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遼陽出土「昌平」陶鍋,引出一段王莽改縣名的歷史

遼陽出土「昌平」陶鍋,引出一段王莽改縣名的歷史

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遼陽,曾有很短的一段時間被稱為「昌平」,這是王莽當皇帝時給改的名字。據史料記載,王莽在位時期,把全國730多個縣改了名,遼陽「三道壕西漢村落遺址」出土的刻畫有「昌平」二字的陶鍋就是實物證明。

三道壕西漢村落遺址出土「昌平」陶鍋

「這是個很大的遺憾,遼陽古城的確切位置圖至今也沒能畫出來。」 曾任遼陽市博物館副館長、已退休多年的鄒寶庫對記者說。

對於這座擁有3000多年歷史,以襄平的名字在古代遼東地區最早載入《史記》的古城來說,這的確是個遺憾。

「遼陽古城的遺址就在現在的遼陽老城區下面。」這是鄒寶庫通過多年的考古調查確定的。上世紀60年代,遼陽市曾經大規模建設人防工程,由於遼陽地處太子河沖積平原上,地面以下9米就可以挖到含水沙層,因此,有些簡陋的人防工程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經常發生塌陷。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鄒寶庫仍然深入到剛剛挖出的洞穴中調查遺址、遺迹。

「儘管很危險,但是收穫還是很大的。」當年,鄒寶庫採集到了一個陶井圈和一把青銅刀。此外,在當地的一次建築施工中,文物保護工作者在施工現場發現了一塊陶井管的殘部,經過研究和還原,這眼陶井的直徑有2.5米,這樣的一眼大井是什麼人在使用?

「可以肯定絕不是普通的老百姓,所以這裡是一座古城。」鄒寶庫說。

採訪中,記者提起「三道壕西漢村落遺址」,鄒寶庫笑了:「為什麼可以確定三道壕遺址是個村落,而不是襄平城遺址,原因也在這裡。」

三道壕西漢村落遺址位於遼陽市老城區以北,在它的周邊發現了多處漢魏壁畫墓,甚至在發掘的過程中,遺址的較上地層中也發現了年代略晚的古墓。

「不過,三道壕西漢村落遺址出土了很多帶有文字的文物。」鄒寶庫說,「西漢末年,由於王莽改制,襄平曾在很短時間內被改作『昌平』,這個昌平不是北京市的那個昌平,這個有意思的事居然被那時的人們刻在了陶器上,留下了永久的證據。」

查看由我省已故考古學家李文信執筆、1956年發表的考古報告《遼陽三道壕西漢村落遺址》,可以知道這個刻有「昌平」二字的陶鍋出土於遺址中的第二居住址。

由於三道壕西漢村落遺址發掘完成後便實施了原地回填,現在人們想了解發掘的情況,也只能通過李文信先生留下的文字和圖片。

出土刻有「昌平」二字陶鍋的第二居住址在發掘時,人們發現,這是一處由三個時期的三個建築疊壓在一起形成的遺址。

最早的遺址處在最下層,距地表有1.7米,僅存一大段含有瓦片、陶片的灰土層,西端有一眼土窖井,當中出土了一個大陶瓮,東端有小型灶址一座,被壓在中期居住址畜欄糞坑下面。

中期居住址位置偏東,在早期居住址上層保存有房址的黃土台一段,分布有大量瓦片、陶片等遺物。李文信寫道:「此房址想是一種土牆、木柱、草瓦蓋頂的小房舍。」房址西端有畜欄一座,西側有土窖井一眼,做法是先掘一圓形豎穴土窖,再向下築一方形木壁水井。

晚期建築在中部,在最上層,壓在中期遺址的西北角上,保留有柱礎石6個,由柱礎石的位置,李文信判斷「房間不很大」。遺址上存有大量瓦片、陶片和石塊,因為這個建築距離當年的磚窯遺址很近,因此人們推測「可能與磚窯有關」;房後有土窖井一眼,做法與前文所述相同,區別在於井壁上部用長方磚圍砌,下接陶井管;東部稍遠處有一灰坑,有很多殘碎的磚瓦、亂石、灰土,在這一層遺址中不僅出土了刻有「昌平」二字的陶鍋,還出土了王莽錢「大泉五十」。就這樣,王莽在西漢末年篡位建立的大新政權雖然僅存在十餘年時間,卻在遼東大地上留下了印記。

