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飛機的核反應堆是如何為飛機提供動力的?
原標題:核動力飛機的核反應堆是如何為飛機提供動力的?
美國研製核動力飛機,出發點是想製造出高性能的遠程戰略轟炸機,繞地球轉幾圈不用加油,從而也就可以擺脫對軍事基地的依賴。而前蘇聯呢,也是這麼想的。那時,前蘇聯還沒有航程很遠的轟炸機,所以前蘇聯領導人非常希望能研發出一種可以輕鬆飛到美國任何地方的上空,進行轟炸後,還能返航的轟炸機。
1946年5月,由美國空軍主持的飛機核能推進計劃(NEPA)開始啟動,研究方向是核動力遠程戰略轟炸機和高性能飛機。到1948年時,美國空軍就已經為NEPA投入了1000萬美元。後來,NEPA被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和美國空軍的聯合飛機核推進項目取代,這就是ANP項目。
其實所謂核動力,原理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簡而言之就是將當年瓦特蒸汽機里的煤換成核燃料,使其可控發熱,加熱水蒸汽,依靠蒸汽產生的壓力推動渦輪發動機運轉。但就是這樣簡單的原理,在實施上一點都不簡單,核燃料產生的熱需要大量極高熱容的介質進行交換與冷卻,這樣一整套設備對排水量動輒數萬噸的航母而言還算容易布置,對潛艇而言已顯困難了。
因此,體型相對較小的「鸚鵡螺」號核潛艇依然擁有3840噸排水量。而最大起飛重量僅為186噸的B-36H轟炸機連其零頭一半都不到,一套核潛艇中的反應堆重量就與B-36H最大起飛重量相當,因此為空間狹小的飛機研製安裝一套迷你反應堆,難度可想而知。
製造核動力飛機是要在飛機上裝一個反應堆的。於是,研製核動力飛機遇到很大的難關:如何保護駕駛員不被反應堆長時間輻射?還有,若飛機墜毀後,帶來的地面核污染如何避免?當年,NB-36H裝上反應堆試飛,在測試反應堆對駕駛員的輻射水平時,NB-36H旁邊還跟著另一架飛機,上面裝滿了士兵。萬一NB-36H墜毀,士兵們能第一時間衝下去封鎖現場,避免周圍人員受到核輻射。
還有一個技術難點是,在飛機上只能使用氣冷技術,就是用空氣來冷卻堆芯,而氣冷堆別說在那個年代,就是現在,它也屬於高難技術。核動力航母和核潛艇之所以能比較容易實現核動力,是因為它們天生就在海里,可以用取之不盡的水來冷卻堆芯。另外就是航母和潛艇體積龐大,裝一個反應堆上去,再加一個幾十噸的保護罩,體積和重量都可以接受。
※世界各國夢寐以求的金剛罩——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法軍特種部隊還沒來,曼比季美軍先被襲擊,路邊炸彈致一死五傷
TAG:軍情第一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