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來你說的廣東是這樣

原來你說的廣東是這樣

每隔幾天都會看到生活在廣東的朋友曬著自己吃早茶,品嘗當地特有的老火靚湯的生活片段。那些秀圖真是越看,越有味道。口水忍不住吧嗒吧嗒留下來~

4月的最後一天,一路踏著校園的陽光,追隨著成雙的白蝴蝶飛舞的軌跡,趕早兒去了菲華108,如饑似渴的打開了《讀城》,一步步跟著中山大學中文系謝有順教授走進廣東。

——「在廣州過世俗生活」

「早茶,晚茶,老火靚湯,不可一日食無鮮;吃吃喝喝,湯湯水水,關心的不過是今天,是一種過日子的心情。」 粗茶淡飯,柴米油鹽醬醋茶,簡簡單單,一輩子。曾經認識一位香港朋友,喜歡喝紅茶,於是每次一起出去他也是只點茶來喝。我想,這就是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吧,東西不需要多好,只要你喜歡就好。莫名想起劉禹錫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不管是生活在人人嚮往的燈紅酒綠的那個大都市,還是生活在小巷迴腸,石橋卧落,回憶滿滿的那座舊城,只要你熱愛它,信賴它,你願意走出家門去體味它蘊藏的格調與韻味,你就擁有一種舒適的歸屬感。不管外界怎樣認識,如何評價你心中的那座城,它就在那裡,你認為它好,它就是天堂。

南方的山大概都是不太高的吧,廣州白雲山的最高峰摩星嶺也就是382米左右的樣子。曾經登爬過西嶽華山,最高的南峰巍峨矗立,給人威嚴;真想知道下次如果登上了摩星嶺去俯瞰整座流動的城市,又該會是怎樣的一種心境。或許會感受到一種溫暖的接納和包容,我猜。

「紙上的歷史是死的,博物館裡的歷史也不過是一些物件而已,惟有源遠流傳的日常生活,才保存著最為豐富,活潑的歷史細節。」走,一起去體驗生活。

——「在深圳聽南腔北調」

1979年還是邊陲小鎮的寶安縣,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慢慢強大起來,變成了城市發展的領頭羊之一。我想這樣的發展一定離不開這座城市對五湖四海相擁而來人們的包容心態以及人們對這座城市強烈的認同感。很多人都說,深圳,就是一個濃縮的中國。那裡的「錦繡中華,縮微景區」林羅萬象,各色民俗令人震撼;「大鵬古城」舊城門古城牆上的一磚一瓦使人深思;明清時代的赤灣炮台給人警醒,還有那客家村,海景迷人的大小梅沙使人陶醉。在深圳生活,不用急著為了去適應這座城市而改變自己,你只需要去大膽地做自己,讓這座城市來認識你。

作者如是說:「在別的地方,飲食上有時眾口難調,一個飯局下來,有些人可能只吃了點青菜——別的菜,都辣得他無法下筷子,但在深圳,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因為大家都懂得有別人的存在。」

——「在惠州遇見蘇東坡」

「東坡住過的白鶴峰,下有東江,上有古樹,美不勝收;江天一色,古樹婆娑,人影徘徊。」

「江海寄餘生」,不知東坡在惠州是否也「夜飲醒復醉」「倚杖聽江聲」。從作者來看,東坡沒有一般文人的酸腐,他與惠州人民交好,很是熱愛生活,他也曾寫過很多食物,例如惠州梅菜,東江糯米酒,惠陽三黃雞......看來我們的東坡先生對吃也是一位吃貨先生,不過由於當時被貶的背景,東坡過的也是很簡樸,雖是寫了很多,但真正品嘗過的也不多。那些集市裡上好的肉都拿去給有錢的官老爺了,東坡也就只能挑些小骨肉來吃,這興許就有了後來的東坡肉吧。

——「到汕頭吃粥去」

吃粥的習慣,可謂從中國的南到北都有發展。從教授筆下了解到早在公元前兩千多年前《周書》就有了「黃帝蒸谷為飯,烹谷為粥」的記載。吃粥文化可謂流傳千年。

「宋代張文潛說:『食粥可以延年』。」教授介紹到,或許這也是潮汕人喜粥的原因之一。據說,潮汕人稱粥為白糜,稀粥為清糜。最有名的,是叫「大石斑魚粥」,這種魚的原產地在印尼、菲律賓、泰國等地,味道鮮美,肉很香脆,是做粥時誘人的食料。在汕頭,每到了農曆正月初七,還會食「七樣羹」「冬節丸(看起來和湯圓一樣,有不同的餡。)」

曾在大學的食堂里到廣東菜養生館裡吃過一回皮蛋瘦肉粥,真是份量足,味道又鮮美。不同於北方湯很多的粥,廣東的粥很是濃稠,肉片很大,粥中食料不僅是米、蛋、肉,還有很多蔬菜,十分豐富。

有機會,我們可以一起相約去汕頭「吃粥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極星也有夢 的精彩文章:

TAG:北極星也有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