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稼穡課程,讓孩子到田間撒歡成長

稼穡課程,讓孩子到田間撒歡成長

中小學中加強勞動教育,可培養學生勞動興趣、磨鍊學生意志品質、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但近年來,由於場地、經費、觀念所致,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在較大程度上被削弱。在今年的五一勞動節,本刊特別邀約社會各界聚焦「勞動素養教育」。——編者

土地中蘊含的智慧

人是大自然的孩子。在人類發展過程中,類人猿走向智人,都是人類與自然互動的結果。人離開自然,就離開了生存的土壤,就意味著人類的消亡。

心理學的復演說告訴我們,一個人從出生到長大的過程,其實是在復演人類的進化歷程。而兒童時代,就相當於人類的早期。那時的人們居住在山林洞穴里,與野獸、災害進行相搏,與大自然不可分離。所以,兒童的成長時期離不開大地。

在我的成長經歷中,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許多城裡有錢的人、有權的人、有名的人、有位的人,活得並不幸福,甚至抑鬱;而那些在田間地頭勞作的農民,卻滿足於土地的春種秋收,在每個季節里都對生活充滿著憧憬。

我認為,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之所以過得不幸福,是因為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出了問題。生命遠離了大自然,遠離了土地,便像一根浮草,在水裡飄呀飄,沒有了根基,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喪失了人生的意義。而農民從來沒有離開土地,他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們知道需要靠天吃飯,他們知道春華秋實,所以面對大自然,面對人生,面對生活時,他們非常淡定,非常理性,非常哲學。所以,他們不會無病呻吟、不會抑鬱。

人的成長是不能夠離開土地的。但是,曾幾何時,孩子們被關在了城市的鋼筋水泥里,讀著課本,寫著作業,玩著電腦,遠離了土地,遠離了自然。試想,這樣下去,他們怎麼能夠健康地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

如果你是個孩子,你會怎麼玩?你會到哪裡玩?你能從中學到什麼?或許,你會到室外去探索複雜而又充滿未知的自然,在這個過程中協調與小夥伴們的關係。很多成年人回憶起童年時,都會說,「我最豐富的學習環境在室外」,而這恰恰是今天很多城市的孩子所沒有機會體驗的。但是,如今許多孩子把自己的時間都花在了室內,花在了成人計劃好的、引領他們一步步接近「正確答案」的眾多培訓活動中。

我們知道,兒童無疑是主動的學習者,無論是物理知識、社會情感知識的習得,還是認知性知識的建構,對他們而言,除了坐著聽老師講,更重要的便是從做中學。而且,相對來說,室外的學習內容也更豐富,室外也有更大的學習空間、更多的感性素材和更多不可預見性的開放性的任務。這些開放性的任務往往是成人不能預先計劃好的。

「稼穡課程」的獨特價值

2017年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該綱要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或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提出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主題,使學生獲得關於自我、社會、自然的真實體驗,建立學習與生活的有機聯繫。

為貫徹落實《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和北京市10%的課時用於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的要求,結合我們學校的育人實際,經學校校務委員會和教師代表大會通過,我們建設了一個「農場校區」,開發了《稼穡課程·自然教育》綜合實踐課程,設計了農耕課程、軍事課程、捉迷藏課程、帳篷課程、農具課程、節氣課程、爬山課程等與自然相關的課程體系,讓每個班級的孩子,都有一周時間完整體驗農田勞作的生活體驗。

《稼穡課程·自然教育》綜合性實踐課程,一是與學科的課堂教學聯繫起來,讓學生把各科學到的基本知識、能力、經驗和學科核心素養應用於實踐之中,建立課本與生活的聯繫,達成「學以致用」,一方面形成學科的生活能力,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動機。二是根據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三個方向,建構起完整的課程體系,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過程與方法」,通過體驗與感悟,生成「態度、情感與價值觀」,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使命。

有教育專家認為,「教師對兒童遊戲的貢獻,往往是從物理環境開始的,如給孩子們的遊戲提供一個舞台。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物理知識也是最先獲得的。但有沒有足夠的空間、資源和時間來開展遊戲,這取決於成人的安排。」《稼穡課程·自然教育》的開設,初步養成孩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熱愛生活的態度,體驗群體生活的價值,具有積极參与學校和社區生活的意願;通過勞動體驗、自然教育過程,建立起孩子們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己的責任感,通過農場的感知建立起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開設稼穡課程,給孩子們一個到田間撒歡成長的機會。(作者系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校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之春 的精彩文章:

TAG:教育之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