一起出入酒場。

吳敏和朋友喝酒,女兒就坐在一邊大吃大喝、看電視,或看大人們拼酒、聊天、發酒瘋……

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覺,只等散場時,媽媽才領著睡眼惺忪的女兒回家。

主持人問:「沒想過這樣對女兒不好嗎?」

「一開始沒覺得,不就出去吃個飯嘛!當感覺不好時,已經晚了。」吳敏說。

原來在媽媽的影響下,女兒也喜歡上了晝伏夜出的酒場生活。一到周末就嚷著讓媽媽帶她出去吃喝,一不答應就亂髮脾氣,大哭大鬧,誰勸也不聽。

因為長期不知節制的吃喝、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響,只有11歲的孩子體重竟達180斤。

因肥胖引發了孩子一系列的生活障礙和心理問題,比如自卑、脾氣暴躁、性格極端,不愛與人交往等。

吳敏明知自己的生活方式極不健康,不正常,卻不加以克制,不懂自律,不僅給自己造成了危害,還嚴重影響和危害到了孩子。

你的不自律,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02

朋友琳也因為不自律傷害到孩子,如今後悔不已。

琳是個標準的手機控。生活中的她分分鐘都離不開手機,天天拿著刷朋友圈、搶紅包、聊天、追劇,就連給孩子餵奶時都捨不得放下。

琳的兒子不到半歲時就知道從媽媽手裡搶手機當玩具玩。

有時琳追劇追的正嗨,或搶紅包搶的更上癮,為了不讓兒子哭鬧影響自己,乾脆就抱著他一起玩。

剛學會走路時,看到媽媽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小傢伙就屁顛屁顛的晃到媽媽身邊去搶,然後學著媽媽的樣子躺在沙發上,抱著手機自得其樂。

不到兩歲,小傢伙已經成了和媽媽一樣的手機控。每天吃飯要看著手機吃,睡覺要摟著手機睡。

一天到晚的抱著手機,看動畫片、玩遊戲、打電話……,只要琳一拿開,孩子就又哭又鬧,滿地打滾!

看到這種情形,琳當著兒子的面有所收斂,只等晚上兒子睡了後熬夜玩。可熬夜的結果是白天總犯困,為了不讓兒子打攪自己睡覺,常常又把手機扔給他。

琳的兒子今年四歲了,因為長時間玩手機,不但視力不好,在幼兒園裡也一直不太合群。老師說孩子的語言發育水平遠低於同齡人。

琳和吳敏一樣,都是因為不能控制自己、不懂自律,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和後果,卻任由事態發展,以致給孩子造成極其嚴重的生理和心理障礙。

如果再不對自己嚴格要求,父母的這些不良行為就會徹底毀了孩子。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做的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那些有自律精神的孩子,更容易走向成功,而那些不懂自律的孩子,恰恰會走上與他們背道而馳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也指出,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完整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因此,作為父母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而一個不懂自律的父母,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培養出有自律精神的孩子的。

父母不自律,對自己沒要求,幾年甚至十幾年如一日的過著一成不變、沒有任何起色的生活.

卻口口聲聲的對孩子說,我這輩子就這樣了,你可千萬別學我,你一定要有出息。

對自己零要求,對孩子高要求。

壞的習慣不懂克制和收斂,好的習慣不願努力培養,不能給孩子以好的影響和示範,怎麼讓孩子有出息?

《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還說,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自我完善。

要讓孩子養成自律意識,對安全感產生信任,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你的不自律,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03

父母依靠強大的自律精神,不斷的改變和成長,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文友君就是通過自律和堅持,徹底改變了自己和兒子的生活。

君是個全職媽媽,她曾十年如一日的捨棄一切,只圍著兒子打轉,一心想把孩子培養成人。

遺憾的是,君只要求兒子日進千里,卻忘了自己始終在原地踏步。

隨著孩子日漸長大,君發現兒子不僅各方面表現平平,還極度缺乏上進心。似乎多年的付出和回報嚴重失衡。

被現實「啪啪」打臉後,君常常恨鐵不成鋼的抱怨兒子這兒不行,那兒不好,以致兒子越來越逆反,親子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直到一天,母子二人又起衝突。兒子大喊,你啥也不行,憑什麼說我?

至此,君才意識到自己的庸俗麻木、不思進取,已經不能在精神上引領孩子的成長。生活上即使為他付出再多,孩子也不會有多大出息。

痛定思痛後,君開始改變自己。她先是堅持長跑和練瑜伽,一年減重40斤,從臃腫的胖子變成了氣質女神。

後來又報了寫作班,重拾兒時的愛好與夢想,開始讀書寫作。

不僅賺到了稿費,還因此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開闊了眼界與格局。

運動、閱讀、寫作、交友,君變得越來越優秀。

媽媽無數個早起運動和挑燈夜讀的身影,深深的感染和影響著兒子。

人與人之間是可以相互賦能的,尤其是父母之於孩子。滿滿的正能量,只會讓孩子越變越好。

在君的影響和教導下,兒子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也越來越積極上進。連學校老師都打電話問君,用了什麼「靈丹妙藥」讓孩子進步這麼大。

君得出的結論是:父母成長,孩子才會成長。

你的不自律,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04

湖南衛視家風類節目《兒行千里》,曾播出過美國麻省理工學學院博士後何江的故事。

來自偏遠農村的何家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一個高中未畢業,一個小學未畢業,卻把兩個兒子都培養成才。

特別是大兒子何江,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講,引起世人關注。

據何爸講,在別人都選擇外出打工,改善生活時,他們選擇了留在孩子身邊。

當別人閑暇之餘,用打牌來消磨時間時,他們選擇了陪孩子一起讀書,給孩子講故事,講做人的道理,講學習的好處。還和孩子比定力,看誰在書桌前坐的時間長。

何爸說,不去打牌,而是坐下來讀書,不是因為喜歡,而是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美國著名作家阿爾伯特·哈伯德說,自律就是在該做的時候,不管喜不喜歡,都去做你應該做的事情。

就像何家父母,他們深知只有讀書孩子才能有出息,哪怕不喜歡,他們也以強大的自律精神堅持陪伴孩子。

他們的自律,給了孩子一個燦爛的未來。

托爾斯泰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教師,不自律的父母會毀了孩子,自律的父母才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想要孩子學會自律,父母必須先以身作則、嚴於律己;想讓孩子不沉迷遊戲,自己必須先放下手機;想讓孩子多看書,自己必須先養成閱讀的習慣。

想讓孩子好好學習,自己必須先努力工作、積極進取;想讓孩子重信守諾,自己必須先說話算數、一言九鼎。

身為父母,唯有不斷強化自身成長的力量,才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力量源泉。

作者簡介:常相憶,富書籤約作者,愛讀書,愛旅行,更愛做白日夢的全職媽媽,願此生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代表作《父母最心寒的是,子女一邊依賴一邊嫌棄》。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 shenduwenhu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精讀 的精彩文章:

孩子的婚姻好不好,看父母的態度就知道
不懂得自省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TAG:爸媽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