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外交險勝:從日本人手中搶回了東沙島,大壯國威!
清朝晚期,掠奪領土最甚除了俄國,其實還有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和甲午戰爭的日本,當時已經躋身於列強之林。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通過《馬頭條約》割佔台灣島,順勢將勢力擴展到了南海。日本的擴張引起了盤踞於兩廣、越南一帶的法國的恐慌,後者立刻於光緒廿三年(1897年)與清帝國簽訂了《海南島不割讓照會》,要求「永不將海南島讓予任何他國,不論久暫」。這一照會暫時打消了日本對海南島的覬覦,但海南島之南,畢竟還有浩淼的南海。
就在義和團運動剛剛結束的時候,一位名叫西澤吉次的日本商人被風浪吹至東沙島,無意中發現了島上儲量驚人的磷礦。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西澤吉次返航,這一次他帶了百餘名礦工及大量建築材料,準備大力開發東沙島。
這一番開發的確不易。西澤吉次自稱「不知費盡幾許心力,始能使世間從『無知名之島』,一變而為貴重之地」,同時極為自豪地將東沙島命名為「西澤島」。從探險家的角度來看,西澤吉次的確算得上成功,但問題就在於東沙島並非如西澤吉次所說是「無知名之島」而是清帝國的領土,島上原有清帝國漁民所建的天后廟等建築。西澤吉次為了「滅跡」將這些原始建築盡數拆毀,所以這一次拓荒自然不是是合法行為了。
西澤吉次的行為很快為清帝國官員所聽聞,然而當時的傳統輿圖方位模糊又缺乏島名,確定西澤吉次所開發的是清帝國領土還是無主島嶼並不容易。兩廣總督張人駿初以為「似非粵省轄境」,經過好一番查證終於確定東沙島「確是中國之地,不可置之不問」。
於是清日兩國關於東沙島主權歸屬問題展開了外交大戰。日本力主東沙島為無主島嶼,應遵守先佔先得的慣例。如果清帝國認為東沙島為其轄區,則當有地方志等確鑿證據。中國歷代的地方志只重陸地而忽略海島,《柔遠記海圖》中雖有東沙之名,但只有方位沒有里程,這如何能找到確鑿證據?就在事件陷入僵局之時,張人駿得到一本英國出版的《中國江海險要圖志》,在這本英國官方的地圖集中,明確將蒲拉他士島(東沙島的英文譯名)視為清帝國領土。《中國江海險要圖志》、《柔遠記海圖》與被西澤吉次拆毀的島上建築遺迹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證據鏈,日本由此承認了清帝國對東海島的主權。
既然主權在清,日本人的重心就放在了西澤吉次的產業當如何收購上。經過一番拉鋸戰,雙方終於達成《收回東沙島條款》,主要內容為清帝國以廣東毫銀16萬元收買西澤吉次在東沙島上的產業,同時西澤吉次交還稅款等其它費用摺合廣東毫銀3萬元。也就是說,這一場外交戰完好地保證了東沙島的主權,並廣東毫銀13萬元的代價將西澤吉次的產業收購,可以算得上是清帝國的一次外交險勝。
※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世界級殖民帝國,會是小小的葡萄牙?
※二十五歲就攻佔了四大文明古國中的三個,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天才
TAG:亞歐研究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