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鐵面無私包青天:將名字銘刻在百姓心中的人

鐵面無私包青天:將名字銘刻在百姓心中的人

歡迎關注 騰訊儒學

今開封市博物館藏有一著名石碑,學界稱之為《開封府題名記碑》。

此碑高214厘米,寬96厘米,厚24厘米,碑上記載了從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二月到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閏二月八日,共計146年間歷任的開封府尹名錄,共183人次。

乍一看這石碑,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仔細觀察,卻發現石碑上有一個地方非但字跡看不見,還留下了一個烏青發亮的小坑。

毫無疑問,這個小坑的所在位置,原先應該刻有一位開封府尹的名字。那麼,這個地方原先刻的是誰的名字呢?後來又為什麼變成了一個小坑呢?

仔細看這個小坑的下面,我們可以清晰的辨認出「嘉祐二年三月」以及「圖閣直學士權」幾個字。我們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推斷出這個人是誰。我們不看正史,先聽一段戲文,也能猜出此人是誰。

「尊一聲駙馬爺,細聽端底

曾記得端午日朝賀天子

我與你在朝房曾把話提

說起了招贅事你神色不定

我料你在原郡定有前妻

……」

沒錯,石碑上小坑處原先的主人正是打坐在開封府的包龍圖,也就是老百姓們交口稱讚的包青天。中國數千年來官員無數,就是皇帝也不下數百位,但論聲名,恐怕沒幾個比得上包拯包青天了。

包拯生前曾做過一段時間的開封府尹,所以開封府題名記碑上自然會留下他的名字。但為何他的名字處出現了一個小坑呢?

原來,因為包拯廉政愛民,為民做主,故而深受百姓愛戴。人們目睹此碑,追思清官,感慨萬千,情不自禁的就伸手去觸摸包拯的名字。久而久之,撫摸包拯名字這一行為就不僅僅局限於懷古思人,而是蒙上了越來越多的神秘色彩。

比如,因為包拯正氣凜然,所以相傳摸了他的名字,弱者變強,強者更強;又如包拯是進士出身,所以摸了他的名字,便能金榜題名,搏得大好前程。

慢慢的,被神化的包青天,不僅僅是清官的典範,而且還被寄託了各種美好的願望,求健康、求升職,乃至求姻緣、求子嗣等,層出不窮。日久天長,包拯的名字便在百姓的撫摸下變成了一個小坑,閃閃發光。

老百姓如此愛戴包拯的原因,不用多說。包拯的偉大,我們也不需多講。讀者們如有機會去現場看看那塊《開封府題名記碑》,不妨同時也看看包拯留給子孫的家訓吧。文不長,茲錄於下:

「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宋史·包拯傳》)

這幾句話很簡單,不用多做解說。一個能如此訓誡子孫的官員,百姓怎能不以「青天」二字譽之呢?石碑上的名字雖看不清了,但在老百姓的心中,那個名字卻被深深的銘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以史解易:周易中的歷史故事
初聽不識曲中味,再聽已是曲中人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