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漂浮核電站會是第二個切爾諾貝利?

漂浮核電站會是第二個切爾諾貝利?

更快,更好,更權威的核電信息,請關注核電周刊

我們的態度是開放,審慎,科普

總期|066期

媒體消息,世界上第一個漂浮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於28日被拖出其建造地聖彼得堡造船廠,預計在裝載核燃料後,將於2019年夏天被拖往北極港口佩韋克,並交付使用。

早在2014年5月,中俄簽署的《全面核電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就提出了漂浮核電站的建造需求,決定合作建造漂浮核電站。

於今日也終於是千盼萬盼始出來,進入下一步裝料關鍵時刻。

但這座漂浮核電站也產生了一定的爭議,有環保人士表示:在人口密集區域或者是運到其他地區,測試這樣的核反應堆是不負責任的。

就是到北冰洋了,漂浮的核反應堆將對脆弱的環境構成極其嚴重的明顯威脅。這個危險的舉動不僅對北極構成威脅,同樣也對其他人口密集地區或脆弱的自然地區構成潛在威脅。

甚至有人表示,這會是一座「核泰坦尼克」,產生和切爾諾貝利的嚴重事故。

對於此,先其不談,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漂浮核電站。

漂浮核電站一般會有兩種製造辦法。

一是,利用類似海上石油勘探平台技術進行漂浮核電站的建造。即核電站通過海上鑽井平台固定在離岸數公里的海域,深入水中部分約100米,對此進行供電。

二是,將原本建造在陸地上的核電站安裝在船舶上,利用核動力破冰船技術,建造可移動的漂浮式核電站。

簡言之,就是實現海上核能供電。

有些人覺得,核能發展這麼多年了,這項技術怎麼最近才出現?

實則不然,我們注意到,美國其實在於1963年開始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漂浮核電站,命名為「斯特吉斯」號。「斯特吉斯」號漂浮核電站的電功率為10兆瓦,主要用途是為邊遠地區和特殊地區提供電力和熱源。

關於「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漂浮核電站,俄羅斯在九十年代也開始設想,不過因為投資和各種緣故暫停了罷了。

時至今日,「羅蒙諾索夫院士」終於造成,據知,它擁有兩台КЛТ-40С核反應堆,功率都為35兆瓦。除了提供電能外,核電站還能供應熱能、晝夜生產24萬噸淡水。(可用於淡水製造)

環保學者說,它可能成為第二個切爾諾貝利的原因無非是擔心核泄露和海洋事故。

對於此,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回應稱:「該電站的設計具備極佳的安全限度,能應付所有可能的威脅。核反應堆堅不可摧,能夠抵禦海嘯和其他自然災難。此外,漂浮發電站上的核反應過程符合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所有要求,對環境不構成任何威脅。」

這份聲明在一定程度上算是給提出疑問的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那麼建造漂浮核電站是否有必要呢?

我們可以看看它的優點。

一是,自由度高。我們知道,陸地或靠沿海地區建設核電站時,需要充分地考慮選址要素,而漂浮核電站作為一種在海上航行的移動供電站,由於海上條件基本一致,這對選址要求就降低了很多。

而又因為漂浮可移動性質,可以移動到需要提供供電的地區,既可以為近岸的大型港口工業基地提供電力,也可以為遠洋作業的海上石油、天然氣開採平台提供電力,機動性大大提高。

二是,可標準化製造。一旦「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漂浮核電站在運生產,漂浮核電站的技術和生產就可以流程化,對擁有廣闊海洋天地的人類來說,其能源開發方式則可實現海上標準化製造。

在這樣吸引之下,相信很多人都會為之熾熱。

另外,周刊注意到,對於漂浮核電站,我國也有參與。

如果有了「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成功經驗,對未來提升我國的遠洋資源開發和利用能力,應對海洋自然災害,提供淡水都諸有好處。

當然,軍事層面也有了輸入,我國可以直接建造核反應堆艦艇或航母,對我國發展更強的遠程海上戰鬥群,裨益頗多。

-End-

關注核電周刊,給你每周核電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核電周刊 的精彩文章:

核廢料處理難題困擾中國

TAG:核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