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刊!被「間諜」:中國公民遭美起訴對華轉移潛艇材料,醜人疑斧?

特刊!被「間諜」:中國公民遭美起訴對華轉移潛艇材料,醜人疑斧?

據美國聯邦司法部消息,去年涉嫌「為中國公司盜竊美國公司商業秘密」的美籍華人石某(Shan Shi,音譯)及中國公民劉某(Gang Liu,音譯),近日又被加控「商業間諜」等罪名,並已被美國司法部起訴。

圖自美國司法部

據司法部27日公布的這份起訴書顯示,現年53歲的石某為休斯頓公民。從2013年至2017年5月期間,石某涉嫌竊取美國一家全球工程公司(以下簡稱美國公司)的商業秘密,並將技術轉移給一家中國企業:台州中浮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BMF)。

起訴書寫道,這家美國公司致力於生產一種「質地堅硬但重量很輕」的複合薄膜塑料,可廣泛用於潛艇、石油勘探及航天等軍用及民用領域。而且「全球只有四家這樣的公司主導該產業」。但是,司法部並沒有透露這家美國公司的具體信息。

而CBMF的官網介紹道,公司在國內負責水下複合材料等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美國司法部堅信這家中國公司的研究「得到了中國政府的資助」。

從2014年3月開始,石某拉攏美國公司的前僱員劉某,共同成立CBMF的美國子公司CBMI。隨後,兩人通過在美國公司內任職的2名前同事,盜取該公司有關複合泡沫塑料機密。機密資料得手後,經居住達拉斯的華人奎某(Kui Bo,音譯)轉交中國公民黃某(Hui Huang,音譯),從而達到中國國內。

上述6人在2017年6月被美國聯邦執法部門逮捕,並以「合謀竊取商業機密罪」遭司法部起訴。在此基礎上,27日的起訴書追加對石某和劉某的「商業間諜罪」,並對石某增加了「洗錢罪」的起訴部分。

2017年5月法庭速寫 圖自NBC

三條罪證加在一起,石某將面臨最高45年的有期徒刑;而劉某的刑期可達25年。不過這只是美國司法部檢方的數字,真正的期限還有待日後法院的判決。

有關「對外技術轉移、竊取機密」等個人行為,在美國一直是極為敏感的話題。今年1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兩名亞裔男子因「涉嫌向中國公司非法出口軍用晶元」,同樣被司法部起訴。而早在2016年8月,一位45歲的華裔(美國居民)因涉嫌「向中國非法出口武器」,被判處50個月的監禁。

這段時間來,美國熱衷於炒作「中國商業間諜」。在中興、華為遭美方來自所謂「安全問題」的施壓後,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又在4月19日發布報告,點名三家中國公司,渲染所謂其「間諜行為」。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嚴肅反駁,稱美方的指控是「無稽之談」:「當前中美處在十字路口,今後中美關係如何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今天雙方選擇以何種心態去看待自身,看待世界,看待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的中美關係。如果任由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支配,那麼處處都是陷阱和陰謀。但如果抱持更加積極合作的心態,那麼就能洞悉新趨勢,抓住新機遇,並且將挑戰各種機遇,為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利益。希望美國國內一些人能夠刷新他們的國際關係理念和觀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而不是逆潮流而動。」

特約評論家高岩:

猶如二戰德國納粹誣陷、殘害猶太人科學家,近些年美國政府將中國視為主要的外在威脅,自1996年美國經濟間諜法案獲得通過以來,根據該法案發起的近一半訴訟涉及中國。這些華裔科學家所遭受的冤屈、痛苦的經歷,對最基本的生活工作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他們時常因為一些正常的合作或莫須有的罪名而受到指控,如果這些正常活動都被視為犯罪行為,那麼整個美國的社會環境正在變得可怕。

政經學者蔡小心:

