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不是好孩子」,真是這樣嗎?面對孩子「說謊」時的3點建議
有一次我正在給小朋友們上課,3歲多的小龍珠突然跟說:
「老師,下個星期我來不了,媽媽要帶我去香港玩兒了,我們要去迪士尼看米老鼠,還要去海洋館,我們機票都買好了!」
我立刻回應她:
「這樣啊,那一會兒下課,我去提醒你媽媽幫你請假。」
下課後,我真的去提醒小龍珠媽媽:
「下星期你們要是去香港,記得提前請假哦!」
小龍珠媽媽:
「啊?去什麼香港?我們不去啊!」
我把上課時小龍珠跟我說的話告訴了她媽媽,說完我倆會心一笑:小龍珠可能是太想去迪士尼玩了吧?
看上去小龍珠是跟我說謊了,可是她為什麼會說謊呢?
或者說,孩子真的是在「說謊」嗎?
幼兒時期的孩子「說謊」一般有這些原因:
1、概念模糊,說了「假話」不自知
其實,在孩子三歲以前,對時間、空間、數量、人物關係這些概念是比較模糊的,經常說了「假話」而不自知,比如他們可能把「以前」統稱為「昨天」。
2、想像力豐富,分不清想像和現實。
而有的孩子想像力豐富,描述事情的時候,更是常常會摻雜著自己想像的場景、人物,把自己希望發生的描述成真的發生了的事情,說得繪聲繪色。
小龍珠說自己要去迪士尼,就是這個原因。
這個小「謊言」也讓她的媽媽明白了——小龍珠的內心是有多渴望迪士尼樂園。
3、獲取家人的關注
「假話」或許比現實更有吸引力,沒有得到爸爸媽媽足夠關心和陪伴的寶寶,也會故意用說謊來獲得爸爸媽媽的關注。
4、想逃避一些不想做的事情,或逃避懲罰
有些父母比較嚴格,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高標準本身並沒有什麼壞處,如果爸爸媽媽與孩子的關係十分親密,孩子就可以輕鬆地接受這些標準;
但是如果孩子對父母感到敬畏而又疏遠,高標準就會帶來問題。孩子很可能因為達不到爸爸媽媽的要求,同時又害怕嚴厲的爸爸媽媽,不敢說實話。
5、想獲得一點自主選擇權,於是說了謊話。
孩子一歲多就有了自主意識,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做主。2、3歲的孩子喜歡跟父母對著干,也是出於想「自己做主」的原因。當孩子想要爭取自由,但家長又未必允許,那撒謊是一種既獲得自由,又避免衝突的方式。
孩子撒謊了,父母應該怎麼引導?
無論是哪種原因說了謊話,一個總的原則是:爸爸媽媽平時都應該和寶寶多溝通、多互動、多傾聽、多了解,讓寶寶面對爸爸媽媽時,充滿安全感。
具體說起來,孩子出於不同的原因撒謊,那我們的引導方式當然也不同。
1、允許「無害的謊言」幫助寶寶更正確地表達
如果「謊言」只是因為孩子的概念不清,或者是分不清想像和現實,產生的,那不妨在寬鬆的氛圍下,試圖去理解孩子說的話,背後真正的意思是什麼,然後幫助孩子更好的表達。
比如孩子把「所有的過去的事情」都叫「昨天」,我們就可以說:
哦,你是說「以前」我們也去過動物園;
再比如小龍珠要去迪士尼的例子,我們就可以說:
「小龍珠太喜歡迪士尼了,很希望再去一次是不是?「
2、及時給孩子補充「愛的能量」
孩子要是發現自己獲得的關注不夠了,或者爸爸媽媽的的注意力轉移到弟弟妹妹身上去了,就會找理由吸引父母。說謊就是其中一種方式。
其實很多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可以通過假哭或者假笑來得到更多關注。
稍微大一些,知道可以通過說「我餓了」「我害怕」「我肚子疼」來讓父母手忙腳亂一番。
哪怕我們已經看穿了孩子的「小心思」,也不要責怪孩子,多陪陪他,多抱抱他,多親親他,及時給孩子補充「愛的能量」就好了。
要注意的是,如果經常發生類似的情況,我們得注意孩子是不是真的很缺乏安全感 。
3、孩子因為想獨立而說謊, 一定的「寬容」更可貴
孩子想漸漸獨立,這本來也是家長願意看到的。只是這個「度」很不好把握。不管大人孩子小孩,都在「依賴」和「獨立「之間徘徊。
不妨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至於「度」的把握:在不傷害環境、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小朋友的行為,都可以適當的被尊重。
比如,孩子今天想穿什麼衣服出門,只要不過分,都可以聽他的,哪怕他太陽天想穿雨鞋,也沒關係。如果擔心孩子出門後才發現穿這個不舒服,那麼媽媽悄悄帶好替換的衣物就好了。不需要在出門前,為了穿什麼跟孩子糾結半天,最後出門時大家都一肚子氣。
畢竟我們養育子女的目標,不是為了讓孩子重複我們的生活,而是為了幫助他們,成功的進入他們自己的生活。
對孩子的信任,是一個小小的冒險,卻非常值得。
孩子的謊言,有時候會讓我們看到他真實的需要。說謊的行為不能縱容,但在教育孩子「說謊「的過程,需要充滿理解和寬容。
如果一味追究,只能讓孩子進化出更完善的說謊技能。
※孩子「挑食」,2歲是個分水嶺,不同年齡,請分別參考這幾點建議
※寫給爺爺奶奶:幫忙照顧小孫子,別忘了和自己成年的孩子分享關愛
TAG:思問育兒研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