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影像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我國腫瘤發病率明顯上升,惡性腫瘤位於我國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首位。腫瘤防治工作具有重大社會意義與科學價值,腫瘤療效與預後評估是其中的關鍵研究領域。腫瘤標記物是腫瘤發生髮展以及療效好壞的重要指標,在腫瘤療效與預後評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找出有效的腫瘤標記物是當前研究的重要挑戰。
隨著分子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下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通過基因或蛋白質分子技術,從癌症的分子機制去探索其發生的根源,尋找致癌基因的突變位點和癌症基因的分子表達通路,獲取分子標記物,已成為當前腫瘤標記物研究的主流。其突出特點是生物分子層次的解釋性強,但獲取上述分子標記物的費用及技術門檻高,需藉助手術或穿刺活檢侵入性採樣,只能單點單次採集,無法全面描述腫瘤組織的時間與空間異質性。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通過醫學影像可無創、實時、可重複地獲取腫瘤全局形態與分子功能信息,藉助模式識別、機器學習等圖像分析手段,構建與預後或療效顯著相關的腫瘤影像標記物。通過影像標記物,可對腫瘤進行早期診斷,並能在治療過程中隨時跟蹤腫瘤的發展情況。但影像標記物可解釋性不強,尤其是缺乏潛在的生物和分子機制的解釋。
開展腫瘤影像基因組學研究,結合影像學和基因組學各自優勢,探索影像標記物與分子標記物的關聯,可將分子層次信息(如基因表達量、致癌基因的表達通路等)融入影像學方法,有潛力發現無侵入且生物學可解釋性強的預後影像學標記物,從而促進影像學標記物在個體化醫療的應用與發展,在腫瘤療效與預後評估、新治療靶點和腫瘤生物機制理解方面,均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醫學影像室高欣、夏威、陳穎、張睿等人以肝細胞癌為實驗對象,開展了影像基因組學的初步研究。該研究獲取了癌症基因圖譜資料庫(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上371例肝細胞癌患者基因表達數據與總生存期,及其中38例患者的增強CT數據。針對CT數據,採用基於體素的子區域聚類方法,將腫瘤區域劃分為3個子區域。從各子區域中,提取了影像組學特徵,並採用穩定性和冗餘性分析方法篩選影像特徵。針對基因表達數據,採用權重基因共表達網路分析(WGCNA),獲取多個基因模塊,並分析總生存期數據,得到具有生存期預測能力的預後基因模塊。為了理解預後基因模塊的生物學功能解釋,對基因模塊注釋分析。通過構建影像特徵與預後基因模塊的Spearman秩相關矩陣,找出了與基因模塊顯著相關的影像特徵。最後利用 Cox 比例風險回歸模型,評估了這些影像特徵的總生存期預測能力。
研究結果表明,8個影像組學特徵與基因模塊顯著相關,最終確定其中2個影像組學特徵有潛力作為肝細胞癌生存期預測的影像學標記物。其中,子區域體積分數 (volume fraction_2),與代表癌症相關通路的6個基因模塊均顯著相關,且該影像特徵與肝細胞癌患者的總生存期(P =0.022,風險比=0.24)顯著相關;描述腫瘤子區域異質性的紋理特徵集群突出 (cluster prominence_3),與代表脂肪代謝和補體活動的基因模塊顯著相關,且也與總生存期(P=0.021,風險比=0.17)顯著相關。
論文信息:Wei Xia, Ying Chen, Rui Zhang, Zhuangzhi Yan, Xiaobo Zhou, Bo Zhang, Xin Gao*,Radiogenomic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ultiregion Analysis-Based Identification of Prognostic Imaging Biomarkers by Integrating Gene Data——A Preliminary Study, 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2018, 63(3).
圖1. 腫瘤增強CT圖像子區域聚類分割結果,第一列是原始CT圖像,第二列是腫瘤區域局部熵特徵熱圖,第三列是生成的3個不同顏色代表的子區域。
圖2. 採用WGCNA方法獲得的基因聚類樹狀圖及基因模塊。(a)基因樹狀圖,每種顏色表示一個基因模塊;(b)每個基因模塊中基因的數量。
圖3.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線圖。(a)與(b)分別顯示了影像特徵「volume fraction_2」與「cluster prominence_3」對總生存期的預測能力。可以看出影像特徵值較大的患者生存率較高(紅線),反之則生存率較低(藍線)。
來源: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他說:任何改造自然的行為必須三思
※永別了,蘇丹!又一個你還沒親眼見過的物種,正走向滅絕邊緣!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