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空間格局助推空氣質量改善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可以說,這「四個形成」,是從源頭解決我國資源和環境問題的根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產業結構調整、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轉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空間格局調整,特別是城市空間格局調整方面的力度相對較小。
高排放無疑是霧霾產生的主要原因,但不能忽視的是,城市空間布局不合理也是造成空氣污染的重要根源之一,尤其是在對工業污染、點源污染和揚塵污染進行治理後,城市空間布局不合理引起的大量人流、車流和物流,成了導致霧霾的主要元兇。因此,在PM2.5濃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後,空氣質量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制約於城市空間格局。
未來幾年將是我國主體功能區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的關鍵階段,新一輪的城鎮格局將對我國未來的環境保護產生重要影響。為此,我們建議在未來的城鎮化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城鎮化格局的優化布局,通過優化區域功能布局、設置合理城市生態安全距離和生態安全格局,在城鎮化過程中從源頭解決我國環境問題。
設置城市生態安全距離,為城市空氣污染凈化預留空間。俗話講,「水流百步凈」,這是指污染物在自然流動過程中就可以得到凈化。但目前密集的城市布局、高強度的污染物集中排放,導致污染物很難在自然環境中得到凈化。目前,我國霧霾嚴重的區域基本上都處於城市群或城鎮密集區域,導致每個城鎮不僅自身污染物難以凈化,而且相互「感染」,加重污染。
為此,在下一步城鎮化進程中,一方面要控制城市自身建設規模,另一方面需控制城市與城市間的距離,合理測算和確定城市群、城市帶之間的生態安全距離,在提高城市宜居性的同時,為空氣污染凈化預留空間。
均等化配置城鎮公共服務設施,降低城市人流、車流、物流的「三流」長距離轉移輸送。大量人流、車流和物流是造成城市擁堵和大氣污染的重要原因,其中公共設施分布不均是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很多大中城市的公共服務資源如優質學校、醫院、大型圖書館、音樂廳等都集中分布於城區,每天有大量的人員不得不在早晨從郊區甚至遠郊區湧入城區,晚上又從城區流到郊區,形成人流、車流、物流「三流」在城市間的大範圍長距離轉移輸送,在導致交通堵塞的同時,顯著加重了城市空氣污染。
為此,在新一輪的城鎮化過程中,必須考慮公共服務設施的均等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三流」在城市間的長距離轉移,從根源上控制大氣污染。
優化城市功能組團,防止同一功能組團過度同質化和過度擴大化。城市布局首先要考慮環境功能分區,按照工業區、住宅區和商業區等不同功能進行劃區布局,但同時必須兼顧居住與就業的合理距離。德國曾有科學家提出,居住與就業的最合理半徑應在步行30分鐘到1小時之內。但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是,隨著城市攤大餅式發展,居住與就業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特別是特大居住小區的建設,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口在早晚間穿梭於城市,對城市空氣造成了嚴重污染。
因此,在下一步城市化過程中,為從源頭控制污染,必須合理優化城市功能組團,堅決杜絕過大的居住區與過大的產業區。在建設居住區的同時,要統籌考慮就業半徑。在發展產業園區的同時,統籌考慮居住半徑,即防止同一功能組團過度擴大化和過度同質化,儘可能減少人車流動,從源頭減少空氣污染。
根據空氣流通規律和常年盛行風向,規劃設計城市大氣流通通道。在城鎮化過程中, 除需考慮工業企業布局外,還必須考慮城市風廊的生態通道設計。一是在進行城市規劃或改造過程中, 主幹道、工業廠區、高層建築的設計一定要考慮風向。二是根據城市常年氣象條件,布局道路系統,留出通風廊道,避免形成過於封閉的街道,以加快市區與郊區的空氣流通,將新鮮空氣導入城市,提高環境空氣質量。三是根據城市的地理、人文環境,合理規劃工業布局,盡量將污染嚴重的工業廠區安排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選擇在空氣流通的地方,將環境污染降到最低。四是合理布局建築空間,嚴格控制空氣廊道內的建築高度和密度。
作者系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
※斑海豹遭非法豢養獲志願者解救
※煉油廠操作女工22年無誤差 「又度過安全完美一天」是她的工匠精神
TAG:區域一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