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艾灸治療胃炎取穴和方法

艾灸治療胃炎取穴和方法

胃炎

艾灸取穴:中脘穴、天樞穴、足三里

癥狀分析

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損傷和細胞再生。根據臨床發病的緩急和病程的長短,一般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臨床上常急性發病,表現為上腹部疼痛、泛酸等癥狀。慢性胃炎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亦可見上述癥狀,但病程較長。

胃炎屬於中醫學中「胃痛」、」胃脘痛「的範疇。本病為胃氣阻滯,胃絡瘀阻,胃失所養,不通則痛導致的以上腹胃脘部發生疼痛為主症的一種脾胃腸病症。該病病位在胃,與脾、肝的關係密切。

艾灸取穴方案

1.中脘穴

【功效】和胃健脾

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在肚臍正上方4寸處。取穴時,採用仰卧的姿勢,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2.天樞穴

【功效】調理肝脾,排寒氣,疏通大腸腑氣,使得津生而便通

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旁開2寸(3橫指寬)處,左右各一穴。

3.足三里

【功效】滋長氣血,補腎益氣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約4橫指寬)、脛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可將同側手掌心正對膝蓋骨中心,五指微張自然下扶,無名指指尖所觸的凹陷處就是足三里穴。

以上穴位,使用艾灸儀施灸,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灸30~40分鐘,10天為1個療程【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進行自我調節】

「艾」心小貼士

1.艾灸調理急性胃炎,尤其是虛寒性和寒邪犯胃型,具有良好的療效。

2.患者平時應該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力求做到有度、有節,勿過飢過飽,進食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力戒煙酒,心情舒暢。

3.食療方:砂仁山藥粥。砂仁5克、粳米100克、山藥15克。粳米煮粥,砂仁末入粥中,再稍煮即可。每日一次。適用於虛寒性胃炎。

艾灸小常識

施灸時應遵循「先陽後陰、先上後下、先少後多」的順序。「先陽後陰」的意思是先灸後背上的穴位,再灸前胸的穴位。在中醫里,後背屬陽,前胸屬陰。「先上後下」指先灸上面的穴位,後灸下面的穴位;「先少後多」指初灸者灸量宜先小後大,以便身體能逐漸適應,這是一般施灸的常規。

灸前灸後注意事項及調養

1.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靜,不要有較大的情緒波動,同時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溫開水(水溫應高於體溫),艾灸時注意保暖,不要吹風,容易受涼受寒,夏季艾灸不宜吹空調。

2.對於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的人、高熱、昏迷、抽風、身體極度衰弱等情況時,不要施灸;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3.失眠症患者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在飯前空腹時和飯後立即施灸。

4.灸後要保持心情平靜,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煩惱,這樣才有利於使艾灸達到更好的療效。

5.灸後適當多飲水(水溫燙嘴皮子為宜)或多食稀粥,因為艾灸過程中會通過皮膚蒸發一部分水分,多飲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6.施灸後可能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陰道不規則流血、全身不適的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後這些癥狀就會消失。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湧泉穴引火下行,或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癥狀就會消失。

7.艾灸後不可以馬上洗澡,一般情況下,洗好澡後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8.灸後忌食生冷、辛辣、肥厚食品,不飲酒、不吸煙,飲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適當多食蛋白。不可飲食過飽,但可以少吃多餐。

9.灸後部分人會出現大便乾的情況,可使用蜂蜜、藕、芹菜等進行調理。

10.生活方面要注意,房事要有節制,睡眠要充足。

11.不要進行繁重的體力勞動,減少每天上網、看電視的時間。

12.運動是最好的一種調養方式。灸後的運動可以散步、打太極拳、練瑜伽等為主,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氏風采 的精彩文章:

青春健身塑體,瑜伽塑造最優美曲線
想要變美就別心急,不受傷就能加速你變美之路

TAG:龍氏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