襄平,屬遼東郡,西漢末年王莽將其改為「昌平」。 「王莽當皇帝以前已經有個昌平,當時的襄平跟那個昌平沒有任何關係。」鄒寶庫說。

王莽改地名有規律可循

記者查閱班固編著的《漢書·地理志》了解到,王莽更改的地名給史書編寫者製造了不少麻煩,文中大量地使用「莽曰」來記錄王莽改過的地名。

有人做過統計,和西漢末年對比,王莽當皇帝時期,郡從106個增加到116個,連改名帶增加,他一共改了91個郡,只有25個保留了原名。所屬的縣從1587個變成1585個,其中730多個縣改了名字,改了將近一半。

襄平改「昌平」後就出現了問題,因為早在秦朝設立上谷郡時,就已經將其中的一個縣命名為昌平,於是原來那個昌平只好也改了名字,《漢書》載:「莽曰長昌」。

當然出現這種現象的不止「昌平」這一起。西漢在河西走廊設有四郡,其中有一個武威郡,王莽將其改為張掖,但是那裡已經有了一個張掖郡,於是王莽一拍腦門,把張掖改為「設屏」。

自秦朝開始,在現今的山東淄博、青州一帶設立齊郡,王莽將其改為「濟南」郡,那麼漢景帝時就已經設立的濟南郡呢?《漢書》載:「莽曰樂安」。

當然,王莽大量地修改地名,可能也會感到疲勞,在後世史家的分析研究下,也摸出了王莽改地名的一些規律,比如將地名中的「陽」改成「陰」,於是泥陽改成了泥陰。

再有,就是將一些王莽不喜歡的詞換成反義詞,比如谷遠,改成了「谷近」;於離,莽曰「於合」;東昏,莽曰「東明」。山東有個亢父縣,莽曰「順父」,人們推測,可能是王莽覺得這個「亢」字不孝順。

此外,在富昌郡有個地方叫「曲周」,是漢武帝時設立的縣,莽曰「直周」;這個郡的「曲梁」,莽曰「直梁」。當然,簡單地將「曲」改成「直」,似乎顯得沒有水平,於是曲逆縣,莽曰「順平」;曲平,莽曰「端平」;曲陽,莽曰「從陽」。

查看《漢書》,記者注意到,王莽不僅隨意改地名,還改了很多官名。《漢書》載,王莽「更名大司農曰羲和,後更為納言,大理曰作士,太常曰秩宗,大鴻臚曰典樂,少府曰共工,水衡都尉曰予虞」。

《漢書》載,新朝天鳳五年,即公元18年,王莽突然想起漢成帝時的大司馬曲陽侯王根的舉薦之恩,他認為曲陽不是好名稱,便追謚王根為直道讓公,由王根的兒子王涉繼承他的爵位,這裡曲陽變成了「直道」。

北方游牧民族的頭領匈奴單于,也被王莽改了名字,變成「降奴單于」。

當然,王莽這麼大肆地改名稱,當時的老百姓不用說,就是官員也記不住,《漢書》載:「每下詔書,輒系其故名」,也就是說,王莽下旨的時候還得把舊名附在後面,比如:「制詔陳留大尹、太尉:其以益歲以南付新平,新平,故淮陽;以雍丘以東付陳定,陳定,故梁郡;以封丘以東付治亭,治亭,故東郡;以陳留以西付祈隧,祈隧,故滎陽。陳留已無復有郡矣,大尹、太尉,皆詣行在所」。這份詔書是說:詔命陳留郡大尹、太尉:將益歲縣以南劃歸新平郡,新平郡,即原淮陽郡;將雍丘縣以東劃歸陳定郡,陳定郡,即梁郡;將封丘縣以東劃歸治亭郡,治亭郡,即東郡;將陳留縣以西劃歸祈隧郡,祈隧郡,即滎陽郡。陳留郡已不復存在,大尹、太尉都到皇帝所在地來。

