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每年近幾十萬少女失蹤,她們甘願被陌生男人性侵,也不願回家...

日本每年近幾十萬少女失蹤,她們甘願被陌生男人性侵,也不願回家...

原標題:日本每年近幾十萬少女失蹤,她們甘願被陌生男人性侵,也不願回家...


日本,東京。一位年輕的媽媽向記者哭訴,


在去年12月份,15歲的獨生女,她自己抹去了自己的行蹤。



我差點以為是什麼間諜現實版或是進了邪教組織。

接著往下看,才知道事情並沒那麼簡單。

三年前,女兒發生變化,


從那以後,女兒會去跟陌生人見面。

雖然向警察局提交了女兒行蹤不明的申報。


但是如今已經過了三個月,仍然不知道女兒的所在。


一個未成年女孩,通過網路認識陌生人後失蹤。


看起來不過是普通的離家出走,但一點都不普通。因為這樣做的年輕人基數非常大,大到在嚴重老齡化的日本,足足有3萬多人。


33,156,這是來自2016年日本全國10歲以上30歲以下的年輕人失蹤的報案數。


某一天,就會發生年輕人突然失蹤的異常情況。而且是持續長時間的失蹤。



她們到底去了哪裡?


NHK剛剛播出的一部紀錄片《失蹤,日本下落不明的30000年輕人》,給出了答案。



僅憑簡單地和陌生人聯繫上,便消失不見的年輕人,是我們從未遇到過的新型失蹤。



它揭示了年輕人逃避家庭和現實的另一種方式:用過網路向陌生人尋求庇護之所,斷絕和親人、朋友的一切聯繫。


NHK追蹤了失蹤年輕人的行蹤,你會發現,它有可能也會發生在你我或身邊人身上。


因為,今天,年輕人仍然在彷徨。



消失的年輕人

利津

利津今年18歲,是個稍顯稚嫩、懂禮貌的少女,就讀於關東地區的某個高中。為了考上國立公立大學,一直在拚命讀書。但讓人意外的是,這樣一個好好學生,已經離家出走了一個月,輾轉住在不同的男性家中。


消失的理由?受不了媽媽總說她學習還學得不夠。



壓力很大,不被認同,而且被媽媽嚴格管控,經常翻看手機,毫無隱私可言。


很感同身受,大部分飽受應試教育之苦的學生都經歷過這種痛苦。那,不能跟身邊的朋友聊聊嗎?不好意思開口。反而覺得對陌生人比較容易和盤托出。

是不是句句情理之中,無力反駁?




利津在網上發了一條「誰能讓我住」的消息,僅僅發出去5分鐘,就收到了10條左右的回復,於是,她一個月時間裡輾轉住在了3個男人的家裡。


「其實像這樣聯繫上,他們都想要發生關係。在身體還是精神上都是對自己的傷害,但是一想到回家又會像以前,就覺得像現在這樣也比回家好。」


17歲的唯,和利津一樣,是一位失蹤的年輕人。高中中途退學,從神奈川的老家出走一個多月了。


母親是護士,關係一直不太融洽。直到有一次,媽媽說,「你不要再回來了。」她就真的不回去了。


這一個多月,唯輾轉於不同男人家裡,也有過被性侵的經歷。「就第一次願意讓我留宿的人後來開車來接我,在車上就強迫我。感覺像個好人,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最親的人都不愛自己,回不去家,又沒有去處,足夠讓一個人變得自暴自棄。「我找不到活著的價值,活著太痛苦了。」



20歲的莉香,因為工作問題和家長發生衝突,離家出走兩個多月。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她們消失的理由太作太矯情,有的理由甚至不能成為理由。完全能夠正面解決或忽視掉。


然而在中國,這樣「無故」失蹤的年輕人並不少見。


前幾天,新聞報道一名淮南市的大學生因為掛科2門,拿錢回校補考時又弄丟了錢,覺得無臉回家,離家出走,在外流浪了9年。


不就是丟了錢,至於嗎?可能至於。也許他家境不好,補考的錢對於這個家庭來說就是巨額支出,而羞於再向父母要錢。別人認為完全可以補救的問題,在他這裡就是天大的難題。


類似的社會新聞比比皆是,要麼是學習壓力大,要麼是被家長教訓了。




消失之後


會過得更好嗎?


就在這些失蹤的年輕人打著#出走少女##離家出走##提供住宿#等標籤在社交網路尋求幫助時,


有些店會主動搜尋這樣的帖子並回復:


「如果你真的沒有去處,沒有飯吃,我們店隨時歡迎你。」


這其實是一條僱傭信息。在長野縣一家居酒屋,一半以上的員工都是「失蹤人口」,他們在店裡打工,店長包食宿,也會給一定的薪水。


那些收留你的人都是好心嗎?不,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因為店裡的營業時間是到凌晨三點,一般人不想干。因為店長招不到人,從哪兒招呢?打著離家出走標籤的帖子,就成了他們的目標。



「我覺得真的走投無路的人,肯定會抓住我這裡不放的。也不會抗拒長時間站著的工作。」



事實告訴我們:逃避雖不可恥,但真的沒有用。


假如那位大學生沒有選擇消失和流浪,他應該會完成學業,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甚至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假如這些女孩沒有出走和被傷害,她們的幸福時刻應該會比現在多得多。


但是,就是沒有假如。

日本每年要消失幾百萬人。


有100萬人變成了蟄居族。他們不社交,不工作,長達數年蝸居在自己的房間里,終日閉門不出,和朋友斷絕聯繫,渺無音信。



另外幾十萬人選擇離開家人成為流浪漢,甚至慢慢丟掉了自己的身份,成為無名氏。


你可否聽說過「消失文化」?



另外還有3萬多年輕人,選擇了依靠網路旅居陌生人家裡。



他們或是父母離異、考試失利、感情創傷,或是失業或求職失敗,不願意麵對社會和家人,最終選擇了消失。


中國雖然沒有拍出這樣的紀錄片,但也足夠讓我們警醒。

因為這個世界上的年輕人總是相似的。


也會因為失業失去經濟來源,因為沒錢交不起房租,因為行業不景氣求職失敗而產生挫敗感,因為處理不好人際關係而產生劣等感。


同樣的焦慮,隨時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它可以是我們的過去、現在,甚至未來。



既然大家都會遭遇這種壓力和障礙,


那麼,最成熟的辦法就是溝通和通過別的方式解決問題。


我能想到的解決辦法是:


1、多交朋友,多傾訴;和家人多溝通感情。


2、不管什麼事情,都要努力嘗試去做;要學會愛和勇敢。


3、多聽一些正能量的歌曲。比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映世窗 的精彩文章:

頂級名媛真人秀,貧窮使我質壁分離……
《流星花園》復播引熱潮,這些台詞梗我能笑一輩子

TAG:映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