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幅500多年前的畫,隱藏了一個已經遺失的世界

這幅500多年前的畫,隱藏了一個已經遺失的世界

499年前的今天,達·芬奇去世。

他是一個天才式的人物,身上凝聚了太多的魔幻色彩。

他擅長雕塑、音樂、發明、建築,通曉數學、生理、物理、天文、地質等,幾乎無所不知,被現代學者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還畫下了一個充滿神秘隱喻的圖像——一個捲髮赤裸的男子展開四肢,站在重疊的方形和圓形中間。

這就是《維特魯維人》。

這幅畫無處不在,被人們用來傳遞各種訊息:藝術的壯麗、健康快樂的本質、幾何和數學的力量、文藝復興的理念、人體的優美、人腦的創意潛能、人類精神的普遍性等等。

今天,我們來聽聽它的故事。

「你準備好了嗎?」

達·芬奇

人們常說:「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當我見到《維特魯威人》時卻不以為然。當佩麗薩· 托里尼博士最終把畫平鋪在桌面上時,我發現它比我想像中的要大一些,這當然是因為複製版通常縮小了它的尺寸。不僅如此,當我近距離觀察原作時,我發現自己被畫像的目光深深吸引住了,這是前所未有的經歷。他筆直地看著前方,目光異常深邃,好像在研究自己的倒影。他是完美人體的一種想像,像博物館牆上的蝴蝶標本一樣被永遠釘在那裡。但他同時也永恆運動。他把一條腿伸向一邊然後收回來,接著伸出另一條腿;他舉起一條手臂再放下,然後舉起另一條。他嘗試各種可能性,試圖理解自身,他能通過16種不同的姿勢改變自己的形態。

那天上午我們花了1個小時近距離觀察那幅畫,從各個方向研究它,回顧它的歷史,仔細研究每一個細節,討論它是如何以及為何被畫出來,我們甚至還把畫舉起來放到光線下觀察列奧納多用圓規戳的小洞。我頓時被線條里展現出來的自信震驚了。列奧納多極為精細地繪製這幅畫,但同時,他應該是根據心裡的形象直接用尖筆在紙上划出印痕。特別是手和手指、腳和腳趾,以及整個輪廓——列奧納多直接在紙上刻下這一切。

如今,這幅畫在許多不同的背景下被頻繁複制,我們很難不把它想像成某種無所不在的永恆之物。然而,看著原稿,我發現自己被一些細節所吸引:易碎的紙張;慢慢褪色的墨水;紙上零散的污點;列奧納多筆跡上偶爾出現的花飾;畫紙底部由18世紀或是19世紀某個人寫的「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名字;畫紙背面殘存的膠痕,那應該是維納奇奧·德·帕伽維把這幅畫貼在他的畫集上時留下的。這些都讓我聯想到一切不確定因素,只需一個差錯這幅畫便不會存在於這個世上。萬一希臘人用別的方式定義美和宇宙的本質?萬一屋大維沒有將自己改造成奧古斯都?萬一維特魯威從未寫過《建築十書》,又或者萬一中世紀的抄寫員因為這本書過於難懂而放棄複製?萬一基督教神學家和神秘主義者沒有把維特魯威人的元素融入自己的世界觀?萬一列奧納多沒有在佛羅倫薩居住,沒有跟著委羅基奧學習,或者沒有在米蘭研究建築學和解剖學?萬一像他這樣容易分心的人最終沒有動手畫這幅畫?又或者,萬一這幅畫在弗朗西斯科· 梅爾齊去世後就消失了,就像列奧納多很多其他畫作那樣?

我無法不去想像,500年前的某一天,列奧納多放下手中其他活,將這一張紙攤在桌上然後,小心翼翼地把筆尖蘸滿棕色墨水,他開始畫《維特魯威人》。也許他和在一旁的吉奧科莫·安德烈·達·費拉拉一同作畫。也許他是在和弗朗西斯科·迪·喬治·馬爾蒂尼一同入住帕維亞的小旅館後開始畫的這幅畫。也許他畫這幅畫是為了試圖理解古代的思想,為古代文獻加插圖,或是總結人體類比的精髓。也許他在作畫時反覆翻閱自己的筆記本,計劃要把這幅畫加在自己的著作里。也許他畫這幅畫是為了引起盧多維科·斯福爾扎的注意,又或者他只是為自己畫的這幅畫,作為某種私人的測量浮雕,在自己作畫時可以用做參考。

《維特魯威人》

也許他只是畫了這幅畫,但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畫。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當時的他還有很長的職業道路要走。他還沒有創作出著名的巨型斯福爾扎之馬的泥雕,那座雕塑後來很快被認為是義大利最偉大的雕塑之一,直到 1499 年,法國士兵為了慶祝佔領米蘭把這座雕塑敲成了碎片。他還沒有畫出《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這是他今天最著名的作品。他還沒有完成一系列著名的人體解剖素描,那些畫作讓他成為醫學史和藝術史上真正的先驅,他也還沒有設計出最著名的幾項實驗和發明。他還有無數的計劃要做,無數的圖要畫,無數的筆記要記。

換句話說,當他坐下開始畫《維特魯威人》時,那是他成熟且充滿潛力的一刻。列奧納多已經比之前任何人都更徹底地觀察研究了自然世界,現在,通過結合在科學和藝術領域的獨特才能,他也許覺得自己已經能夠獲得別人長久以來得不到的東西——像神一樣看見並且理解作為整體的世界的本質的能力。這種精神既是中世紀的又是現代的,植根於對自我理解的探尋,而列奧納多正是憑藉這種精神走完之後的人生—這也是為什麼,在他1519年去世後,他的朋友,也是最後一位資助人,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用他能想到的最高評價悼念他。「我一直在回想國王形容他的辭彙,」弗朗索瓦一世的一位隨從寫道,「他說他不相信這世上還有其他人像列奧納多那樣通古博今,他不僅知曉雕塑、繪畫、建築,他還是一位真正偉大的哲學家。」

達·芬奇自畫像

「通過文字,啊,作家,」列奧納多在他繪製的一幅解剖結構素描旁寫道,「你能用類似的準確度描繪出這幅畫所展現的所有結構嗎?」他可能也曾這樣描述過《維特魯威人》。這幅畫誕生於遠古的理念之中,在500多年以前來到這個世界,畫里包含了完整的已經遺失的世界,其中包括各種信息、觀念、故事,以及思維方式。但直視畫中人的眼睛,你會發現列奧納多·達·芬奇正透過畫紙凝視著你。他本人已經去世幾個世紀,可是他的幽靈—那永恆不滅的、時刻警醒的、不知休止的靈魂—仍真真切切地延續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摘自《達·芬奇幽靈》,楚塵文化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楚塵文化 的精彩文章:

塞弗爾特·愛情之歌
葉賽寧·戀人的素手像一對天鵝

TAG:楚塵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