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尚也自悔多情

和尚也自悔多情

上安得雙全法

負如來不負卿

說什麼王權富貴,

怕什麼戒律清規。

只願天長地久

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

這句歌詞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詳,寥寥幾字,就將《西遊記》中女兒國國王對唐僧的款款情意抒發得淋漓盡致 。女兒國國王明眸皓齒,巧笑盼兮,唐玄奘風度翩翩,溫潤如玉,恰似一對璧人。然而清規戒律的阻礙,終使二人有緣無分,只能許下「願有來世」的諾言。小時候不知,長大才明白九九八十一難,情關最難。

【 小科普

眾所周知,出家修行便要遠離紅塵俗世,斬斷情絲欲孽,講求四大皆空,六根清凈。因此出家人不得娶親,不得動情,只能在青燈古佛中一生終了。但我們有所不知的是,最初的佛教並不完全禁止修行者的婚姻戀愛。

這就要說到居士和沙彌的不同之處了。居士是信仰佛教的信士,需要皈依三寶、受持五戒,而這五戒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飲酒,不邪淫」,而沙彌十戒卻是「不淫」,請各位看官們注意這個小小的細節,一字之差,謬之千里。意思是什麼呢,「不邪淫」就是說不可以有不正當的男女關係,因此在家居士可以有婚內的正常性行為,而沙彌則不同,不可以有任何的男女關係。

但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原,為了使其能夠在華夏大地得以生存和廣泛傳播,便使其不得不褪去傳統的一些不符合漢族文明的禮節習俗,加上統治者大刀闊斧的改革,較為著名的有梁武帝蕭衍,因此佛教本土化成為不可逆的潮流,而愛念便逐漸成為了修行者諱莫如深的事物。

但是世間文字千萬個,唯有情字最傷人。人之所以為人,便因為是心頭抹不去,割捨不下的情愛,和尚亦然,哪怕頭頂條條戒律,也抑不住一顆多情的心。

鳩 摩 羅 什

鳩摩羅什,東晉時後秦的一位佛學大家,譯經家,曾譯過《法華經》、《般若經》。

鳩摩羅什所譯經典文大多筆流麗,在最大限度符合原意的同時,更是注重語言文字生動性,使得讀之朗朗上口,閱之老少咸宜,不晦澀難懂。因而在中國譯經界具有無與倫比的地位。他也是中國最早的大乘佛教的傳播者。可是總是佛法高深如他,也逃不開「桃紅緋事」。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慧皎的《高僧傳》曾這樣記載,說鳩摩羅什從小就天賦異稟,顯現出超乎常人的佛性慧根。

有一次一個羅漢見到他,為之大驚,便對他母親說:「常當守護此沙彌,若至年三十五不破戒者,當大興佛法,度無數人,與優波逸多無異。若戒不全,無能為也,心可才明儁藝法師而已。」

意思是說,若鳩摩羅什三十五歲之前能守清規戒律,便可以度化眾生,佛法深遠,反之則不過成為一個法師罷了。

在那個動亂年代,魏晉玄學興起,讖緯之言非常盛行。但誰也沒想到一語讖言,竟和他日後的生命軌跡巧妙地契合。那一年龜茲動亂,呂光入侵,為羞辱鳩摩羅什強迫他破戒,娶王室女為妻。

史書如此記載:「光既獲什,未測其智量,見年齒尚少,乃凡人戲之,強妻以龜茲王女,什拒而不受,辭甚苦到。光曰:『道士之操,不踰先父,何所固辭?』乃飲以醇酒,同閉密室。什被逼既至,遂虧其節。或令騎牛及乘惡馬,欲使墮落。什常懷忍辱,曾無異色,光慚愧而止。」

如果說這是生逢亂世的身不由己,那麼日後在中原講經時的一段迭事又成為史學家詬病不已的醜聞。

《晉書·羅什》記載:「嘗講經於草堂寺,興及朝臣、大德沙門千有餘人肅容觀聽,羅什忽下高坐,謂興曰:『有二小兒登吾肩,欲鄣須婦人。』興乃召宮女進之,一交而生二子焉。」

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唐代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故事。辯機和尚本是玄奘法師的譯經助手,助其撰成《大唐西域記》一時間名聲大盛。但卻與公主偷情,甚至駙馬房遺愛親自為其放風,然醜聞敗露,終腰斬於市。

淫僧,淫婦的污名扣下來,世人的口誅筆伐千年來也未曾斷絕。雖有史學家質疑這段感情的真實性,但人們口耳相傳,終究化為剪不斷,理還亂的孽緣。

如果說有什麼可以讓人拋卻富貴榮華,

看淡生死得失。天地萬物間,

唯一字曰:「情」。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

「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這些纏綿悱惻的詩句,曾是多少少女情竇初開時吟誦不絕的句子,柔情滿腹卻飽含無奈心酸的往事。

有的人適合做詩人,卻不適合做政治家,宋徽宗如此,李煜如此,倉央嘉措亦是如此。

命運沒有給他選擇的機會,讓他生在多情的家庭,卻偏偏剝奪他愛的權利。無論是青梅竹馬的戀人,還是成為達賴喇嘛之後的純情的少女,最終都變成令人唏噓的嗟嘆。

詭譎多變的政局,他宛若一個傀儡,政治上的不如意,愛情的百轉千回在心頭凝成火焰,放縱高歌,有詩酒為伴,以放浪恣肆來反抗這個荒唐的時代。

自佛教盛行起來,有多少人願晨鐘暮鼓,誦經千遍以求涅槃,又有多少人忍受不住吃齋念佛,斷絕七情六慾的清苦生活而還俗歸家。

命運交錯的洪流之中,我不過是其中一粒沙塵。以上的逸聞,是真是假,已不可考,個中細節,也不曾知曉。只願從書中一頁風月,窺見時代之風貌,探尋華夏之悠久。

我不知在漫漫長夜,那些法師和尚會否有過孤獨和迷茫,我亦不知他們會否也曾貪戀塵世一絲溫存。我只知玄奘、鳩摩羅什還有許多我不知道名字的佛法高僧,在顛沛流離的世間,以身做舟,承載眾生渡苦厄,達涅槃彼岸,愈久彌堅。

世上安得雙全法,和尚不怨多情,只願蒼生遠離顛倒夢想。

擷枝言採薇

文/庄魚飲沫

圖/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擷枝言採薇 的精彩文章:

TAG:擷枝言採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