《漢書》中,班固隨後寫道:「其號令變易,皆此類也。」

殺害三個兒子

王莽是個什麼樣的人?《漢書》這樣描述:王莽生相大口、短下巴、眼睛鼓出,氣色血紅,聲音大而嘶啞。他身高七尺五寸,愛穿厚底鞋,戴高帽子,用硬毛裝飾衣服,經常挺著胸,居高臨下,環視遠方。當時,有人評說:「王莽是鴟眼、虎口、豺狼之聲,因此,能夠吃人,也將被人所吃。」

對於此人,在《漢書》中,班固這樣評價:「自書傳所載亂臣賊子無道之人,考其禍敗,未有如莽之甚者也。」 在班固看來,王莽是歷史上所記載的亂臣賊子之首。

查看《漢書·王莽傳》,記者注意到,王莽為了帝位,曾經要了自己三個親生兒子的命,其兇殘可見一斑。

王莽有四個兒子,分別是王宇、王獲、王安和王臨。

第一個遭殃的是老二王獲。漢哀帝建平二年,即公元前1年,王莽與外戚爭權未果,到封地閉門自守,這期間,王獲殺了一個奴僕,《漢書》載「莽切責獲,令自殺」。

第二個被害的是老大王宇。漢平帝即位後,王莽想獨攬大權,不讓漢平帝的母親、舅舅進京,王宇覺得這樣不妥,擔心皇帝長大後怨恨,想勸勸王莽。王宇跟他老師吳章及妻兄呂寬研究辦法。吳章認為王莽不可勸諫,但相信鬼神,可做出怪異的事來驚嚇他,然後由吳章就勢勸說王莽交權。於是,王宇就讓呂寬夜晚拿著血往王莽宅院外灑,被看門人發現了。王莽把王宇送進監獄,用藥毒死。王莽還因此上書說:「宇為呂寬等所詿誤,流言惑眾,與管、蔡同罪,臣不敢隱,其誅。」此舉還被朝廷上上下下大大讚揚了一番。

最後一個被殺的是王莽的老兒子王臨。《漢書》載,王莽的妻子因為兩個兒子被親爹殺死,哭得雙目失明,王莽就命令王臨以太子身份供養。王莽妻子身邊有個侍者叫原碧,王莽與之私通。後來,王臨也和原碧通姦,他們擔心事情敗露,謀劃一起殺王莽。

到了地皇二年,也就是公元21年,王臨被廢掉了太子,他很害怕此事暴露,就給他媽媽寫信,大意是說:「皇帝對子孫特別嚴酷。以前,長孫、仲孫都是30歲死的。如今臣也正是30歲,實在擔憂一旦母后不在了,不知我會死在何方。」

事有不巧,此信落到了王莽手中,王莽一看大怒,認為王臨不懷好意。等到妻子一死,王莽立刻把原碧抓起來審問,原碧全部招供。王莽擔心醜聞外泄,派人將辦案官員殺死,直接埋在牢獄裡,連這些人的親屬都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裡。

《漢書》載,隨後,「賜臨葯,臨不肯飲,自刺死。」不久,王臨那個有點傻的三哥王安也病死了。王莽4個兒子都沒能看到新朝灰飛煙滅的結局。

更多閱讀

昌平陶鍋

西漢時期炊具。1955年於遼陽市太子河區三道壕西漢村落遺址出土。尖底,器形似缸,高身,紅色陶質,輪制,底部經過火燒複色。口沿外肩部刻「昌平」二字,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新媒體編輯:李小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遼寧 的精彩文章:

走進腐蝕世界,4月25日遼寧省科學技術館見
摩洛哥球員哈吉回憶他的甲A歲月:「我從那時愛上了中國」

TAG:今日遼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