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蕭楚女、郝夢齡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蕭楚女、郝夢齡

原標題:【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蕭楚女、郝夢齡


蕭楚女:一支永不熄滅的「紅燭」


蕭楚女。 新華社發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這是蕭楚女烈士的人生觀。他的一生,就像一支永不熄滅的「紅燭」,光明磊落燃盡了自己,點燃了大片革命的火種。


蕭楚女,1893年出生於湖北漢陽,原名樹烈,學名楚汝,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理論家、教育家和無產階級革命家。


1911年武昌起義時,蕭楚女投軍參加了陽夏保衛戰。辛亥革命後,他進入武昌實業學校學習,畢業後在《大漢報》和《崇德報》任編輯,經常用「楚女」筆名發表文章,從此開始以手中的筆為武器,縱橫馳騁在輿論陣地上,宣傳馬列主義和救國救民真理,揭露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罪行。

蕭楚女先後在湖北、安徽、四川、上海、廣州等地從事革命工作。1920年初,他參加惲代英在武漢創辦的「利群書社」,開始走上有組織的鬥爭道路。1923年6月,在重慶擔任《新蜀報》主筆,撰寫了大量的政論、社論。同時,他經常給《嚮導》《中國青年》撰稿。


他的文章,筆鋒犀利,戰鬥性強,矛頭所向,不是「指責土酋軍閥,就是痛罵貪官污吏」,連反動派所控制的報刊也不得不讚歎蕭楚女的文章是「字夾風雷,聲成金石」。


1924年8月蕭楚女任中共中央駐四川特派員,領導重慶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四川的革命鬥爭,10月組織四川平民學社,出版刊物《爝光》。1925年6月戴季陶主義出籠後,他專門寫成《國民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一書,批駁戴季陶對共產黨的攻擊和污衊。他還撰文開展了對國


家主義派的批判。


1926年1月後,蕭楚女到廣州先後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幹事兼中國國民黨政治講習班教授、黃埔軍校政治教官等職。1927年4月,蕭楚女在廣州反革命大屠殺中被逮捕,4月22日被殺害於獄中,年僅34歲。

蕭楚女曾形容自己的人生觀是「蠟燭人生觀」,並以此自勵。生前他在農講所和黃埔軍校帶病工作時曾說:「同學們,你們想蠟燭不是能放光明嗎?做人也要像蠟燭一樣,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溫暖。」


「他篤學不倦,自學成才,成為我黨早期卓越的理論家、思想家、演說家。」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巡視員張帆說。


蕭楚女故居原址位於武漢市漢陽區楊泗港內。如今英雄故里基礎建設日新月異,一大批改善民生、拉動經濟的項目和規劃正在這裡落地。


為更廣泛傳播黨史,武漢市漢陽區黨史與文化部門近年採用系列連環畫的形式編寫了一套《漢陽故事》,蕭楚女的故事就在其中。蕭楚女的「紅燭」將永照人們的心田。


新華社武漢5月1日電

郝夢齡:誓掃塵虜不顧身



郝夢齡(資料圖片)。


山西日報記者楊文俊報道:「將軍仗劍營門立,誓掃塵虜不顧身……」85歲高齡的李文柱老人,守護在忻口戰役紀念碑前,一守就是20年。每當有人來此緬懷英烈,他總會慷慨激昂地吟誦起這首刻在碑座上的《郝將軍》,追憶壯烈殉國的將軍——郝夢齡。

郝夢齡,字錫九,河北藁城人。青年時投身行伍,北伐戰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師師長。抗戰爆發後,郝夢齡請纓北上,出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軍長。


1937年10月11日,忻口戰役打響。郝夢齡指揮第九軍和晉綏軍堅守忻口以北龍王堂、南懷化、大白水、南峪線的主陣地。12日,南懷化被敵佔領,敵我雙方遂在忻口西北、南懷化東北的204高地上展開激烈的爭奪戰。敵人以飛機大炮對我陣地狂轟濫炸,平均每日傷亡1000多人,最激烈時一天竟傷亡數千人。雙方多次展開白刃肉搏,近距離互擲手榴彈,戰況慘烈。


204高地一晝夜間易手13次,當再次奪回高地時,有的團只留下100多人。郝夢齡以悲壯的語氣對他們說:「先前我們一團人守這個陣地,現在只剩下一連人還是守這個陣地,就是剩下一個人,也要守住。我們一天不死,抗日的責任就不算完。現在我同你們一起堅守,決不先退。我若先退,你們不管是誰,都可以槍斃我!你們不管是誰,只要後退一步,我立即槍斃他。」


16日凌晨,郝夢齡率部隊對日軍陣地發起攻擊,槍炮聲如雷,喊殺聲震天,日軍節節敗退。參謀處長勸他進指揮所洞內,郝夢齡只是說:「瓦罐不離井口破,大將難免陣前亡。」堅持前線指揮。5時許,在指揮隊伍乘勝追擊時,郝夢齡身臨


散兵之前,距敵200多米,終不幸腰部連中兩彈壯烈殉國,成為抗日戰場上犧牲的第一位軍長。


10月24日,國民政府以國葬儀式將郝夢齡遺體安葬於武昌,並在不久追贈他為陸軍上將。隨同靈柩一同抵達的還有郝夢齡寫於忻口戰役打響前一天的《與妻書》,信中所寫:此次抗戰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後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能成功即成仁。為爭取最後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


1938年3月12日,延安各界舉行追悼抗戰陣亡將士大會,毛澤東在演講中對郝夢齡將軍給予高度評價。1983年民政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武漢人民政府重修了將軍墓,並將漢口吉林路複名為「郝夢齡路」,以志紀念。


站在四周山嶺起伏的204高地,雜草掩著一條條小路,少有人蹤,抗戰留下的50餘孔窯洞靜靜地緊貼在山根底下,血火淬鍊的抗戰精神在這裡定格成永恆。這裡記錄著華北抗戰初期作戰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一次戰役,十萬將士與斯土同殉,有血寫的控訴,有碑誌的英明。如今,忻州市政府正在大力開發保護忻口戰役遺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偉大的抗戰精神在這塊熱血浸潤的土地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編輯:崔玲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日報mp 的精彩文章:

【關注】你養的寵物每月花多少錢,大家比比看吧

TAG:山西日報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