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一雙改變世界的中國靴子
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這我們大家都是知道的,可這裡要說的是第五大發明,一雙改變世界的中國靴子。
那便是馬鐙。
馬鐙在亞洲一些地區或許早在公元前就已經開始使用了,最遲到3世紀就已經普及了,但歐洲人用上馬鐙則更晚,一直到6、7世紀才得到推廣。在歐洲發現的最早的馬鐙實物,是出現在公元6世紀的匈牙利阿瓦爾人的墓葬中。阿瓦爾人是來自蒙古高原的柔然人的後代。
據此有西方學者就認為,是柔然人從中國北方把馬鐙傳播到了歐洲,所以馬鐙就被稱為了「中國靴子」。
那麼馬鐙的發明究竟對歷史進程有多大作用呢?為何說起改變了世界呢?我們接著來看。
馬雖說出現很久了,但人們依舊無法用馬來代替自己的雙腿,直到馬鐙的出現。在馬鐙出現之前,騎在馬背上的人是不牢靠的,雖說有馬嚼子和馬刺可以幫助他們控制自己的馬匹,沒有馬鐙的馬鞍也可以固定他們在馬背上的位置,可要作戰的話,依舊還是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為如果騎士用的是刀劍的話,那沒有馬鐙,當他大力揮動刀劍猛砍敵人時,不僅打不中敵人,還會導致自己翻身落地。如果用的是長矛的話,在馬鐙發明之前,騎士是用臂膀揮動的,力量主要來自肩膀和胳膊上的肌肉;但馬鐙的出現,使得騎士們可以站在馬鐙上,穩穩地將巨大的長矛緊握於雙臂和軀體之間,靠著和重甲的組合,然後疾馳來攻擊敵人。
這種打擊力量,不僅來自騎士的肌肉,更主要是來自他們本身和疾馳狂奔的馬匹的聯合重量。馬鐙用馬力來補充人力,這幾乎是無限量地加大了武士創傷敵人的能力,這無疑是一種全新的革命性的戰鬥方式。
接著,馬鐙在進入歐洲之後,很快就引起了一場徹底改變他們社會方方面面的大變革。
由於馬鞍、馬蹄鐵和馬鐙的技術支撐,在中世紀歐洲很快就形成了一個披盔戴甲的騎士群體。一個前所未有的騎士階層就此誕生了,我們常將馬鐙進入歐洲的八百多年稱為「騎士時代」就是這個道理了。
所以,英國史學家李約瑟博士曾說過:「只有極少的發明像馬鐙這樣簡單,但卻在歷史上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響。就像中國的火藥在封建主義的最後階段幫助摧毀了歐洲封建主義一樣,中國的馬鐙在最初幫助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建立。」
正是中國人發明的馬鐙,才使得中世紀的歐洲進入了「騎士時代」。
馬鐙帶來的巨大影響使得黑暗的中世紀得到了拯救,天主教會終於留存了下來,繼續為早已滅亡的羅馬帝國提供社會、文化和法律上所需要的傳統和連續性。國王成了強大的新帝國的領袖。
另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馬鐙帶來的長期影響更加偉大。用來支持騎士制度的思想、社會、經濟和法律體系持續了將近一千年,這要遠大於馬鐙帶來的實際效應持續的時間。
※漢武帝發明的這個手段,如果對外而不是對內的話,則前途不可估量
※此人自願放棄美國國籍,成為大清公民,組建隊伍助大清圍剿太平軍
TAG:古歷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