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化的,是我們的心
▲...更多原創內容可關注後進入平台提取
天馬王救度出生死苦海(1)
——佛陀本生故事講解
(二〇一七年正月上宗下宙上師講於上虞多寶講寺大雄寶殿)
(接上文)
7.本是五蘊聚合,心取相不同則生不同感受
出家眾雖然出家,雖然舍離了這些欲,但是對於父母,還有,假設這個出家人以前是結過婚的,那麼對於以前的丈夫、妻子,他雖然不應該起貪慾,但是應該會有慈悲心,從慈悲心的方面去觀察。也就是說,同樣的一個有情作為所緣境,他只是一個五蘊的聚合體。從本質上,對她的丈夫而言,她也是那個聚合體;對她的兒子而言,她也是那個聚合體;以及對她的父母,還有朋友等等,都是那個聚合體。但由於這些人,對這個聚合體所取的相是不一樣的,所以它產生了不同的作用。
所取的相不一樣是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假設說我們現在許多人坐在這裡,我們都是男居士跟男居士坐在一起,男居士的前排是男眾出家眾,後排是女居士。當我們這樣坐著的時候,會取一個相,我們知道左邊、右邊是這樣的人、那樣的人。
如果你是一個男居士,假設你旁邊是一個老爺爺,左邊是一個小孩子。你不小心碰到了旁邊的人,那你知道,這是一個很正常的情況。但如果你閉著眼睛碰到一個人,當時你認為是個老爺爺,對於男居士而言,旁邊坐著個老爺爺很正常。突然你眼睛一打開,變成一個小姑娘的話,那你會覺得你手上的感覺突然就變了。為什麼會變了?手是不會分辨它是男是女的,只會分辨這是一坨肉、這是衣服,這是粗的、這是滑的,這是什麼什麼。那變的是什麼東西呢?就是我們的心,去取了它不同的相。取了相後你會發現,這個手碰到的這個人,和你沒有去分辨他的時候,可能對你的感覺不一樣。因為當你閉著眼睛去碰的話,不管是男女老少任何人,閉著眼睛時你不會感覺有什麼區別。當你打開眼睛去摸的話,就不一樣。就是說,我們取的行相不同了。行相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有苦的、有樂的,還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貪、瞋等等。
這樣我們就可以思考,原來很多東西,就是我們的心透過取相加上去的,產生了一些作用。那麼我們就應該知道,我們應該如何去正確地認知對境,這就很重要了。
所以從這個公案得到的啟示就是:我們不應該起貪。在這裡要強調說,我們應該素位而行。那麼對出家眾而言應該防護什麼,對在家眾而言應該防護什麼,應該是各有重點。
包括對於同一個東西,在不同的階段,我們會對它有不同的感受。這個我們都應該去結合起來分析一下。例如:你最貪著的東西,在最初你沒有弄到手的時候,那個貪著很輕微;弄到手了,加重了;弄到手保護了一段時間以後,又加重了。有時候你會發現那個貪著好像減輕了,可是當別人來把它拿走的時候,你會發現那個貪著其實又出來了。在這一個個不同的階段,變化的是我們的心對它的看法和感受。那個東西本身的形式,不會像我們的心那樣去變。這點我們應該結合這個比喻去分析。
同樣的,這個戒律我們應該去仔細地了解,它是怎麼樣起到救拔我們出生死苦海的作用的。這可以配合起來去思考。
《中阿含經》[1]有個頌子,補充一下:
若有不信於,佛說正法律,
彼人必被害,如為羅剎食。
若人有信於,佛說正法律,
彼得安隱度,如乘(馬+毛)馬王。
《天馬》的這個公案就到這裡。我們把聽聞和講說的善根作一個迴向,迴向到大寶恩師、大吉上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正法久住。希望我們能夠真正地透過聞法,生起出離的意樂,能夠堅持我們的戒律,使我們大家一起都能夠順利地脫離生死苦海,然後去救度其他像我們一樣沉溺在生死當中的眾生。(全文圓滿)
[1]《中阿含經》卷第34大品商人求財經第二十。
--------------------------------
▼
「分享到朋友圈」法布施功德無量
▲
※出家身是最殊勝的自他二利的所依身
※今天二月初八,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TAG:比丘宗宙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