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養」才是教育的精髓,也是智慧父母的選擇
孩子你可以的,慢慢來
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暫時輸在了起跑線也沒關係,因為贏下的也可以是未來。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有孩子的基礎打得結實,他長大後才能真正經受得住風霜雨雪的洗禮。
「傷仲永」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講的是神童方仲永幼時能文擅詩,可是因其父親目光所限、為利所圖沒有讓仲永繼續學習,最後仲永憾失天賦變為普通人的故事。因此,每個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的規律,孩子的成材教育需要家長靜下心、慢下來。
當今社會發展變化日新月異,常有人說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可曾有想過真正浮躁的是我們自己。子女的教育就像種植莊稼,孩子是小小的秧苗,家長不能希望一蹴而就或是揠苗助長,更多需要的應該是細心地耕耘和耐心的等待。
1.心靈需要慢養
孩子的心靈成長,需要父母的耐心呵護和細心培育。孩子的自主意識的形成和情緒體驗的發展,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家長不能用成人的思維看待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切勿急躁用過多的框架束縛了孩子的心靈成長。
孩子心靈的成長也有自己獨有的節奏,我們應鼓勵孩子積極嘗試並從錯誤中學習。例如,當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我們應允許他哭泣,情緒表達是一種珍貴的體驗;孩子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應逐漸讓他們學會選擇,讓他們懂得對自己負責。
2.生活也要慢養
生活的慢養,主要指孩子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的培養。生活常識和技能的掌握,需要孩子親身體驗的學習,更是需要家長貼近生活實際予以引導和鼓勵。孩子生活上的慢養,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捷徑,遵循其發展規律才能逐漸適應。
對於孩子一些基本的技能,我們可不能操之過急,需要他慢慢體驗後才能學好。例如,孩子的如廁訓練需要慢慢來,因其膀胱發育不完善,暫時尿濕褲子是正常的;對於孩子的飲食適應尚需引導,因其味蕾發育未成熟,口味的選擇會稍偏重。
3.學習更需慢養
過早獲取和孩子認知不符的知識,不利於孩子的智力開發和心理發育。家長因順應孩子的成長需要,在激發孩子好奇心的同時,自然引導孩子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千萬不要讓早慧課程或所謂的興趣班,蠶食了孩子本該有的歡樂童年。
孩子的學習不能急於求成,童年時多學東西遠比出成績更為重要。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感受,給孩子一定自主空間。例如,孩子的興趣培養,唯有慢慢教慢慢學,他才能取得好的進步;孩子良好的習慣養成,也需要有家長一步步的鼓勵和引導。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孩子,相信他們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教育是一場慢的教育,我們除了要尊重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家長更要用愛心、耐心、平常心陪著孩子,才能真正呵護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