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完美的哲學家

完美的哲學家

文/冷暖

1

哲學是一門很奇怪的學科。

其一,它的範圍即大又小。大到包羅萬象,其它所有學科都囊括其中。小到尋常人若不留意,只覺在生活中從未見過。

其二,它的作用即多又少。多到能用於解決各種問題,讓人一輩子受用無窮。少到即使完全不懂,也不影響正常生活。

其三,它的內容即深又淺。深到哲學書讀了百遍,其意也沒有自現。淺到目不識丁之人,也能進行闡述。

其四,也是我認為最為奇怪的一點,哲學學習對人的影響與其它學科截然不同。

以普遍觀點來看,法學家必定是思維和行事嚴謹的人;

心理學家必定是能夠洞察人心的人;

文學家必定是妙筆生花的人。

那麼哲學家應該是什麼樣的人呢?現實中,我了解過兩種觀點。

一種認為哲學家必定是古板、迂腐、行為怪異與常人格格不入,性格孤僻喜好獨居。

一種認為哲學家必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間懂得社會倫理。從夫妻吵架到找不到工作,任何問題都能從哲學學習者處找到答案。

2

如此一來,其它學科與哲學的區別便顯現出來。

學習其它學科,人們會認定你在相應行業具有專業性,但對其它諸如你的人品、道德層次卻並不會進行要求。

如最近被網友頻頻議論的瓊瑤女士,其三觀或許不正,但也並不影響人們對其文學造詣上的肯定。

而人們對哲學家,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哲學家被認為是一類人,這類人從專業知識、人品、道德層次甚至是性格都應是一類的,是符合哲學家標準的。

就像心理學家不應有心理疾病一樣,哲學家既然掌握了人生真諦,那就應該具有完美人格,而不僅僅是在哲學方面具有專業知識。

先不論知道和做到之間的無限距離,但只要是人,就不可能絕對完美。

這裡的絕對完美是指所有人都覺得他完美,毫無疑問,全能、全知、全善的上帝也做不到這一點。

3

究竟怎樣才算是符合哲學家的標準?

我試著在頭腦中勾勒一個完美哲學家的輪廓,今天,在這裡描繪出來,並不完整,大家可一起探討、補充。

首先,哲學家應該愛好智慧,這是哲學家之所以成為哲學家的根本條件。

他們需要懂得分辨智慧和知識,不應該囿於書本知識,也不應該一味追求像小聰明似的學習技巧,也不應該陷入信息社會的無效信息之中無法自拔。

他們需要時刻將追求智慧作為人生第一目標,而不應該把追求金錢、名利放在首要位置。

其次,哲學家必須具有寬廣而包容的心。

愛好智慧就會愛好一切對追求智慧有益的事物。狹隘的、滿是成見的心只會讓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也會讓人根本無法了解公平、正義的價值和含義。

如果因為種族歧視而拒絕和馬丁路德金交談,無疑會錯失一個與偉大靈魂交流的機會。不經了解便予以否定,絕不是一名哲學家應有的行為。

最後,哲學家應具有自我控制能力。

哲學告訴了他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但還需要自我控制能力去控制自己的身體進行實踐。

如果一個人具有極為高明的思想卻連自己都無法付諸實踐,要麼這些思想只是空想,要麼這個人只是一名空談的演說家。

4

說完了哲學家必備的優點,再來說說應有的缺點。

是的,我心目中的完美並不是只有優點而沒有缺點,而是二者並存的和諧體。

首先,哲學家不需要具有超人的智慧。

智慧只能被追求而不能被得到。如果有人聲稱得到了智慧,那只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他以為自己得到了。

其次,哲學家不需要完美的品行。

哲學家的品行應當是好人稱讚、壞人厭惡的。正如孔子所言,人人都稱讚的,是鄉愿(不問是非的老好人)。

最後,哲學家需要犯錯。

犯錯往往是開始一段新體驗的信號。但我並沒有提倡大家每天開始無數段新體驗的意思。

那麼,各位看官,你們心目中的哲學家是什麼樣子?

【暖語】

許久不提(da)筆(zi),不是無話可說,而是無從說起。

捫心自問,學習哲學以來,想得最多的問題依然是:今天吃什麼。

不過這也是人類的終極問題之一,不是么?

感謝關注這個正在思考吃什麼的公眾號,不定期再會!

本公眾號由兩位女子主筆,一位側重歷史,一位側重哲學,時而看看手相,時而談談人生,自在隨心,如果希望看到更多我們的文章,可長按掃描以上二維碼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法冷靜 的精彩文章:

TAG:無法冷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