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沒有如果,後來沒有後來——評影片《後來的我們》

如果沒有如果,後來沒有後來——評影片《後來的我們》

劉若英導演的《後來的我們》在五一檔期上演了。這是一個愛情故事,關於一對異鄉漂泊的年輕人。十年前,見清和小曉偶然地相識在歸鄉過年的火車上。兩人懷揣著共同的夢想,一起在北京打拚,並開始了一段相聚相離的情感之路。十年後,見清和小曉在飛機上再次偶然重逢……命運似乎是一個輪迴。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線交叉,再平行,故事始終有「然後」。可後來的他們,學會如何去愛了嗎?

導演劉若英延用自己的歌曲《後來》作為處女作片名,表達了她歌中所唱:「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電影海報里那句「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莫名擊中了多少人的情感軟肋。

影片中,林見清和方小曉有一段很長的關於「如果」的對白——

「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如果當時你有勇氣上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

「如果那時你沒有跟我分手呢?」

「那我們之後也會分手。」

「如果我們一起堅持到最後呢?」

「那也許你就不會成功。」

「如果當時我足夠有錢,我們住進一個有大沙發的大房子?」

「那你可能已經找了不下十個小三。」

「如果當時我們就是不管不顧,我們就是結婚了呢?」

「那我們離婚好多年了。」

「如果我們沒有離家去北京。」

「如果沒有如果。」

「後來也沒有後來。」

「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如果沒有這麼多的「如果」,林見清和方小曉就只能在遙江鎮過著「一眼就能看到未來」的平淡如水的生活,正因為有了這麼多的「如果」,才有了人生的分分離離、愛怨離愁。

有很多的「如果」,於是就有了「後來」。

人生的路很長,成長與錯失相伴而行。物質時代,愛情太過脆弱,難免會有各種錯過與遺憾。

影片的最後,田壯壯飾演的林父寫給方小曉的信,平淡無奇卻直戳淚點:「吃什麼還是家裡好,那些外賣能好吃嗎?一直想給你寄點吃的,又不好問見清,這些年他好像突然長大了,我知道那都是因為你。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這些可能都得等到你們老了,才能體會得到。」這幾乎是直接給整部影片點題了。

很多的「如果」造就了「後來的後來」。一路走來,一路選擇,迷失,迷茫,錯過,遺憾……

「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

——end——

陳伯強,筆名淡泊,1969年10月出生,籍貫泉港,1992年8月在泉州華僑職校任教至今。1988年處女作《病》發表於《雜文報》,2003年8月出版個人隨筆集《侃死人不償命》(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2012年12月出版個人隨筆散文集《青春不肯老去》(中國文聯出版社),現為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鯉城區作家協會理事、泉州市青年作家協會常務理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伯強說話 的精彩文章:

TAG:伯強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