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書時應該進行四方面的思考

讀書時應該進行四方面的思考

為什麼要讀書?通常會有四種情況:一是為休閑而讀書。隨便翻翻,看看小說、散文或非專業的書。二是為興趣而讀書。對某個領域有興趣、為了解某個方面的情況而讀書。比如出國或國內旅遊,要了解目的地、景點的情況。三是為學習而讀書。要完成學習任務、為了考試或者要求寫體會文章而讀書。三是為研究而讀書。也就是為研究問題、做學問而讀書。我所說的讀書思考,主要是講為學習、為研究而讀書時的思考。

為學習、為研究,肯定要讀書。尤其是為了研究還必須讀很多書。張培剛先生在哈佛大學寫博士論文,9個月時間翻閱了200多部專著,涉及180位學者,最終論文得了威爾士獎。

為學習或研究需要很認真讀書,為了說明或檢驗讀書認真,有的還要求整段整篇地背下來,有的還寫讀書筆記或體會。我認為,為學習或為研究而讀書,判斷其認真程度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記憶,讀過之後,記得書的主要內容,甚至能背出其中的段落和句子;第二個層次是理解,能夠理解書中所傳達的思想;第三個層次是思考。

為學習研究而讀書,往往有通讀和精讀兩種方式,有時也會有選擇地讀或有重點地細讀。無論哪種方式,都可以引發思考,都可以因為思考而讀懂。

讀書時的思考,可能會涉及四個方面。

讀書需要平面思考。要把書、作者以及所處的時代結合起來思考。如何理解書的旨趣,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為什麼有時直截了當、有時卻環顧左右而言他,甚至似是而非?需要結合時代背景觀察,必須歷史地看,必須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中看;需要結合作者的人生、風格、追求看。只有這樣,才能把書的中心思想理解准、理解深、理解透、理解到位。

讀書需要總結思考。一本書總是有一定篇幅的,無論是通讀還是精讀,必須抓住重點,總結概括出書的主題、中心思想、所運用的主要方法、最能引人注意的創新點或亮點。雖然作者、出版單位在推介時會講該書的看點,包括寫作意圖,也會有專門的書評,甚至包括其他人的讀書筆記和體會文章,但這些只能幫助我們理解,不能代替我們思考。

讀書需要關聯思考。要把所讀之書與同類書籍、文章聯繫起來讀,與相關領域的學術體系、學科前沿聯繫起來思考,搞清楚該書的學術地位、學術價值、原創水平和實際貢獻,建立起「由點到面,以面看點」的分析框架。

讀書需要啟發思考。無論是為學習還是為研究而讀書,目的總是要提高自己的。讀書的最高境界是啟發性思考,要一邊讀一邊想。通過讀書我們想到了什麼、悟到了什麼。通過讀書我們是否受到激勵、觸動與啟發,這是對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書讀得怎麼樣的最好回答。

本文原載於《學習時報》(作者尹漢寧),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故事丨這個人給了左宗棠一個下馬威
最美十首讀書詩詞:唯有書香最醉人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