我們認為,外交部發言人的表態,點到了問題的實質。更進一步分析,說明了美國的一部分人對於本國主導,建立並發展至今的全球化的心態的變化。

眾所周知,美國是以全球化為核心的,當今世界經貿文化交流秩序的發起者和領導者。在美國的領導下,全世界的經濟發展和科技文化交流,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冷戰結束以來的,全球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了之前同樣的時間內,從未有過的成就,形成了全世界普遍發展的勢頭。這個進程的最大受益者,當然是發起者、領導者的美國。而以中國為代表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也憑著自己的比較優勢和各自的不同程度的主觀努力,成為第二大的受益者。全球化的實質,就是一切要素的越來越扁平化流動的趨勢:不僅僅是資金、商品的流動,更是生產力中的最活躍的因素——人的越來越充分及時的流動。

之前,我們都知道一句話「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至今這句話仍激勵著各個國家的有民族精神的科研人員為自己國家的發展進步而奮鬥。但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各種新的科技成果,在全世界迅速普及。這樣,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各個國家的科研人才,因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了一些本國不具有比較優勢,沒有發展起來的領域,作為自己的科研方向。那麼,為了更好地體現自己的人生的價值,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科研人才,選擇在全球進行流動。客觀上,這確實造成了發達經濟體對後發展經濟體的最優質的人力資源的「市場化掠奪」,但在全球的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高度,確實是最經濟、最合理的。

所以,不論是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還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近30年來,都積極鼓勵這種人才的流動。而中國在這個過程中的「順差」,實際是人力資源的「流失」的情況,是完全合乎全球化的邏輯的。中國政府從推進全球化的大局出發,從來沒有進行過行政限制,更沒有進行反全球化的政府層面的宣傳,而是始終堅持來去自由,鼓勵在發達國家有所成就的人才,回國內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以此報效祖國的政策。事實上,也有越來越多的科研人才,在發達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積累了自己的能力後,遇到了發展的天花板,在比較了國內外的發展空間後,選擇了回國創業。這說明,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只要堅持自主可持續發展的正確方向,是可以逐步扭轉這個人力資源輸出的「順差」,使更多的全世界的優質科研人才、前沿科研成果,為中國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的。

但美國方面,卻由於自身的經濟社會體制方面的難以克服的問題,越來越成為中國等後發展國家的「人才孵化器」。可以說,美國已經由單方面的人力資源的輸入國的地位,變成了「半成品的輸入國,成熟技術成果的輸出國」的,對美國的競爭力表面上似乎不利的地位。對此,在美國的國家利益的立場,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以此為壓力,倒逼自己的體制改革,使美國重新成為對前沿科技成果最有吸引力的落地首選,保持美國的競爭優勢。但由於內部改革的陣痛,不是一些勢力願意承受的,一部分美國人,就越來越傾向於採取錯誤的方案,即對不利於美國的人才和技術成果交流的領域,進行「定點阻斷」,以保持美國的「優勢」。這種策略,確實可以阻撓美國的前沿成果的外流,但本質上,是違背了使美國領導世界,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全球化的方向的,是一定會走向「先阻撓別人,最後封閉自己」的窘境的。為了壓制美國內部的有識之士的反對意見,美國的一部分人取得了執政權後,利用國家機器,以「國家安全」、「反間諜」等理由,把這個策略運用得越來越「順手」了。上述所謂的「間諜案」,就是這種策略的一個典型的案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表態,點明了問題的實質,既是對美國執政當局的批評,更是希望說明美國的一些人,摒棄過時的思維,用符合時代潮流的眼光,認識所謂的「國家間的競爭」。但分析美國執政當局的一些基本認識,對這種規勸的效力,恐怕不宜抱太大的希望。

我們相信,美國執政當局的毒化全球經貿科技文化交流的倒行逆施,可能會遲滯,但不可能阻擋中國在越來越多的重大關鍵技術環節的突破趕超的進程,只會使美國走向封閉和衰落。我們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因為我們希望中國的和平崛起的進程,始終能夠有一個充滿活力的對手,砥礪自己。但這不以中國的意志為轉移。我們還是要立足於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保持自己的不斷革新發展的勢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LOOKS臉色日常 l 一座被上帝擁抱的城市
這位男設計師閃耀2018秋冬米蘭時裝周,姚晨、蔡依林都為他打CALL

TAG:全球大搜羅 |